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一個人,她和幾乎所有的親戚都關系不好,但與同僚、鄰居等相處得很好。
今天又聽她講了一遍和兄弟姐妹們的各種沖突,其實是一些瑣事的積累。在她的故事中,姐姐的内心深處是自負的,非常會取悅她的父母,背後到處都有小偷的把戲,對她不利;哥哥對父母不孝順,忙着賺幾筆臭錢,家裡隻讓兒媳挺身而出;而她的嫂子,雖然大家都笑了,肯定不好,因為結婚一整天就跑到媽媽家,"不是狼心狗肺什麼?"。
後來,在她小時候,父母對她無動于衷。雖然很辛苦,但她一直很懂事,家務負擔最重,父母從不表揚,最喜歡的是她的哥哥姐姐。
平時我都不喜歡和别人聊聊這些雞狗,更别提别人家裡不清楚亂賬了!每次她說出來,我都隻是聽,或者假裝聽。
我為她感到難過,她在那些關系中似乎真的很累。雖然她已經離開了她的家鄉家庭,但她堅定地将自己束縛在其中。她應該對他們有很多怨恨,但因為世俗的關系不敢承認,隻能把那些不滿壓碎成與他們有關的各種瑣事,然後成堆的片段去聽别人的。
不僅僅是本土家庭,在她組建的新家庭中,似乎延續了這種模式——婆婆不愣,不快樂。
因為她和親人的關系,她似乎隻有這種模式:付出勞動,付出金錢,拒絕接受别人的回報,在有分歧的時候不溝通,積累對别人的意見,直到怨恨的積累,選擇機會爆發。在那些沖突中,她總是付錢給黨,總是她有一個理由——很多理由。但是,合理又有什麼意義呢?讓自己感到更加委屈?
我沒有聽到她贊美哪個家庭,但我經常聽她用美麗的話語贊美别人,比如鄰居是多麼慷慨,同僚是多麼的通情達理和熱情。就連走在街上的陌生小女孩也向她問路,轉過身來,她會表揚别人的笑容溫柔和藹可親。她對這些人也特别真誠,在感情上言辭,别人遇到困難她會急切地互相幫助,有錯誤她也很了解。
但她和他們不能成為親密的朋友。她沒有朋友,隻有讨厭的家人,還有許許多多欽佩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