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閱讀特别報道
近日,2021廣東護鳥行動正式啟動。該活動旨在動員公民、志願者和社會組織參與保護候鳥,為保護候鳥栖息地和遷徙通道安全做出貢獻。
随着冬季新一輪候鳥的到來,深圳等廣東地區迎來了各種候鳥種群。截至目前,除了白鹳、池塘蛞蝓等留鳥外,深圳還迎來了黑臉蜻蜓、黑尾蜻蜓、紅腳、黑翅長腳、金斑鴨、綠翅鴨、鳳蝶等20多種累計一千多種候鳥。作為世界上重要的候鳥遷徙和冬季度假勝地,深圳和香港的後灣建立了良好的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每年為鴕鳥,鴨,鷗和鴕鳥等10萬隻鳥類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今年是廣東啟動候鳥保護行動的第三年。按照省政府五年禁獵野生鳥類的規定,各地林業部門将嚴格加強巡邏,增加候鳥繁殖地、搬遷停站、搬遷通道等野生動物聚集區,及時清理各類非法獵殺工具,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鼓勵舉報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并規範人工養殖和操作利用。
今年的觀蠅行動還将在包括深圳在内的全省11個城市聯合開展黑臉蟋蟀等稀有水鳥同時調查和保護活動,在此期間将記錄所有野生鳥類的物種,數量和栖息地資訊。
林業部門還倡導在公衆中文明觀鳥,控制"誘因"行為,包括禁止擅自進入自然保護區觀鳥和射鳥,堅決禁止涉嫌非法捕捕野生鳥類和非法人工繁育鳥類的"脫落的筍",禁止"漁式陷阱"等"釣魚式陷阱",這些陷阱對鳥類造成傷害風險,并可能導緻鳥類改變遷徙模式和居住習慣, 禁止抓捕和控制幼鳥的"綁架陷阱"。
(作者:秦偉,深圳特别行政區報記者)
本文摘自《閱讀特刊》,僅代表作者的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使用者名: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