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摘要:下場造車吧,講故事吧……(歡迎關注杠杆遊戲)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團車宣布造車的事,我一個字不想寫,就當它淹沒在曆史中好了。

汽車産業作為人類現代工業的明珠,其制造過程,幾乎涉及已知所有工業門類。上萬個零部件,複雜的電子和資訊軟硬體……真的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玩的。

但是,近年汽車行業熱門到誰都想來發财。

在新能源、智能網聯風潮下,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威馬、哪吒、零跑……還有小米、百度的集度、牛創、盒子、輕橙等一大堆品牌橫空出世,傳統汽車企業就不說了。

在杠杆遊戲看來,市場經濟必然應該存在泡沫和産能過剩,然後逐漸走向平衡。是以,隻要允許充競争,誰進入這個行業,都是正常的,都應該了解和支援。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但是從業者,基本的敬畏心,還是應該有。“杠杆觀車”不吐不快。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1、團車的聞偉是不是騙子?我無話可說

理想汽車的李想說團車的聞偉是騙子。

因為聞偉說:

除了行業機會這個共性外,團車決定造車的最大動力來自一個100多人的外來團隊。聞偉介紹,這個團隊可以承擔産品規劃、造型設計、工程開發、測試、底盤、三電、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系統化整合方案、生産支援、供應商管理幾乎所有造車流程,具有20多年造車經驗,在技術、樣車上都有沉澱。

“這個團隊可以做2000萬元以上的車,也可以做5萬元以下的車,包括商用車、物流車。”

“造車周期燃油車時代國際大廠是48個月,國内廠家做到了36個月,我們現在的團隊能做到18-24個月。”

“技術路線首選純電,選擇餘地比較大。這個團隊做過太陽能、氫能。”

“我們第一款車失敗了也沒關系,3個月能再做一款。”

聽了這些話,杠杆遊戲簡直是無話可說。沒辦法隻能說一說。

第一,團隊就100來人,大廠的研發人員,動辄上千人、數千人。當然一開始,可以了解,但是聞偉說得可牛了,可不是一開始這麼簡單。

第二,比如這個100多人的團隊2000萬元的車也可以,5萬元以下的也可以做,商用車、物流車也可以做,這是多麼成熟、全能的團隊啊!

可術業有專攻吧?全球汽車行業能做2000萬元單價車的公司屈指可數吧,這個團隊到底是有多牛?

還商用車、物流車,杠杆遊戲恨不得回一句,玩具車吧。

第三,18-24個月就可以造出車,果然很成熟的團隊了,看來真是萬事俱備,隻差工廠了。你信嗎?要不找個代工,3個月出廠

第四,首選純電,選擇餘地大,太陽能、氫能都做過,拜托,這100來人是神仙嗎?是全球頂尖汽車工程師組合在一起了嗎?一起來投奔團車,追随聞偉先生?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第五,第一款車失敗也沒關系,3個月還可以做一款,我越來越懷疑聞偉先生應該看看精神科醫生。

第六,這麼牛的團隊,還沒被寶馬、奔馳、奧迪挖走?還需要和團車合作,和聞偉合作,團車、聞偉到底是多有人格魅力?

這些表達,很大程度上說,大概就是博眼球,深得“流量密碼”,引起輿論關注。

如此滿嘴跑火車的人,有投資人敢相信嗎?智商正常的人敢買嗎?

當然,首先是團車這家公司大機率,過把瘾就死。

其實,輿論差點都沒咋關注,要不是理想汽車的李想很嚴肅微網誌回應,這條宣布造車消息大概就要真的快速淹沒在曆史中。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因為被李想稱為“騙子”,汽車圈和财經媒體界熱議,都來讨論,杠杆遊戲今天也看不下去說了這麼多廢話。

團車這家公司和聞偉的目的達到了,“積極回應”:

這兩天莫名登上熱搜,要感謝@李想 先生的關注與質疑。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新勢力之是以新,是前人的積累和後人的無懼。無懼不是盲目,造車不會兒戲。是以我誠摯地邀請李想先生在我們首次産品釋出時可以撥冗出席。

一方面,好像真沒見過世面,上個熱搜就樂壞了,還要感謝李想先生;一方面,搞得很委屈一樣;同時,義正言辭,造車不是兒戲,要邀請李想出席團車未來的新車釋出。

對了,杠杆遊戲專門看了一下團車的官網,新聞報道一欄還停留在2016年,确實很久沒人關注了。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然後,截至2022年1月26日14點,聞偉的微網誌僅4986個粉絲,這個美股上市公司CEO真是透明隐身啊……

我甚至都懷疑,李想是不是幫助聞偉在炒作。收錢幫忙,還是友情幫忙?開玩笑。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2、全員待崗、工資2000?賬上沒錢就宣布造車?麻煩先確定員工基本權益

就在團車和聞偉興高采烈自己祝賀自己上熱搜時,媒體爆料:

“團車去年下半年績效獎金全員未發,12月30日以後全員在家待崗,複工時間未定,期間隻給2000元/月的最低工資,竟然要造車?”

你看,這消息一出,團車繼續有熱度。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當然,這個熱度,讓團車的處境更加難堪了。

團車網相關負責人回應:“受散點式疫情影響,團車根據多地防疫要求,為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同時,為保持業務在未來得以有序發展,自2022年1月起暫停了線下車展業務,待疫情緩解後即刻恢複,期間其它業務仍在有序推進。”

說這麼多,核心就是承認媒體的報道,

其實,疫情大概隻是加劇團車的困難,這家公司從一開始大概就比較困難。

财報顯示,至少2016年以來,團車一直處于虧損狀态。

如下圖,2020年特殊黑天鵝,團車營收腰斬,利潤虧損繼續下滑。

其實最高峰時,團車的營收也不到7億元。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圖表來源|東方财富網(特此感謝)

根據團車官網的介紹,杠杆遊戲注意到,團車2009年成立,2010年團車網上線。

據了解,團車網的主營業務,其實并非字面的“團購”,主要做汽車展銷會,與汽車廠商合作搭建線下購車場景,賺取服務費。

苦戰8年,2018年11月,團車網在納斯達克上市敲鐘。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是以這家公司,談不上多網際網路。是以我們看上市時的市值也隻有幾億美元,和汽車之家等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而今,截至美東時間2022年1月25日收盤,股價僅2美元出頭,市值4185萬美元。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股價、市值低;長期虧損;業績腰斬……

對了,截至2021年三季末,團車的營收也隻有2.74億元,比2020年同期的1.65億元好,但是和2019年的4.62億元比,還是低很多。

不僅如此,團車賬上的現金及等價物,也就1億來元。

過去幾年,團車小辄虧損大幾千萬元,多辄虧超2億元,截至2021年三季末依舊是虧損的。

這點錢,杠杆遊戲不得不說,不經搞啊。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OK,事已至此,似乎回天無力,這麼多年都無法盈利或者持平,咋整?

下場造車吧,講故事吧……

就像聞偉說的:

團車本身是美股上市公司,而且目前非常感興趣的投資方不少,各地方政府對造車項目的渴望也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之一,而且“把一款車量産所用資金我們測算是造車新勢力的幾分之一。牛創拿到5億美元,我們可能是他的1/10。

這麼樂觀,我們且看,有沒有人投吧。

說不定有,大家都有自己的算盤。

該部分寫了這麼多,杠杆遊戲其實隻有一句話:這麼厲害,麻煩不要拖欠員工工資,不要違法裁員,切實保證員工權益。

3、全民造車要開始洗牌了

回顧2021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大幅提升,紅利惠及幾乎所有車企,除了極個别比如北汽。

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紅利,此前杠杆遊戲屢次寫過,大機率延續至2022年。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圖表來源|上海證券(特此感謝)

工信部說,2022年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諸多行業機構和研究都表達了,2022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達到500萬輛以上的預析。

這是所有車企的利好。

但同時,經曆了小10年的狂奔,造車新勢力也搞好幾年了,2022年大廠、小廠、新廠都會全力推新車,競争前所未有。

加上消費者偏好的逐漸形成,韭菜不是那麼容易割,要開始洗牌了。

不是什麼野雞公司,都還能忽悠。

全員待崗、工資2000?“窮瘋了”的團車,造車是騙人的嗎?

2021年已經倒下一波,2022年還有新進入者,多數恐怕也是兇多吉少。

當然,對于團車賴以為生的車展現場體驗,進而撮合交易經營模式,受超級黑天鵝事件的影響,營收如杠杆遊戲上文所述腰斬。

團車岌岌可危,隻有想辦法。不管藥靠譜不靠譜,路在何方,總得試一試。

錢沒有、投資人還在空中,先嘴巴造車吧。

相信市場的優勝劣汰,希望李想真的能等到聞偉的新車釋出會。

好了,真的不能廢話了,說越多,受益的隻是團車這家公司和聞偉。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杠杆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擷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杠杆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讨用,非投資建議。使用者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