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曆史人物 (3)青春可以打破國家不能失去——奧爾良的聖潔處女救贖

在混亂的歐洲中世紀,殘酷的英法百年戰争,一個年輕的女孩聲稱自己被上帝的旨意拯救了,為了獨立,為了尊嚴,為了自由。于是她決定換上男裝,投入到抗英入侵的戰鬥中,她是法國曆史上被譽為"奧爾良之女"的民族英雄珍妮特。

珍妮特于1412年1月6日出生在法國北部香槟和洛林交界處的杜萊米村,從小就開始了她的田園生活。艱苦的生活逐漸使她性格堅強,不怕困難,敢于奮鬥的年輕女孩。十幾歲時,她恰逢英法百年戰争,這場戰争始于英國和法國争奪法國王位的争奪戰。

英國和法國王室之間長期的婚姻使王位繼承問題複雜化。1328年,國王查理四世(1322-1328)去世,加佩王朝誕生。法國第三議院選舉查理的堂兄瓦羅亞伯爵的兒子為國王,稱腓力六世(1328-1350)開始了瓦羅阿王朝(1328-1589)。國王愛德華三世的母親,加爾佩王朝前國王菲利普四世的妹妹,聲稱法國王位,理由是薩利克法典(弗蘭克·薩利克部落的普通法彙編,由三葉草在5世紀末頒布)不是由女性繼承的。愛德華三世不願失敗,堅持法國王位,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法國國王,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國的所有領土,派兵占領了詹納,戰争開始了。

此外,除了王位繼承的原因外,戰争還針對法國富裕的佛蘭德斯和阿基坦地區。該地區與英國有着密切的經濟聯系。當法國于1328年占領該地區時,愛德華三世國王下令禁止向該地區出口羊毛。為了保持原材料的來源,佛蘭德斯地區反而支援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斯最高領主,加深了英法沖突。

戰争于1337年11月爆發。英國海軍首先打擊了法國人,後者在随後的克雷西戰役(1346年8月)和普阿捷戰役(1356年)以及巴黎起義(1357-1)358年)和紮克利起義(1358年)中失敗,法國政府被迫于1360年在布勞蒂尼簽署了和平條約,将盧瓦爾河至比利牛斯山脈南部的所有領土割讓給英格蘭。1364年,國王查理五世(1364-1380)登基,他努力改革軍隊,改革稅收制度,建立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他任命德格斯奎林為總司令,實施突襲和遊擊戰術,保留了堡壘,避免了與英國人的直接對抗,并消滅了英國軍隊,對局勢産生了重大影響。到1380年,法國人幾乎收複了所有失去的土地,而英國隻保留了幾個沿海據點。但在随後的查理六世統治時期(1380-1422),這些勝利的成果被法國兩個封建主要群體(勃艮第和阿馬内克)的内讧所消滅。

1415年,國王亨利五世(1413-1422)率領軍隊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擊敗法國人。1420年4月,英國征服諾曼底,在巴黎附近,法國被迫于5月31日接受特魯瓦條約。該條約規定,查理六世的女兒凱瑟琳嫁給了國王亨利五世,在他死後,亨利五世和他的繼任者繼承了法國王位,有效地承認國王亨利五世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1422年,國王亨利五世和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去世。英國王室宣布亨利五世和凱瑟琳出生的亨利六世(1422-1461)為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兒子查理六世仍然控制着法國中部和南部,他沒有正式繼承王位。

1428 年 8 月至 10 月,查理斯波和薩福克伯爵率領英軍進攻盧瓦爾河以南的法國戰略要地奧爾良鎮。由于法國軍隊和平民對這座城市的抵抗,英軍一再未能發動進攻,沙裡斯·保羅伯爵被殺。随後,薩福克伯爵采取了長期的攻城戰略,在奧爾良城周圍修建了堡壘,在它們之間挖壕溝,切斷了城市的外部聯系,并增加了攻城力量。到1429年初,該市的防禦城市奧爾良的人民幾乎失去了支援,處于危險之中。一旦奧爾良市消失,法國南部門戶打開,整個法國将落入英國手中。查爾斯王子準備放棄法國逃往西班牙。

正當法國面臨生存危機時,讓-克勞德挺身而出,三次要求王子向查理求戰。她說上帝派她來拯救法國。查理随後任命她的救援軍總司令,率領法軍 4000 人于 1429 年 4 月 27 日将奧爾良城包圍。由僧侶率領的救援部隊在行走時唱着贊美詩。珍妮特身穿白色戰馬,腰間夾着一把劍和一把小斧頭,右手拿着一把短槍,左手拿着一面大旗,念着"耶稣,瑪利亞",畫了一幅基督的肖像,象征着她是上帝派來的救贖天使,後面跟着騎兵和弓箭手,最後是一支重兵團。珍妮特趁着雷雨之夜的英軍守衛,被迫渡過盧瓦爾河,進入奧爾良城。5月4日,讓-克洛德率領軍隊出城,接管了英國要塞聖羅普,極大地鼓舞了法國軍人和平民的士氣。

珍妮特的出現震驚了英國人民。5月5日是耶稣升天的日子,傑姆德下令停戰。6日,榮格·德·萊德率領軍隊再次開戰,連克·奧古斯都和其他幾個英國堡壘。法國人的士氣處于曆史最高水準。7日,榮德率軍進攻托雷斯堡,該堡由英軍在河南岸守衛。防禦工事堅固,周圍的戰壕很深,必須爬梯子才能爬上去。在這次襲擊中,珍妮特不幸從梯子上掉進戰壕,差點被英軍俘虜。但在她包好傷口後,她繼續戰鬥。英軍在戰鬥前看到珍妮特回來了,以為她真的有魔法力量,很多人都石化了。經過激烈的戰鬥,法軍最終征服了托雷斯堡,占領了南岸的所有堡壘。英軍看到潮水退去,被迫撤退。被英軍圍困了七個月的奧爾良市被英國人圍困,人們唱着贊美珍妮特戰争功績的贊美詩,并稱她為"奧爾良的女兒"。

奧爾良戰役是英法百年戰争的轉折點,從那時起,戰争就朝着法國的方向發展。7月16日,讓-克洛德率領巴黎東北部的賴斯城解放,次日在裡斯大教堂加冕為查爾斯王子,成為法國的官方國王(查理七世)。然後,容德率領軍隊奪回了許多北方領土,并繼續與英國人作戰,以完成法國的解放事業。

但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将軍們對農婦影響力的擴大并不滿意,擔心人民比英國人好,故意謀殺珍妮特。1430年5月30日,在康邊市附近的戰鬥中,當容德和他的部隊被英國人強迫撤退到該市時,他們落入勃艮第軍隊的手中,沒有掩護。7月14日,秘密與法國國王交朋友的勃艮第公爵以40,000法郎的價格将讓-克勞德賣給了英國人。查理七世沒有受到懷疑,在波維主教皮埃爾·寇松的主持下,亨利六世的叔叔貝德福德的約翰審判了珍妮特的巫術和異端邪說。詹丁不屈不撓地死去,她說:"為了法國,我仿佛看到了死亡!"1431年5月30日,珍妮特在遭受酷刑後,在琅城被活活燒死,她的骨灰被扔進塞納河。在她去世時,珍妮特不到20歲。讓-克洛德的死引起了法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和高度的愛國熱情,在人民運動的壓力下,法國當局對軍隊進行了全面改革。法國人于1437年占領巴黎,1441年占領香槟,1450年占領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占領基恩。1453 年 10 月 19 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

從1337年到1453年,曆時116年的百年戰争給法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同時,百年戰争喚醒了法蘭西民族,促進了法國民族意識的覺醒,為法蘭西民族的形成和政治統一的完成創造了有利條件。當路易十一(1461-1483)和他的繼任者統治時,法國終于建立了君主制。百年戰争的失敗加劇了英國的社會沖突,統治集團的内部證據,最後爆發了長期的玫瑰戰争,加速了英國封建制度的瓦解,為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掃清了道路。

雖然戰争的硝煙已經散去,但人們對君德的崇敬和懷念卻持續了很長時間。現在,每年六月初的一個周末,在法國城市賴斯,都會舉行一個盛大的節日"聖女貞德",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在節日上,人們打扮成高盧人,羅馬人,法蘭克人,勃艮第人,哥特人,汪達爾人等,他們生活在中世紀的法國這個地區,以紀念曆史上的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