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提到河南安阳,想必很多读者都会想到殷墟遗址,即商朝晚期的都城,它不仅是研究华夏文明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同时还是世界性的“重大”文化遗产。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但谁都想不到的是,在80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考古专家们在殷墟遗址内,竟然“胡乱”一铲子挖出来一座“世界最早图书馆”,同时揭露了殷商时代太多的秘密,您想知道这段历史背后的真相吗?下面小编就来给您从头揭秘:

1936年6月,安阳迎来了入夏的第一场高温,但考古专家们并没有因为天气炎热,就延误殷墟遗址的发掘和清理工作。当时专家们正在清理东南侧的灰坑,即当时居民存放废物或扔垃圾的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垃圾站”。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在此之前,考古专家们已经清理出来100多个灰坑,但其中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大的发现,只是少量的出土了一些青铜器具和玉器,以及动物遗骸等等。就在专家们感到有点灰心丧气的时候,一个出乎意料的大发现震惊了世人……

在编号为YH127的灰坑中,一位专家头戴着遮阳草帽,手拿探铲小毛刷,蹲在地上仔细地清理每一层覆盖的腐质泥土。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灰坑挖下去了50多厘米,但依旧毫无发现。专家也有点心浮气躁了,他就对着灰坑“胡乱”地来了一铲子,没想到铲出来了半块甲骨。他将这半块甲骨启出来,定睛往骨洞中一看,考古专家们惊呆了,下面竟然全都甲骨,而且甲骨都一片压着一片,整齐地堆放在灰坑里面。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十几名专家,经过3天的清理,在这个直径只有2米的灰坑中,一共出土170696块甲骨,而且很多都保存完好,这绝对是即安阳小屯村考古以来,最大的一次发现。更让人感到惊喜的是,这些甲骨上都刻满了文字,因此YH127号灰坑也被称之为“世界最早图书馆”。

在发掘后的几年,古文字专家对这1万多块甲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在这些甲骨之上,还发现了3000多年前,关于殷商时代的7个秘密: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第一:甲骨上所刻的内容极为广泛,有社会经济和文化民俗等等,甚至还有天文星象和地理风貌。由此可知,殷商人所掌握的知识面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

第二:甲骨上的文字除了有用硬物雕刻的文字之外,还有很多是用黑墨书写的。由此可知,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颜料,以及毛笔等其他的书写工具。

第三:殷墟人为了美化甲骨上刻的文字,还会在刻印内填上墨,有红色的,也有黑色的,不仅精美,而且还便于识读,也给专家们的辨识省去了不少功夫。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第四:在甲骨的卜辞中,即有凶兆也有吉兆,可见殷商人的占卜的结果也是吉凶参半的。

第五: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龟骨,有44厘米长,35厘米宽。经过专家们的鉴定,确认该甲骨为马来西亚龟,可见当时的殷商人或许已经进行了海外贸易。

第六:在1万多件甲骨中,只有8件是牛骨,其他均为龟骨。由此可以推测,殷商人存放甲骨的时候,应该是将牛骨和龟骨分开的,这也体现一种“高低贵贱”的思想。

第七:在一些甲骨上,专家发现有圆形的孔洞,而且还极为规律。因此可以推测,当时的殷商人会将甲骨串联成册,即方便存放,也易于阅读。

八十年前这位考古学家“胡乱”一铲子,竟挖出一座龟甲图书馆

殷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宝库,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对于探寻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甲骨作为解读殷墟的一把钥匙,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专家们能完全解读殷墟甲骨中的奥秘,并向我们展示出更多的,尘封3000多年的殷商文化之谜。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