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折疊屏火拼,誰執牛耳?

折疊屏火拼,誰執牛耳?

折疊屏手機比預料來得更早一些。

全面屏、屏下攝像頭、移動影像等次元的競争還未退去,各大廠商已一頭紮進折疊屏手機的競争中。

來自Strategy Analytics的資料顯示,2021折疊屏手機市場規模約為650萬部,2022年和2023年有望分别達到1300萬部和3700萬部。

經曆多輪産品疊代,折疊屏手機已從蹒跚學步的幼兒,成長為即将大展身手的少年。在日益成熟的産業鍊和逐漸壯大的消費需求推動下,折疊屏手機市場爆發在即。

衆廠商齊聚折疊屏手機競技場的緣由何在?争奇鬥豔中,誰扮演了引領者角色,誰又能笑到最後?

手機創新引領者

手機行業有多久沒有如此令人期待的創新了?在創新标杆蘋果陷入擠牙膏式更新,安卓廠商陷入同質化競争後,人們越來越難以對手機創新報以期待。

曾經,國産廠商跟在蘋果後面亦步亦趨,後來在創新上走到了前面,華為引領拍照時代,小米開啟全面屏時代,一加率先使用高刷屏,但高端手機市場佔有率依舊被蘋果牢牢占據。這一次,一直想沖擊高端的它們再度揮舞着創新之矛,以折疊屏作為了突破口。

最早,折疊屏不過是上遊面闆廠商(TCL、柔宇、三星)和一兩個頭部手機廠商(三星、華為、摩托羅拉)的“遊戲”,2021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國産手機廠商參與到這場争奪中。

尤其是2021年末、2022年初的這一兩個月,“舞台”更熱鬧了起來,你方唱罷我登場,OPPO、華為、榮耀先後釋出新款折疊屏手機——截至目前,全球主力手機廠商中隻有vivo和蘋果暫且按兵不動,但有消息稱兩者将分别在今年一季度和明年推出折疊屏産品。

折疊屏火拼,誰執牛耳?

|2022年前各廠商釋出的折疊屏手機

“折疊手機開啟智能手機‘3.0時代’”,國金證券在研報中寫道。如果說諾基亞開啟了實體鍵盤智能手機時代,蘋果開啟了全觸屏智能手機時代,那麼2019年以來三星和華為推出的折疊屏手機開啟了“智能手機3.0時代”。

創新有不同形式,有瓦特蒸汽機那樣的突破性創新,也有福特汽車流水線那樣的改進式創新,也有一些為創新而創新。對于多年增速放緩的手機行業來說,當下是手機廠商成為“智能手機3.0時代”領軍者的關鍵時期,誰在此時引領了潮流,誰就将引領下一個時代。

的确,國産手機廠商有望在這個時代彎道超車。回看去年來國産手機廠商釋出的産品,它們正在探索不同的定位與方向。

小米在去年率先出手,3月釋出的MIX Fold采用8.01英寸的AMOLED可折疊柔性屏,形态為左右内折,鉸鍊設計較為稚嫩,折痕明顯,外屏也過于狹長不友善使用。有消息稱其第二代折疊屏手機将在不久後面市。

華為、OPPO、榮耀先後推出了折疊屏手機。OPPO釋出的Find N将售價殺到8000元以下(7699元起),采用精工拟椎式鉸鍊技術,折痕淺但分布面積略廣;螢幕展開後比例為8.4:9,接近正方形,對使用内屏觀看視訊的效果有所打折。

華為最早于2019年就釋出了折疊屏産品,繼此前兩款産品采用左右外折、左右内折方式後,去年12月釋出的P50 Pocket與三星Galaxy Z Flip3的思路相似,采用上下翻折的形态,折疊後隻有正常手機一半的長度,形似化妝盒。

折疊屏火拼,誰執牛耳?

榮耀今年1月10日釋出的Magic V,采用左右内折的思路,自研的水滴型懸浮鉸鍊技術不僅減輕了折痕,擺脫了“厚重”問題,還兼顧了内外屏的使用體驗。

一個月内業内迎接了三款折疊屏手機,那麼在這場象征創新力的折疊屏浪潮中,誰是引領者?曆史經驗證明,最成功的并不一定是“開創者”,但一定是“集大成者”。

誰執牛耳

看似簡單的翻折,卻是産業上下遊創新能力的集中展現。

如榮耀手機産品線總裁方飛所說,目前手機行業的發展來自于消費者需求的推動,技術創新的驅動,也來自于行業領頭廠商的牽引,“實際上整個折疊屏的産業鍊也在逐漸地成熟,之後是一個成本快速下降的過程”。

在折疊屏初期,在AMOLED柔性屏、柔性蓋闆等重要部件上,由于良率較低,成本高企,當時的機型售價也被推高至15000元以上。近來随着這些關鍵零部件領域技術問題的克服,産品良率逐漸上升,加上下遊産品需求增多,帶來成本逐漸降低。

比如在柔性OLED屏上,近年來以京東方為首的國産廠商加速搶占市場,全球市占率在2020年達到13.2%。折疊屏上上下遊産業鍊端國産廠商的齊發力,最終促成中國品牌在折疊屏上的大爆發,華為Mate X2、榮耀Magic V就是與京東方合作。

折疊屏的另一核心零部件鉸鍊,也是成本大頭,可以占終端零售價的10%左右。目前,中國大陸廠商在鉸鍊上已有布局,并且可以做到更低成本,中間轉軸機械軸承南韓供應鍊廠商的方案需要150-200美元,國内廠商可以做到100美元左右。

折疊屏火拼,誰執牛耳?

|部分廠商折疊屏手機鉸鍊布局

從早期的15000元以上,到如今的低于8000元,售價的下降也是折疊屏手機産業鍊逐漸成熟的證明。在各手機廠商集中發力的當下,折疊屏手機供應鍊正處于從成長到成熟邁進的關鍵節點,而如何助力它邁過這一節點,是上遊供應鍊、下遊手機廠商都在做的事。

其中,手機廠商的作用是,一是将下遊消費者的需求傳導到上遊,讓折疊屏技術有更明确的發展方向,二是與供應鍊合作從軟硬體全方面實作基于使用者需求的痛點解決與功能創新。

那麼,目前折疊屏市場最明顯的痛點是什麼?

“以往的折疊屏手機有用過的人,回報最多的就是它比較厚重,導緻操控體驗有時候不是那麼好,這是消費者層面看到的核心痛點。”方飛分析道。黑貓投訴平台上的資料則顯示,消費者的投訴集中在螢幕折痕、裂痕,鉸鍊起膠,信号差,耗電量大等方面。

作為影響使用者體驗的關鍵零部件,鉸鍊成為上下遊廠商都在攻克的領域。如方飛介紹榮耀Magic V的鉸鍊設計那樣,鉸鍊由200多個零件組成,對立體組裝精度的要求達到了0.01mm級别,需要通過工業化設計和生産機制來保證。

從近來幾款折疊屏産品來看,離消費者最近的手機廠商,從使用者需求角度出發進行鉸鍊自研,再交由上遊供應鍊生産制造。從三星Z Flip3的17.1mm、小米MIX Fold的17.2mm,到華為 Mate X2的14.7mm,展現了手機廠商不同的技術實力。

1月份釋出的榮耀Magic V,就是通過自研推出了懸浮水滴型鉸鍊,令手機彎折處的“水滴”自由地下垂,螢幕彎折達到業内最極限,Magic V也是以做到了業界最薄,折疊起來厚度為14.3mm,展開後為6.7mm。

最終,在榮耀等手機廠商與上遊供應鍊的合作下,解決折疊屏所存在的痛點,提升使用者體驗,促進手機出貨量提升,推動産業鍊的成本降低和創新演進。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折疊屏手機将具有更優秀的品質和更低廉的價格,離“日常主力機”的目标更近一步。

未來已來

作為一款智能産品,再多的技術創新與品質進步,最終都要落地到使用者體驗上。折疊屏需要照顧大屏小屏的顯示與轉換,在系統的優化、應用的适配上需要更複雜的工作。

艾瑞咨詢釋出的報告顯示,軟體生态是折疊屏手機的關鍵技術之一,硬體是折疊屏手機發展的基礎,而軟體應用的使用體驗則是決定折疊屏手機能否普及的關鍵因素。

影響折疊屏普及的原因之一在于,未建立完善的相關生态,适配的App較少,部分App隻是簡單地擴大螢幕,而沒有做到硬體(折疊屏手機)與軟體(使用體驗)的統一,比如固定彎折程度後,視訊顯示在折疊中間。

顯然,在急速奔跑的過程中,有些廠商似乎過多關注了硬體,而忽略了軟體作為手機靈魂的重要性。而實際上,硬體是折疊屏手機的基礎,而軟體所帶來的使用體驗則是推動其普及的關鍵。榮耀推出折疊屏手機基于“一部到位”的理念,就在軟硬體協同上花了更多心思。

折疊屏火拼,誰執牛耳?

作為新形态,折疊屏手機對于互動體驗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給軟體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提升空間。榮耀Magic UI 6.0系統作為高度優化的AI全場景智慧作業系統,達成了跨場景、跨裝置、跨系統、跨生态的智慧互動,達成完善的軟硬體協同。

與其他折疊屏手機形成差異的是,榮耀Magic V是堅持了6.45英寸正常外屏尺寸與比例,日常使用體驗和握持感受與直闆機保持了一緻,将外屏的日常使用體驗無限靠近直闆機。

另外,折疊屏手機内屏展開後,又有類似Pad的大屏體驗和操作邏輯,是以需要全新的互動設計和更多的應用适配來适應大屏體驗,在榮耀生态中,絕大多數熱門App都已經完成了适配,配合其平行視界以及分屏技術,給使用者帶來差別于直闆機的革命性體驗。

比如在同一個APP内,可以兩屏展示,左面是搜尋框,後面是搜尋結果;當想同時使用不同APP時,也可以同步展示,左邊開淘寶買東西,後邊是微信聊天,左邊是視訊,右邊是外賣軟體,等等。

蘋果的成功,一方面歸功于簡潔化的硬體設計,另一方面也有賴于App Store所建構的健康生态。在“智能手機3.0時代”即将到來時,意圖征戰新時代的手機廠商們也開啟了軟體暗戰,誰能軟硬體結合地給予使用者更好的使用體驗,誰才有可能赢得未來。

在華為、榮耀、三星、OPPO等一衆進行軟體适應性調整的手機廠商中,榮耀一直強調的智慧互聯在其折疊屏上也有所展現,榮耀Magic V也能很好地融入“1+8+N”的智慧互聯生态中,讓資訊在各個裝置之間高效地流轉。

在手機産業鍊高度成熟的現在,手機行業的創新已不局限于單個領域,單項技術,而是整體創新。市場對于折疊屏手機的期待,也不隻是一個嘗鮮玩具,而是一款可以日常使用的主力機。

當一款折疊屏手機在解決了重量、厚度、待機、系統适配等問題的時候,就意味着它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創新性産品,而是“一部到位”的友好度更好的主力機型,這也是榮耀Magic V高端折疊旗艦的核心定位。

結語

如果幾年前外界對折疊屏的評價還是“玩具”、“概念”,随着越來越多廠商的布局,折疊屏手機已不是一個過渡形态,而有着擔當主力機的潛力。

誠然,折疊屏手機在産品體驗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随着上下遊廠商的共同努力,痛點的解決和産品技術的進步,更卓越的品質、更實用的功能和更親民的價格已在不遠處等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