天天看點

華碩ROG釋出會上說的“雙顯三模”到底有什麼用?

1月25日,華碩ROG 2022新品釋出會上,華碩表示ROG及華碩天選2022全系新品支援“雙顯三模“顯示卡切換,支援獨顯輸出、集顯輸出、混合輸出三種輸出模式,能夠讓使用者在性能和續航中找到最适合的使用方案。相比普通的顯示卡切換,“雙顯三模”能帶來哪些不同體驗?下文将展開進行詳細解析。

華碩ROG釋出會上說的“雙顯三模”到底有什麼用?

獨顯輸出模式:全面釋放GPU性能

獨顯輸出模式是指通過獨顯負責圖形運算,直接向螢幕輸出所有畫面。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獨顯負責的運算與渲染工作,不會再通過集顯“轉交”到螢幕上,是以畫面傳輸不會受記憶體帶寬的影響。

華碩ROG釋出會上說的“雙顯三模”到底有什麼用?

然而這樣雖能帶來遊戲性能與幀數的提升,但如果一直以獨顯負責裝置所有的運算、輸出工作,撇開遊戲模式下高負載的功耗不談,即便是在省電模式下,其耗電量也非常驚人。也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ROG還為玩家配置了“混合輸出”與“集顯模式”另外兩種模式。

混合輸出模式:靈活切換性能與續航

在混合輸出模式下,軟體會自動判斷裝置使用情況來關閉或打開獨顯,在保障性能的條件下,盡可能提升筆記本裝置的續航能力。

混合輸出模式會區分兩個場景:隻由集顯輸出和獨顯+集顯共同輸出。在軟體判斷不需要用到獨顯的情景中,它會将獨顯關閉隻用集顯進行運算與輸出,而在檢測到裝置上有3D遊戲引擎運作,或使用DX硬體加速的視訊播放,以及會涉及到CUDA的軟體運作時,它會讓獨顯進行計算與渲染,再通過記憶體傳輸到CPU的內建顯示卡,再由集顯把畫面輸出到螢幕。

這種折中的處理方式,固然可以降低裝置的功耗提升續航。但也存在兩個瓶頸,首先是記憶體的帶寬,混合模式無法由顯示卡直接将畫面輸出到螢幕,顯示卡輸出的資料需要通過記憶體才能到達集顯,是以記憶體的帶寬至關重要,在混合模式下會大幅占用傳輸帶寬,進而讓集顯輸出的畫面幀數降低。為此,ROG為今年所有的新品都标配了DDR5高頻記憶體,在提升應用處理速度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降低記憶體帶寬瓶頸帶來的幀數損耗。、

第二個瓶頸則來源于集顯本身的性能,雖然獨顯理論上承擔了計算與渲染的任務,但集顯仍需要在執行本身功能之餘,輸出獨顯傳來的畫面,在傳輸帶寬過大的場景中,集顯的性能将會制約整體性能表現。

集顯輸出模式:全面提升續航時間

雙顯三模中的“集顯輸出”模式,則是完全服務于續航的輸出模式,在該模式下,會将獨顯完全禁用和屏蔽,讓它不消耗任何電量來提升續航,同時使用者也可以在ROG的奧創智控中心中進一步開啟省電模式來獲得更長的續航時間。

華碩ROG釋出會上說的“雙顯三模”到底有什麼用?

當然“雙顯三模”并非終點,ROG幻X、幻13因支援XG Mobile顯示卡拓展塢,能更新為“三顯三模”,可以在集顯、獨顯、外接拓展塢獨顯三顆顯示核心中靈活切換三種模式。

盡管三種模式各有優劣,但相比普通的顯示卡切換,雙顯三模能夠讓不同模式的優勢更好互補,平衡筆記本在續航與性能之間的使用,也能勝任更多場景的應用需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