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天記錄62.5GB,這是一種病

抱怨微信可以有一千種理由,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那個,叫微信太占空間。

沒錯,在我自己的iPhone上,占用空間最厲害的,原來是照片,占用了512GB中的一半以上。但在我購買了iCloud存儲服務之後,相冊中的照片和視訊可以實時地存儲到雲端,現在,占用空間最厲害的變成了微信。

聊天記錄62.5GB,這是一種病

過去有個說法是,英特爾給多少,微軟拿走多少。或者叫,安迪(格魯夫)給的,比爾(蓋茨)全拿走,用來說明軟體總是會用盡硬體性能的提升,永遠不會有硬體性能過剩這回事。

現在有人把這句話改成了:庫克給的,張小龍全拿走。

不過,英特爾和微軟之間,很可能曾經存在互相提攜、互相照應,或者心照不宣的關系,就像撐杆跳明星布勃卡一厘米一厘米地連續35次破世界紀錄,分寸、火候都拿捏得恰到好處。手機使用者對存儲和性能提升的需要,是一個大趨勢。第一代iPhone的存儲容量是4GB、8GB、16GB。

從手機使用者的實際情況看,确實,庫克把iPhone存儲容量的上限,從64GB提升到128GB,從128GB提升到256GB,又256GB提升到512GB,最受益的很可能就是微信,或者說是微信使用者。

不過,不像舊筆記本跑不了新Windows,我的一部舊iPhone,跑微信仍然絲般順滑,毫無問題。

對于把聊天記錄當寶貝一樣存着的人來說,清理可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收藏癖,但有人會将它發展成一種病态。我看過一個解救收藏癖的英國電視節目,記錄了很多患有收藏癖的老人,他們房間裡堆滿了收集來的物品,從各種鞋跟、瓶子,到已經找不到播放裝置的八音盒紙帶,這些堆在那裡十多年甚至幾十年沒有被用過的物品,老人們幾乎都是視若珍寶,不允許任何人碰,甚至不惜為此衆叛親離。最終,他們自己的家裡幾無立錐之地,無法進廚房,無法在床上睡覺,就像生活在一個垃圾堆裡,令人心酸。

收藏癖老人保留垃圾的一個理由是,這些垃圾有朝一日或許會用到,就像你的那些聊天記錄,其中某一條有朝一日你或許會想要翻出來看一看,就像某個物件能夠喚回你的初戀記憶。

聊天記錄62.5GB,這是一種病

我的微信仍然占用着42GB的手機空間,不過聊天記錄占用的空間隻有3.2GB,主要是被我和親友間照片視訊的分享所占。

怎麼做到的?很簡單,不混群。是的,不混任何群,進階的、低級的、專業的、市場的、同僚的、同學的……那些我可能不友善退出的群,我選擇讓它們“不顯示”,謝謝微信提供了這樣的功能。

不僅不混群,我甚至幾乎不發朋友圈,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是需要讓朋友們周知的。

微信4.2釋出時的文案,至今都能打動我:“曾經在微網誌上虛擲光陰,如今又在微信裡蹉跎歲月,你以為通過手機連接配接了世界,其實隻是躲在螢幕後面擷取安全感。是時候放下手機,和朋友面對面了!……少發微信,多和朋友見見面!”

作為視訊聊天功能的一種有技巧的推廣,你可以說,這段文案有點矯情,但我覺得,讓微信更有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盡量少用它。

斷舍離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試試從清理垃圾開始。狠狠心,删掉那個62.5GB的聊天記錄,看看會有什麼損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