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渤海灣黃河尾,大片白雪般的蘆葦在風中搖曳,蘆葦飄動的鳥兒,山東東營黃河口濕地正在成為中國沿海最大的新型濕地自然植被區。在這裡,濕地和城市并存,在這裡,每年有超過600萬隻鳥類繁殖,過冬和遷徙,被譽為"鳥國際機場"。
東營位于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黃河流入渤海。城市是典型的平原城市,水流動性差,自淨能力弱,水質改善難。近年來,東營把加強水環境管理作為推動黃河三角洲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
東營市副市長王秀峰介紹,東營市由當地生态環境局、水利局、警察局等8個部門抽調11名專業人員組成全市水環境工作組,專門負責水環境管理頂層設計、标準制定、監督排程,從源頭上進行"名單式"鬥争, 每周通報市鄉鎮街道上标段,直接與鎮辦公室上司面談。在接受采訪後,廣饒縣樂安街道被明确封鎖,全區86個污水處理口全部被封鎖。廣饒縣樂安街道辦公室主任朱國生告訴記者,現在,一個企業一根污水管道進入污水處理廠,一旦發現問題,就可以直接從目的地到企業,互相避開。
今年以來,東營市控制以上河段全部達到考核目标要求,水環境品質改善率居山東省第一位。水質是好是壞,鳥類最有發言權。如今,東營市及其周邊水域、濕地有越來越多的白鹳、野鴨、天鵝等過境或栖息地,國家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鹳開始在城市地區定居。随着入海河流水質的不斷改善和近岸水域水質的不斷改善,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水質比重分别達到86.7%和83.2%。海洋浮遊動物物種從2017年的13種增加到今天的24種,大型底栖物種已經穩定下來,生物量逐漸增加。
良好的生态環境已成為東營高品質發展的背景色。東營一貫推進綠色發展,協調發展高品質經濟和高水準保護生态環境。為推動傳統産業全産業鍊整體跨越,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專項資金2000萬元,技術改造專項98項,新興産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在位于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博虹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坯輪的首次軋制試驗正在進行中。"這次粗輪試軋的成功,意味着高鐵車輪國産化、國際化的夢想即将在東營成為現實。山東博宏軌道交通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仁偉表示,為了打通高鐵車輪全産業鍊,東營開發區提前規劃了軌道交通裝備産業園,并在新材料産業園為前端車橋材料制造預留了土地,助力企業發展。
近年來,波鴻鐵路交易所等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落戶東營,産生了巨大的上下遊帶動效應,有效提升了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準,推動了新材料、航空航天、交通裝備制造等行業的高品質發展。今年以來,全區在建重點工業項目總投資848億元141個,全區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産值同比增長31.3%,同比增長60.4%,省級以上标準化科研機構達到71家,其中國家級标準化科研機構8家,沖出了一條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的"蝶變"之路。
目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空港工業園正積極融入發展大飛機和北鬥導航系統兩項國家戰略,發展高附加值近空産業和高端航空服務業。同時,東營市被準許為全國首批民用無人機試驗區,作為加快技術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步伐的契機,為該地區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經濟日報記者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