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博物館藏品清單又上新了,這一次“組團”入駐的,是五件共16噸重的“大家夥”!
2022年1月25日,随着最後一件車床在博物館臨展廳前的平穩落地,拉開了三線建設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并首次向觀衆展露功勳裝置“真容”的大幕。
三線建設紀念物入藏貴州省博物館
“調崗”
功勳裝置入駐博物館
5件功勳裝置的捐贈者,來自國家航空發動機制造骨幹企業,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中國航發貴州黎陽航空動力有限公司。
提及捐贈初衷,中國航發黎陽動力有限公司文保中心主任歐陽華用“為了不能忘卻的紀念”來概括。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袁偉(右)向中國航發黎陽動力進階專務呂蓬(左)頒發收藏證
“博物館是文物最好的歸宿,也是收藏精神記憶的最好載體。”歐陽華告訴記者,本次捐贈的功勳裝置均來自60年代,主要承擔航空發動機制造,包括Cw61100車床、Rtv/40六角車床、Z35搖臂鑽、X5646-1滑枕銑床、X53K立銑等裝置。“這五台裝置都是三線建設時期援建的‘高精尖’裝置,服役50多年,見證了黎陽公司為國防裝備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歐陽華說。
博物館是文化遺産的“最佳歸宿”
服役50多年後,在工廠“光榮退休”,如今,這五台功勳裝置肩負傳播三線文化,傳承三線精神的重任,“調崗”至貴州省博物館,成為貴博2022年首批入藏的三線建設見證物。
“上崗”
激發文物時代價值
鏽迹斑駁的機床,見證了三線建設的火熱場景。時隔半個多世紀“上崗”貴州省博物館,功勳裝置的“崗位”在變,“活起來、秀起來”的基本職能卻不變。
“作為多彩貴州的靓麗名片之一,‘三線文化’為貴州的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堅實基礎。”談及三線建設紀念物入藏貴博,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袁偉表示,以本次入藏為起點,希望更多的三線遺産進入博物館,以此為起點,更好地融入文旅發展大局,讓文化遺産“活”起來。
三線建設物的入藏,是對塵封記憶的喚醒,更是對光輝曆史的弘揚
“我們将以此為契機,與各地博物館、工業遺産地建立關聯,全方位、多視角诠釋貴州三線文化的深刻内涵、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貴州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王江表示,本次功勳裝置入藏貴博,是三線建設遺産保護利用工作的良好開端,接下來将以貴博為點,陸續推動三線紀念物陳列,講好三線故事,弘揚“三線精神”。
貴州省博物館收藏證書
“三線建設是新中國的第一次西部大開發,掀起了貴州曆史上繼西漢、明代之後的第三次移民浪潮,對貴州社會經濟産生了深遠影響,這段曆史應該被收藏、被銘記,而這正是博物館的職能所在。”貴州省博物館館長李飛表示,接下來,貴博将對入藏紀念物進行維修保護,厘清藏品來龍去脈,進行初步研究。并将其轉化為展覽、教育資源,提高展陳品質,将“三線精神”更好地融入到博物館黨史學習教育中。
接下來,貴博将對三線建設紀念物進行維修保護,厘清藏品來龍去脈
此外,秉承“為明天收藏今天”理念,貴博将持續收藏社會發展變遷見證物,關注當下、回應社會關切、溝通廣大市民、發揮博物館力量、拓展博物館藏品體系,為加強理想信仰教育,提供生動形象的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