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上評|孩子打破鎮墓俑,是合法的“出土文物”嗎?

孩子碰壞了私人博物館的鎮墓俑的事,引發了熱議。

有孩子家長在抖音釋出視訊稱,孩子參加了冬令營,參觀某私人博物館時,碰倒了“130萬元文物”,被索要賠償。他稱:“冬令營1000元5天,結果換來了130萬元文物需要賠償的慘痛結果”。之後,博物館一方稱:文物不是130萬元,而是20萬元,而且也不是他們報的警。孩子家長則回應稱,對方一開始說的就是“現在的市場價值是130萬元”。

馬上評|孩子打破鎮墓俑,是合法的“出土文物”嗎?

掉落砸壞的展品 光明網 圖

這個事,很快被網友自行嵌套進“熊孩子惹事”和“國寶幫訛人”的兩套故事原形當中,各種腦補,選邊站隊。口水太多,事實太少,關鍵的問題不是那個文物值20萬還是130萬,而是這個文物是否合法,是不是真文物,博物館、孩子、冬令營三方各自的過錯在哪裡。

首先,要問:被摔壞的鎮墓俑有沒有合法來源?是不是出土文物?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

大陸法律把文物分為傳世文物和出土文物。《文物保護法》明确規定出土文物一律歸國家所有,而公民個人合法所有的文物,可以繼承、交換或者依法轉讓,它的産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比如,家裡祖傳的字畫、文玩是允許買賣、轉讓、繼承的(但未必允許出境)。但是,出土文物是絕對不許買賣的,否則,就是對被盜掘出土文物的銷贓行為,已經涉嫌刑事犯罪,當然也就不存在價格多少。

而被打破的鎮墓俑的特殊之處在于,從用途看,它一定是原處于墓室内的,因為出土而進入流通環節的。那麼它算不算出土文物?因為此類陪葬的冥器,曆代玩家一般認為比較晦氣,不用來作為收藏品,是以,鮮有作為傳世文物流傳的。這種冥器被業内戲稱為“帶着洛陽鏟的印子”“從胡八一那裡買來的”。這是這件文物身世最可疑的地方。

現在這家私人博物館表示,文物是多年前從日本買回的,當時花了20多萬元。這個說法似乎回避了展品“出土文物”的定性,但是,需要拿出相應購買、報關、入境的證明,避免出土文物通過所謂的“回流”洗白。

其次,這件東西是不是真文物,乃至有沒有“國寶幫”問題?目前收藏領域裡魚龍混雜,特别是在新聞出來之後,就有網友在電商平台上搜出了幾乎一模一樣的“鎮墓俑”,不過是幾百元的工藝品。社會上的确存在“國寶幫”利用開辦博物館,給自己收藏的赝品擡高洗白。比如,被曝光的河北衡水冀寶齋博物館就收藏了一堆“令人颠覆三觀”的藏品:雍正年間的“金陵十二钗”花瓶、一整套穿着“中山裝”的元青花十二生肖。

被打破的這件東西是不是真文物,不能由博物館方面單方面說了算,應該由權威部門鑒定。

第三,這隻鎮墓俑被放置在台座上,既沒有玻璃罩,也沒有警戒線,而且是緊靠參觀者會靠近觀看的櫥窗,給人的感覺是被漫不經地放置在那裡,很容易就會碰倒。家裡有一個好一點的花瓶都不敢這麼放,何況是公共場所?而且從監控看,參觀的孩子也是舉止文明,沒有在現場打鬧奔跑。是以,有人以此懷疑這家私人博物館是不是“碰瓷”?至少,明顯存在保護文物不上心的問題。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與其網絡口水連天,不如讓文物部門、文化管理部門主動介入調查鑒定,特别是要查清鎮墓俑的來源問題。文物保護,不應該存在灰色地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