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些人隻在網絡施暴?網絡暴力背後的心理學觀察

尋親男孩劉學州的逝世讓人感到痛心,很多人認為網絡暴力是導緻他自殺的原因之一。在這個年代,網絡暴力确實可能比我們想象得還要普遍,最近幾年從不同角度讨論網絡暴力的影視劇也越來越多(例如最近的熱播網劇《開端》)。

我們發現,在常見的針對網絡暴力的讨論中,大部分焦點都集中在網絡暴力對受害者的影響上,而關于如何應對網絡暴力、以及不同的社會角色可以如何去減少網絡暴力,則沒有太多的關注。

為此,我們編譯了一篇科普文章,想從心理學的角度給出一些思考與洞察,我們相信更多的了解有助于幫助我們更好地識别出這種暴力帶來的傷害,識别身邊的人是否正在遭受這種暴力,進而更加及時地采取應對措施。

網絡暴力是指使用數字技術對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這通常涉及到網際網路的使用,但也可能隻通過手機進行(例如,基于短信的暴力)。社交媒體是網絡暴力發生的主要管道之一,包括 Facebook、Instagram、抖音、微網誌等。

網絡暴力已被視為一個公共健康問題。從 2007年到2019年,網絡暴力的流行率翻了一倍。美國 59%的青少年報告說他們曾在網上受到欺淩或騷擾。

總的來說,網絡暴力是近年随着網民人數增多才出現的一個問題,是以,它還有很多方面沒有得到深入的研究跟了解。此外,大部分讨論的焦點集中在網絡暴力對受害者的影響上,而對如何應對網絡暴力、以及如何減少網絡暴力,則沒有太多的關注。

為什麼有些人隻在網絡施暴?網絡暴力背後的心理學觀察

圖檔來源:《開端》

01

什麼是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是指反複和故意使用數字技術對另一個人進行威脅、騷擾或公開羞辱。

網絡暴力利用數字技術,這意味着大多數人通過他們的移動裝置、平闆電腦或台式電腦實施暴力或遭受傷害。

網絡暴力發生的虛拟空間包括社交媒體上、應用程式内部、論壇裡、遊戲過程中等等。然而,更為私人的網絡暴力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短信或私信的形式發生。

有研究者認為,網絡暴力最根本的五個屬性為:意圖、重複性、權力失衡、匿名性和公開性。

1.意圖

網絡暴力的參與者在施暴時一般都有制造傷害的意圖(intention)。然而,如果受害者認為其行為是有害的,暴力行為仍然可以在參與者沒有意圖的情況下發生。

2.重複性

重複性是網絡暴力的一個特點。這指的是施暴者的重複行動,但也指在網際網路上分享的材料可能比最初的暴力行為持續更久,尤其是在以分享私人資訊或私人照片作為網絡暴力形式的情況下。

3.權力失衡

網絡暴力的另一個特點是,受害者與施暴者處于權力不平衡的狀态。如果暴力行為發生在公共論壇上,這一點尤為明顯。

為什麼有些人隻在網絡施暴?網絡暴力背後的心理學觀察

圖檔來源:《黑鏡》

4.匿名性

一些施暴者在實施網絡暴力時,利用匿名性躲在電腦螢幕後面。這種情況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間的關系甚至談不上權力失衡的問題。

5.公開性

最後,一些網絡暴力行為的另一特點是涉及到公共傳播。對于那些選擇公開侮辱或羞辱某人作為網絡暴力形式的人來說,這一點尤為明顯。

02

為什麼人們會成為網絡暴力的施暴者?

為什麼人們會參與網絡暴力?可能有許多不同因素導緻一個人成為網絡暴力施暴者。

1.心理健康上的議題

網絡暴力施暴者可能有某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議題,這些議題與施暴行為的發生或惡化有關。可能的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攻擊傾向、多動性或沖動性問題,以及藥物濫用。

此外,那些具有 “黑暗四分體"人格特征的人可能有成為網絡暴力施暴者的風險。這些人往往對他人的同理心不強,并可能将施暴行為作為增強自己權力感或價值感的方式。

譯注:黑暗四分體包括四種人格特征,施虐狂、精神變态、馬基雅維利主義(權術主義)、自戀

2.曾經的網絡暴力受害者

一個人有時會在自己經曆過網絡暴力後成為施暴者。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可能想讓自己更有控制感,或者是在感到自己是受害者、卻無法報複原本的施暴者後進行發洩。

3.沖突或分手的結果

發生在曾經的朋友或戀人之間的網絡暴力,可能是由友情的沖突或戀情的破裂引發的。是以,這種類型的網絡暴力可以被視為是由報複欲或嫉妒心所驅動的。

4.無聊或想嘗試新的人格角色

有人認為,一些施暴者的動機是無聊,或想在網際網路上嘗試新的人格角色。這種類型的網絡暴力通常具有匿名性。

5.孤獨感或孤立感

網絡暴力施暴者也可能是在社會中因孤獨或被孤立而掙紮的人。如果他們感到被他人忽視,他們可能會以大肆抨擊的方式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或是借此發洩對社會的憤怒。

03

為什麼有些人隻在網絡施暴?

雖然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和網絡上都是施暴者,但也有一些人隻在網絡空間中成為施暴者。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有些人會在網上施暴,而在日常生活中絕對不會這樣做?這種現象存在多種可能的解釋。

1.非對抗性和匿名性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施暴,但在網上卻可能成為施暴者的第一個原因,與網際網路本身的性質有關。一個人可以在網上對他人施暴,并且保持匿名。顯然,這在傳統暴力行為中是不可能的。

此外,網絡暴力可以以非對抗性的方式進行,特别是在匿名的情況下。這意味着,施暴者可能會在網際網路上随時随地留下惡毒的評論然後轉而浏覽其他内容,壓根不用去看對方的回複。

為什麼有些人隻在網絡施暴?網絡暴力背後的心理學觀察

圖檔來源:《三年A組》

2.不需要受歡迎程度或身體上的相對優勢

為了在現實生活中成為施暴者,你通常需要相對受害者擁有一些優勢。

這可能意味着你的體格比他們大,可能意味着你比他們更受歡迎,或者可能意味着你和他們之間有某種權力上的不平衡。

相反,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網絡暴力的施暴者。不需要有身體上的優勢或受歡迎程度的差别。這意味着,想要實施暴力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在網際網路上做到這一點,無論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3.門檻很低

與不需要占據優勢或更受歡迎的概念類似,成為網絡暴力施暴者的門檻也很低。任何能上網的人都可以實施這種暴力。在網上朋友的定義很松散,這使得對他人施暴變得非常容易。

4.受害者的回報無法觸及施暴者

不在現實生活中施暴的人可能參與網絡暴力的最後一個原因,與缺乏受害者的回報有關。網絡暴力的施暴者通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參與暴力行為,這主要是因為受害者一般不會像面對面的互動那樣作出回報。

有的施暴者在現實生活中會因為看到受害者所受的影響而不再施暴,但在網絡上他們可能不會這樣做。

04

網絡暴力與現實生活中的暴力的不同之處

在網絡暴力中,受害者通常無法逃避他們遭受的辱罵和騷擾。與現實生活中遭遇暴力事件不同,網絡暴力和網際網路本身從未真正關閉,暴力行為可能永無休止。

這可能使受害者感到自己無路可逃,特别是當暴力行為涉及到他們私人資訊的公開、或者關于他們的文章在網絡上瘋傳時。這種類型的網絡暴力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05

網絡暴力的影響

網絡暴力可能會對受害者産生許多不良影響。了解網絡暴力受害者會受到哪些影響會有所幫助,因為這可以作為識别某人是否正在承受網絡暴力的一種方式。

其中一些影響甚至比傳統的暴力行為表現得更強烈,因為網絡暴力的受害者往往無法從受到辱罵的情境中逃離。

它們可能包括:

因網絡暴力事件感到痛苦

抑郁情緒和情緒波動增加

焦慮情緒增加

入睡或保持睡眠上的困難(如失眠)

自殺念頭或自殺企圖

恐懼感增加

自尊水準或自我價值感降低

社交隔離、退出朋友圈子、或花很多時間獨處

回避做他們過去喜歡的事情

學業表現差

與家人和朋友的關系出現問題

出現創傷後應激的症狀(譯注:如過度警覺、記憶侵擾、畏縮回避等)

自傷行為(如切割、打自己、敲頭)

藥物濫用

憤怒增加,易怒或暴怒

06

網絡暴力受害者的特點

網絡暴力受害者有一些重複出現的共同特點,包括:

青少年和年輕人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的風險最大。

在散布虛假謠言和接收露骨照片的例子中,女性更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

同志、雙性戀或跨性别者可能更經常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

那些害羞、不善社交或不容易融入社會的人更容易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

來自低收入家庭的人更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

經常使用網際網路的人更有可能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

07

如何應對網絡暴力?

作為網絡暴力中的成年受害者和兒童受害者的家長,有許多方法可以應對網絡暴力。讓我們分别來看一下。

1.作為家長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受網絡暴力,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不要對網絡暴力做出回應。此外,讓他們通過儲存短信、電子郵件、照片和任何其他形式的通訊記錄來記錄網絡暴力中的每個事件。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螢幕截圖來完成。讓孩子将這些資訊轉發給你,以便你能儲存一切的記錄。

接下來,如果網絡暴力來自于學校環境,請向學校的老師、校長或行政人員報告網絡暴力的情況。在極端的暴力或威脅的情況下,你也應該向警方報告暴力行為。

最後,重要的是讓你的孩子放心,他們不應該為網絡暴力負責。一些受害者可能會覺得是他們的行為造成了問題,或者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應該被指責。出于這個原因,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知道,發生的事情不是他們的錯。

為什麼有些人隻在網絡施暴?網絡暴力背後的心理學觀察

圖檔來源:《非自然死亡》

2.作為成年人

作為一個正在經受網絡暴力事件的成年人,上面提到的很多原則也同樣适用于你的情況。

首先,一定要保留所有網絡暴力事件的記錄,無論它們是來自你的短信、messenger 聊天、Facebook 群組、Instagram 私信,或者其他線上來源。截圖網絡暴力的證據并儲存在電腦檔案夾中。

接下來,如果你知道網絡暴力的來源,請确定你是否可以對施暴者采取相應的行動。例如,如果施暴者是職場上的同僚或主管,是否有人力資源部門的同僚是你可以與之交談的?如果施暴者是一位家庭成員,是否有辦法向其他家庭成員提出這個問題,請求他們支援?最後,如果施暴者是你隻在網上認識的人,你能從你所有的社交媒體上屏蔽和删除他們嗎?

最好的行動方式是盡可能地忽略網絡暴力行為。然而,如果你受到威脅,那麼應該要向警方報告,并附上自己收集的證據。

3.作為社會

對于網絡暴力的受害者而言,僅僅是處理網絡暴力事件并試圖找到解決方案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這些受害者在情緒上受到影響,無法找到幫助。

從社會的層面來說,我們有責任努力建立一個系統,從根本上防止網絡暴力的發生。下面列出了一些潛在的倡議性想法:

承受網絡暴力的兒童和青少年仍在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和應對社交場景。在這個年齡段遭受網絡暴力,可能會對其産生持久的、永久的影響。心理健康資源應該保障到位,以幫助網絡暴力的受害者管理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網絡暴力會因受到關注而愈演愈烈。當社會普遍拒絕網絡暴力的行為,以至于施暴者不再從中獲得任何好處時,他們就會停止施暴。這意味着,每一個被目睹的網絡暴力做法(尤其是在有大量“噴子”評論的情況下)都應該被公衆不予理會。此外,應該進行宣傳,使人們認識到網絡暴力不僅是不可接受的,而且是弱者的表現。

對于試圖幫助承受網絡暴力的兒童的家長來說,學校是他們的聯絡點。出于這個原因,學校應該制定方案和協定,立即快速處理網絡暴力問題。父母多次請求校方幫助而得不到幫助的情況不應該出現。

如果你也經受過網絡暴力,或者因目睹相關事件,感到情緒和生活受到影響,我們的心理評估服務或許可以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