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什麼是春節?為什麼要貼春聯、穿新衣?挂燈籠、放鞭炮、吃餃子……這些過年習俗是怎麼形成的?春節臨近,不妨選一些有“年味”的中國原創繪本進行親子共讀,讓孩子了解中國傳統習俗,感受傳統節日氛圍。

《年味兒》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年味兒》這本書的作者是“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得主保冬妮。春節最讓孩子們牽腸挂肚的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這本書描繪了春節前後孩子們跟着各家各戶的大人們做美食、試新衣、貼春聯、放鞭炮等熱鬧場景,展現了天南地北中國人喜迎新年的民俗風情,喚起了千千萬萬中國人記憶中的“年味兒”,也讓當下的孩子們從熱鬧紛呈的年俗活動中感受春節獨特的節日文化和中國味道。

《好忙的除夕》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除夕這天,我們全家好忙、好忙。忙着煮年夜飯、蒸糕、大掃除、買年貨、貼春聯……大人忙進忙出,我和弟弟也忙着玩了一整天!”《好忙的除夕》以孩子熱情參與過節,卻越幫越忙的逗趣經過,搭配時而押韻的文字,将三代同堂忙碌準備過年的點滴描繪得有情有味,仿佛你我家中的過年片段,令人備感親切熟悉。當中細膩埋設的年夜飯、花卉、糖果等,應景過年之餘,更蘊含喜氣洋洋的過節吉祥話——“吃甜甜,好過年”“吃魚年年有餘”“吃菜頭,好彩頭”——讓孩子在互道恭喜、溫馨團聚中,感受文化傳承的祝福心意,也儲存滿滿的過年幸福滋味。

《鬥年獸》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這本書幫孩子了解“年”的由來。過年為什麼要貼對聯貼福字?為什麼放鞭炮?過年為什麼要穿紅色的新衣服?為什麼過年要彼此說過年好?在書中會一一找到答案。各地關于過年、鬥年獸的故事流傳下來的很多。劉嘉路的《鬥年獸》表現得很智慧:有怪獸卻不恐怖,有打鬥卻洋溢着愛心與喜氣。此外,來自莫斯科的繪圖者伊戈爾·歐尼可夫的不凡表現:鮮活地運用了紅色等中國元素,畫風充滿中國風韻。

《團圓》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獲得豐子恺兒童圖畫獎的《團圓》由小女孩的角度,描述從一開始看到父親歸家過年的陌生感,經過相處後逐漸拾回過去與父親相處的親密感,到最後假期結束父親将再次離去的落寞與不舍。這本書将傳統文化、現代生活内涵與兒童心理情感融為一體。孩子在閱讀中能感受到一家人的溫情,找到共鳴,對“團圓”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北京的春節》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竈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人們的臉上處處洋溢着喜慶祥和的團圓氣氛。” 《北京的春節》選自老舍的散文名篇,畫家于大武以國畫的筆法,把一家幾口的人物放進去,從他們的視角看老北京的民風民俗,用繪本的語言以圖叙事,藝術還原了老舍先生筆下的老北京,呼喚起“春節”在中國人心中的集體記憶。

《竈王爺》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本書是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畫家熊亮的作品。熊亮的作品融傳統和現代為一體,展現出濃厚的中國本土文化特色,這本書的風格也是如此。這本書講的不嚴肅的竈王爺,總是笑眯眯的,诙諧幽默,孩子都很喜歡。

《回老家過年》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回老家過年》故事從一家三口回老家過年開始,到春節假期結束傳回城市,通過祖孫三代的溫情互動,帶出了人們吃穿住用行各方面的發展和變化。過年是中國巨變的集中展現,無論是大江南北還是長城内外,都能通過一個個家庭的一個個過年故事,感受到這種變化:餐桌上的變化、衣食住行的變化、觀念的變化……

《提燈籠》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通過這本書孩子們能了解“打燈籠”的風俗。打燈籠是陝西省武功縣地區中月十五的一種風俗習慣,作者借小女孩招娣從期盼挑燈籠,到點亮、燃燒、熄滅,再到重新心懷期待的溫暖描寫,表達了對傳統漸漸丢失的一種不舍,淡淡的離别鄉愁以及在懷抱希望中慢慢長大。這本書的畫家,是博洛尼亞童書展插畫獎得主朱成梁,畫中有雪、有村莊、有燈籠、有孩子,童趣在畫面中流動,年味在燈籠中閃動。

《不一樣的春節》

用這些“年味”繪本,和孩子講講什麼是過年

本書以一個普通家庭為切入口,圍繞着小主人公“為什麼不能出去玩”的疑問,描述了2020年中國人在新冠肺炎突襲下非同尋常的春節景象。本書兼具知識性和人文關懷,将新型冠狀病毒是什麼、怎樣傳播、如何防護等基本知識貫穿于故事當中,親情、友情和人間真情彌漫在淡雅的水彩色調中,撥動心旋。故事基調溫柔而有力,突出表現了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共抗疫情的世間壯舉,也讓小讀者和大讀者珍惜平凡歲月的美好,進而對生活懷有一份敬重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