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2022年1月21日,在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發現的宋碑,被證明為淳熙六年(1179)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圖1:2022年1月21日,在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發現的宋碑,未在建瓯市各級文物保護機關名錄内。該碑高317厘米,寬134厘米,經證明為淳熙六年(1179)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據《朱文公文集》卷88,《碑》有:《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其中有“公之嗣子學雅等遂奉公柩葬于建甯府瓯甯縣豐樂裡新曆之源”(今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楊墩自然村)的記載。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圖2:2022年1月21日,在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發現的宋碑6米開外,另一處石碑的碑已失落。隻見該碑底座為長247厘米,寬150厘米的赑屃。

劉珙(1122~1178),字共父,崇安五夫(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人。進士出身,曆任禮部郞官、中書舍人、尚書吏部員外郞、監察禦史、泉州知州、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翰林學士、知制诰兼侍、樞密院參知政事、觀文殿學士、太中大夫、江南東路安撫使等職,逝後贈銀青光祿大夫,谥号忠肅。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圖3:2022年1月21日,在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發現的宋碑,曆經八百多年風風雨雨,但“宋觀文殿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彭城郡忠肅劉公神道碑銘”字迹仍清晰可見。

劉珙家族是南宋名臣世家,朱熹與其家族有着非同一般的關系。劉珙祖父劉韐、父親劉子羽均是北宋抗金名将,其父劉子羽與朱熹的父親朱松同為在朝主戰派,志同道合交遊甚密,朱松去世時托孤劉子羽,劉子羽因成朱熹的義父,劉珙與朱熹有兄弟的情份。劉珙的叔父劉子翚是朱熹在五夫師從的三先生(劉子翚、劉勉之、胡憲)之一,早年在五夫屏山書院就讀時,劉珙與朱熹同時受學于劉子翚,二人又有同窗之情義。劉珙年長朱熹8歲,其出仕後,亦多有提攜舉薦朱熹,如在劉珙擔任潭州知州時,他倡修嶽麓書院,并促成了朱熹與張栻在嶽麓書院的會談,留下朱張會講的千古佳話。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圖4:2022年1月21日,在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發現的宋碑,“宋觀文殿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彭城郡忠肅劉公神道碑銘”碑,有少許開裂現象,亟待保護。

淳熙五年(1178)七月,57歲的劉珙在建康辭世。八月,49歲的朱熹親自前弋陽哭迎劉珙靈柩回崇安五夫。随後寫了三篇祭文:《祭劉共父樞密文》《又祭劉共父樞密文》《又祭劉共父樞密文》,并命次子朱埜及門人林允中敬備酒肴前往祭奠。淳熙六年(1179),劉珙安葬于建甯府瓯甯縣豐樂裡新曆之源,朱熹為其撰寫神道碑銘。

建瓯發現宋朱熹撰文《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圖5:2022年1月21日,在建瓯市徐墩鎮山邊村發現的宋碑的周邊,長度在百米以上的砌石及石堆有多處,并有裹着石灰的磚塊及瓦當散落。

劉珙墓道上“宋觀文殿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彭城郡忠肅劉公神道碑銘”,曆經八百多年風風雨雨,仍得以儲存,是閩北重要的朱子文化遺存,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作者:吳章中 魏永青

編輯/巫雨蓉

責編/黃永健

稽核/鄭衛華

監制/魏劍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