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河南安陽,想必很多讀者都會想到殷墟遺址,即商朝晚期的都城,它不僅是研究華夏文明和曆史的“重要”實物證據,同時還是世界性的“重大”文化遺産。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但誰都想不到的是,在80多年前的一個夏天,考古專家們在殷墟遺址内,竟然“胡亂”一鏟子挖出來一座“世界最早圖書館”,同時揭露了殷商時代太多的秘密,您想知道這段曆史背後的真相嗎?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1936年6月,安陽迎來了入夏的第一場高溫,但考古專家們并沒有因為天氣炎熱,就延誤殷墟遺址的發掘和清理工作。當時專家們正在清理東南側的灰坑,即當時居民存放廢物或扔垃圾的地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垃圾站”。
在此之前,考古專家們已經清理出來100多個灰坑,但其中大多數都沒有什麼大的發現,隻是少量的出土了一些青銅器具和玉器,以及動物遺骸等等。就在專家們感到有點灰心喪氣的時候,一個出乎意料的大發現震驚了世人……
在編号為YH127的灰坑中,一位專家頭戴着遮陽草帽,手拿探鏟小毛刷,蹲在地上仔細地清理每一層覆寫的腐質泥土。經過2個多小時的忙碌,灰坑挖下去了50多厘米,但依舊毫無發現。專家也有點心浮氣躁了,他就對着灰坑“胡亂”地來了一鏟子,沒想到鏟出來了半塊甲骨。他将這半塊甲骨啟出來,定睛往骨洞中一看,考古專家們驚呆了,下面竟然全都甲骨,而且甲骨都一片壓着一片,整齊地堆放在灰坑裡面。
十幾名專家,經過3天的清理,在這個直徑隻有2米的灰坑中,一共出土170696塊甲骨,而且很多都儲存完好,這絕對是即安陽小屯村考古以來,最大的一次發現。更讓人感到驚喜的是,這些甲骨上都刻滿了文字,是以YH127号灰坑也被稱之為“世界最早圖書館”。
在發掘後的幾年,古文字專家對這1萬多塊甲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讀,在這些甲骨之上,還發現了3000多年前,關于殷商時代的7個秘密:
第一:甲骨上所刻的内容極為廣泛,有社會經濟和文化民俗等等,甚至還有天文星象和地理風貌。由此可知,殷商人所掌握的知識面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廣。
第二:甲骨上的文字除了有用硬物雕刻的文字之外,還有很多是用黑墨書寫的。由此可知,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顔料,以及毛筆等其他的書寫工具。
第三:殷墟人為了美化甲骨上刻的文字,還會在刻印内填上墨,有紅色的,也有黑色的,不僅精美,而且還便于識讀,也給專家們的辨識省去了不少功夫。
第四:在甲骨的蔔辭中,即有兇兆也有吉兆,可見殷商人的占蔔的結果也是吉兇參半的。
第五: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的龜骨,有44厘米長,35厘米寬。經過專家們的鑒定,确認該甲骨為馬來西亞龜,可見當時的殷商人或許已經進行了海外貿易。
第六:在1萬多件甲骨中,隻有8件是牛骨,其他均為龜骨。由此可以推測,殷商人存放甲骨的時候,應該是将牛骨和龜骨分開的,這也展現一種“高低貴賤”的思想。
第七:在一些甲骨上,專家發現有圓形的孔洞,而且還極為規律。是以可以推測,當時的殷商人會将甲骨串聯成冊,即友善存放,也易于閱讀。
殷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寶庫,其深厚的曆史價值,對于探尋華夏文明起源和發展,都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甲骨作為解讀殷墟的一把鑰匙,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價值。希望在不久的将來,專家們能完全解讀殷墟甲骨中的奧秘,并向我們展示出更多的,塵封3000多年的殷商文化之謎。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