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饒毅建議【中國腦計劃應該緩行】,稱其規劃制定和項目管理【問題很大】的消息在網上刷屏,引起網友的熱議。
中國腦計劃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是2030重大科技項目,主要包含腦疾病診治、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腦機智能技術等方面研究。這個計劃是分期進行的,其中2021 年 9 月 16 日,科技部官網正式釋出科技創新 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 2021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下稱「指南」),涉及 59 個研究領域和方向, 國家撥款經費預計超過 31.48 億元人民币。
其實,饒毅提出的問題,要不徹底推翻腦計劃,要不就隻能按照目前進行。為什麼呢?今天就從四個方面和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01,先說說饒毅說的有道理的地方
———————————
其實裡面很多問題, 都可以歸結為現行的xx問題,這個的确存在。比如山頭主義,别說是這種國家級巨額項目,哪怕是小到學院裡的一個簡單項目,大佬的意見永遠是最重要的,所謂“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前兩年還經曆過一個副教授自殺的事情,就是因為他所有的評審,哪怕符合條件,但是在學院一級都出不去,最後選擇了輕生。
尤其是破四維後,更是走向了這種趨勢,過去四維,至少大家有個明确标準,沒了這個标準後,就很有意思了,曾經講過某個評審,明顯實力不足,但是大佬開口一句某某人長期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OK了。
像上了國家級項目,就更不用說了,基本上是院士壟斷了,甚至會出現院士們輪流管理的問題。
回到腦計劃,蒲慕明是這個領域的top1,是以,他基本上是當仁不讓的老大,那麼,最終整個項目的推進,必然和蒲慕明關系很大,而蒲慕明是神經生理學出身,也決定了,整個項目的導向也會是朝着神經生理學為主的趨勢去的。
那麼,如果讓蒲慕明開放思想,這又太難了,一位70多歲的老人,一輩子耕耘一個領域,拓展是非常難的。
可是,換做其他人,别的不說,光是平衡各位大佬就搞不定,那還做個毛?
02,再說說值得商榷的地方
—————————
不過,有一些地方,個人認為值得商榷。
首先,腦計劃主攻猴腦計劃
這一點,我是認可的。盡管饒毅認為用其他動物都可以做,但是我不覺得如此。事實上,饒毅主要是做果蠅的,但是,果蠅和人類相距甚遠,做點普通基因還好,真涉及到功能性研究,做腦計劃個人認為是不夠的。
事實上,動物模型選擇本身就是很講究的。你做卵和胚胎發育,選爪蟾和斑馬魚;做遺傳和發育,選果蠅等等。而腦計劃,根本是以人類大腦為研究對象,那麼,選擇和人類最接近的靈長類,無疑是最合适的。
其次,腦計劃并不是中國生物醫學計劃,這一點要厘清。
饒毅提出
與國際上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在腦研究占很大組分不同,中國腦計劃很少真正的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遺傳和生化更是非常少。
并舉例袁鈞瑛加入,個人覺得多少是值得商榷的,就不說袁鈞瑛是哈佛終身教授這種敏感身份,不适合參與到國内頂級項目(否則會面臨被指控甚至判刑問題,參見李曉江、哈佛大學頂級教授查爾斯·利伯)。
袁鈞瑛本身是做細胞凋亡的,是和腦有些關系,但并不是她的主業,是以,即便她全職回國,參與到腦計劃的可能性也不大,這一點的理由反而和饒毅指責蒲慕明一樣,畢竟一個人長期在一個領域,你讓他換領域,反而不合适。
否則真要如此的話,國内類似的跨界大佬很多,李曉江就是一個,甚至何福初這樣的蛋白組巨佬都可以加入,那到時候豈不是賀佬去主持整個項目了?
其實施一公也可以參加,畢竟施一公參與了阿爾茨海默症關鍵蛋白γ-分泌酶的結構解讀,可以說是和大腦非常相關了。
而據我了解,腦計劃的參與中,其實就有專門做遺傳的,還有做細胞、基因編輯的(比如季院士)
而生物技術,就是技術,是個工具,腦科學的研究人員也可以掌握這種技術,而不需要完全用這個技術的主要研究人員來去主導腦科學,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03,腦計劃隻是一個總的概念
可能很多外行不清楚,會以為腦計劃就是蒲院士分錢的項目,事實上,這個項目涵蓋的内容不少。
比如,2021年腦計劃的申請中,就有59個子項,涉及到了以下内容:
腦認知原了解析;
認知障礙相關重大腦疾病發病機理與幹預技術;
類腦計算與腦機智能技術及應用;
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
技術平台建設。
很多人認為的腦計劃就是腦認知原了解析,其實這隻是一小部分。而像第二個内容,就是關注腦疾病,比如阿爾茨海默綜合症、帕金森、精神分裂、抑郁、藥物成瘾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等等,這些内容都是腦計劃覆寫的。
04,問題的根本原因
———————
其實,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腦計劃,太有錢了。數百億,可以說是目前生物醫學領域的第一頂級項目了,盡管分為很多子項,但是這筆錢依然是很誇張。
可能減少腦計劃投資,給其他領域分一些,這樣各個領域就都各自安好了。但是這又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做法相悖了。不能指望一個腦計劃就必須戴上很多責任,甚至上升到帶動生物醫學研究的總體進展,那樣啥都不幹了,天天戴高帽得了。
而有些問題,是基本無解的,不能認為這是腦計劃的特色。比如,山頭主義能解決嗎?基本無解。隻要是人在操作,就無解。
首先是項目給大佬還是給普通人的問題?
這個一直争議很大,反正我覺得交給大佬比交給像我這樣的人更靠譜。
國家科技部要投錢做科研,但是科技部的官員不懂啊,他們就委托科學家們進行評估提議,那麼問題來了,聽誰的?聽網友的?還是聽院士的?盡管很多人對帽子有不少看法,但是從我個人經曆來看,盡管存在部分帽子的人實力略遜,但是基本上不會存在院士水準卻沒有帽子的人。
是以,最終項目越大,越會集中到領域中最強的那位。就比如,腦計劃,不交給蒲難道交給饒?
你交給了蒲,那就要接受這個項目是具有一定的蒲風格的,畢竟蒲不是天才,沒法對全國所有做神經的人都了解啊。
其次是既然是大佬操作,那麼,交給他熟悉的人就更可能。
你自己熟悉的人,自己至少知道他的情形和研究情況,貿然把項目交給不熟悉的人,你怎麼知道對方是否能順利融入到你的項目裡?你怎麼知道對方是否會用心完成某個項目?
這一苦頭說實在的,我見識過。某一個重大專項,三個機關合作,本來計劃是A機關的某個合作過的人,但是因為大佬限項,就換了另一個類似方向的,結果幾百萬的錢拿了,啥都不幹,産出的東西簡直是碩士生都覺得看不過去,有什麼辦法呢?錢都給了,沒限制力,隻能自己認栽。
最終結果就是,合作項目變成了一家承擔,用三分之一經費去完成整個項目。
于是問題來了,項目讓大佬提案,交給大佬,又說大佬有山頭主義,這豈不是強人所難麼?對了,問個問題,你們覺得饒是不是山頭學閥呢?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