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趙孟頫名筆》

上海辭書出版社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趙孟頫像元楊叔謙繪

趙孟頫(1254—1322),元書畫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孫。入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封魏國公,谥号文敏。

趙孟頫工書法,篆、隸、楷、行、草書俱善,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學李邕而以王羲之、王獻之為宗,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顔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聰明絕頂、精力絕人,幾乎以一己之力恢複被宋代書苑破壞的古人筆法,又開辟新的天地。他吸收古人優秀傳統自創的“趙體”不僅沾溉元代的書法家,而且給後世留下了豐富的遺産。

董其昌稱贊趙孟頫的書法超過唐人直接晉人。他在晚年說:“餘年十八學晉人書,便已目無趙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之不可及也!”吳興即趙孟頫。

現代書法家潘伯鷹(1904—1966),在其所著《中國書法簡論》一書中感歎:“自從趙孟頫之死,到今日已經六百多年,還不曾再生出一個像他那樣偉大的書家來。”

在趙孟頫筆下,曹植、嵇康、潘嶽、陶淵明、杜甫、歐陽修、蘇轼和朱熹等曆代文學大家的名篇佳作,既以穿透一切的文字震撼人心,又以龍飛鳳舞、圓轉遒麗的藝術之美悅人耳目,成為集文學和書法于一體的不朽藝術珍品。

洛神賦

趙孟頫多次書寫《洛神賦》,其中以藏于天津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兩件最有影響。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洛神賦》局部

藏于天津博物館的《洛神賦》,書于元代大德四年(1300),時年書家四十有七。此卷系書家為友人盛逸民書,有方家評其“典雅俊美,嚴謹沉穩,潤厚飄逸”。元代書畫家倪瓒在卷後題跋中有言:“此卷行書《洛神賦》圓活遒媚,有褚河南筆意。”全卷縱二十九點五厘米,橫一百九十二點六厘米。

藏于故宮博物院的《洛神賦》,無書寫年月。明代著名書家王铎在卷後題跋中評說:“此卷審觀數日,鸾飛蛟舞,得二王神機者,文敏一人耳”,可見其對此書評價之高。這一書卷縱三十點二厘米,橫三百厘米。

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

魏晉年間,文人嵇康(字叔夜),因不滿司馬氏集團統治而隐居不仕。曾與隐身不問世事的山濤等六人友善,遊于竹林,世稱“竹林七賢”。山濤字巨源,後出山為官,欲舉薦嵇康出仕。與司馬氏集團勢不兩立的嵇康便寫下一封書信而與之絕交。這一書信便是著名的《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後被昭明太子蕭統收入《昭明文選》。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局部

趙孟頫曾多次書寫這篇文章,除刻入“三希堂法帖”中的三件外,還有一件為延祐六年(1319)其六十六歲時在綠絹上寫下的墨迹。這卷墨迹縱二十一點八厘米、橫二百五十四點七厘米,楷、行、草、章草間雜,渾然一體,而韻度蒼老,是其晚年精品力作。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閑居賦、秋興賦

西晉著名文學家潘嶽,曾創作《閑居賦》《秋興賦》兩篇名作,後均被選入《昭明文選》。受其感染及影響,趙孟頫以高超的藝術水準,曾先後揮毫寫就上述兩篇名文佳作,為後世留下珍迹。兩件書作筆法精熟,運筆出規入矩,字型典雅妩媚,頗具二王風範。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閑居賦》局部

清代學者曹溶在《閑居賦》卷後題跋評說:“趙文敏在元朝甚被寵遇,洊曆中外,勤于職事,晏息水晶宮之日較短,其書《閑居賦》得無倦于仕進,寄蒪鲈之思歟。用筆純師李北海而運以姿秀,不詭過江家法,定為晚年合作。”趙孟頫節選書寫的這卷“閑居賦”縱三十八厘米,橫二百四十八點三厘米,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秋興賦》局部

“秋興賦”卷縱二十五點七厘米,橫二百八十四點五厘米,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歸去來辭

趙孟頫多次書寫陶淵明的名作《歸去來辭》,并有多件墨迹留存于世。藏于上海博物館的趙書《歸去來辭并序》,書于元代大德元年(一二九七),時年書家四十四歲,正值盛年。其時趙氏居家賦閑,為江浙行省檢校張謙寫下這件墨迹。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歸去來辭》局部

一九五四年,當代著名書家啟功先生,在此卷後題跋中寫道:“松雪中年字多寓方于圓,儀态灑然,奇處尤在鋒芒轉折,無毫發滲漏,于安詳整饬中見運斤成風之妙……”此卷縱二十五點八厘米,橫一百三十九點四厘米。

藏于遼甯省博物館的趙書“歸去來并序”,縱二十四厘米,橫一百四十六厘米。此作深得王羲之筆法,楷、行、草相雜,結體雍容寬博,通篇徐疾有緻,平和中見靈動。雖無書寫年月,但通觀全卷,當是五十歲後之佳作。編者将上述兩卷墨迹合為一書,放大印出,供廣大讀者鑒賞臨習。

秋興詩

唐代大曆元年,已過半百的大詩人杜甫旅居夔州,因秋發興,作《秋興八首》一組詩篇。趙孟頫對這一憂國傷時的組詩予以高度評價,以為古今絕唱,并應友人之請,揮毫選寫其中四首詩章。這件墨迹縱二十三點五厘米,橫二百六十一點五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此作雖是書家早年墨迹,然其筆勢圓熟,已是遒麗超俗。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秋興詩》局部

秋聲賦

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秋聲賦》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趙孟頫受其感染,精心書寫下這篇美文。有方家稱道這一書作,通篇婉轉流暢,筆意滋潤,結體開朗潇灑,多姿多态,深得二王筆意。這件墨迹縱三十四點八厘米,橫一百八十八點二厘米,現藏于遼甯省博物館。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秋聲賦》局部

赤壁賦、後赤壁賦

宋元豐五年(1082)農曆七月,被貶谪于黃州的蘇轼夜遊赤壁,寫下著名的《赤壁賦》一文。時過三月,蘇轼再遊赤壁,又寫出《赤壁賦》一文。兩賦為姐妹篇,有前後赤壁賦之稱。被後人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轼,以高超的藝術手法,創作出兩篇優美的佳作,為後世文人深深喜愛。

元代大德五年(1301),趙孟頫應友人之請,書寫兩篇《赤壁賦》并繪畫蘇轼像一幅。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赤壁賦》局部

有方家評論,趙氏這件墨迹法度嚴謹,字型秀麗,筆法圓潤流暢,起筆藏落交錯,運筆遲速分明,轉折方圓結合。此書點的寫法最為特别,其姿态繁多,長點、短點變化無常,藏露多取側勢,信手點來,俯仰自如。這件墨迹為紙本,冊頁,每頁縱27.2厘米,橫11.1厘米,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朱子感興詩

陳子昂為初唐文壇首開風氣的著名詩人,他創作的《感遇詩三十八首》在後世産生深遠影響。南宋文學家劉克莊稱道此作“讀之有眼空四海、神遊八極之興。”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詩人朱熹受其啟示,創作《感興詩二十首》。

趙孟頫深受朱熹詩作感染,于皇慶二年(1313)書錄全詩,饋贈友人。此卷書作用筆清秀蒼勁,結字肥瘦參差,體勢奇宕多姿。全卷縱二十八點二厘米,橫三百餘厘米。現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朱子感興詩》局部

行書千字文

趙孟頫臨池精勤,令後人敬仰。他曾在一件千字文中自題:“仆二十年來,寫千字文以百數。”曆經滄海桑田,而今,其存世并公之于衆的千字文墨迹不足十件。在這些千字文墨迹中,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此卷行書千字文頗閱聽人多讀者青睐。這件千字文系趙氏晚年書寫,先是楷書,後漸舒展為行書。明代書家詹景鳳評說:“此卷筆法高古,圓潤峻秀,為承旨得意之作。”明代書家莫雲卿評說:“昔人謂方圓一萬裡,上下數百年,絕無承旨書法,觀此本信然。”

好書·推薦|當文學遇上書法

《千字文》局部

此卷行書千字文為絹地,縱26.5厘米,橫373.4厘米。引首系明代徐霖篆書“松雪千文”四個大篆字,卷後有元代張雨、黃公望,明代莫雲卿、詹景鳳等衆人跋文。收藏印鑒有“乾隆禦覽之寶”“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等。

資料:上海辭書出版社

編輯:徐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