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炳文

不少人已經收拾行囊準備傳回故鄉,也有一些人準備就地過年,而在濰坊寒亭的彩燈勞工現在還在全國各地,忙着布置彩燈展,指導維護,有的剛剛出發。這是他們最忙碌的時節,為了給大家在春節期間帶來更多歡樂祥和的傳統氛圍,有的就在彩燈展地過春節。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1月24日,彩燈裝車 準備運往外地

一些人在燈展地過年

1月13日晚,濰坊市寒亭區制作的一組彩燈燈組在北京博大公園亮相并成功試燈。此次燈組共包括14個,其中一個長15米高7米,另有7個冰墩墩 6個雪融融,分别代表冬奧會和殘奧會,每組上面都有吉祥物。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據濰坊天順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剛介紹,除了在冬奧會上的燈組,他們還有31個不同地區的花燈展覽訂單,目前規模較大的還有三處地方(上海、廣東、浙江),須由公司專業人員現場安裝并接受驗收。他1月25日趕往河北邢台,那裡有一處規模較大的燈會,在那裡指導并布置,最快也要四五天,回來時,就要到年根了。為了春節期間大家能觀看到傳統的彩燈,三四名專業人員就要留在當地過年。

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基地濰坊魯奇花燈董事長王永訓介紹,他們公司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燈彩生産廠家,有9支隊伍15人左右在外地忙碌着。遠的有新疆、海南等,能回來過年的也就一半,另一半得元宵節後農曆正月十六七回來。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據濰坊翔元彩燈的楊慶成介紹,從兩個月前開始忙着備貨發貨,有些貨還沒趕出來,發貨要忙到臘月二十八。公司在唐山、阜陽、盤錦、邯鄲等5個地方有布展,20多人的師傅就在當地過年,守着燈展,負責指導維護。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湖北恩施互動燈組

冬天做花燈 春天做風筝

這幾個做彩燈的公司都在濰坊市寒亭區楊家埠旅遊開發區内,與風筝都有不解之緣。

翔元彩燈的楊慶成,從國中畢業後上了一年班,2014年就開始創業紮風筝,後來做花燈。這幾年來,基本形成了冬天做花燈、春天做風筝的模式,手藝人也能一年忙不停。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國際風筝工藝大師王永訓從1992年開始紮風筝,後來開店,1998年時,有公司要辦花燈并評比,其中一人設計的很好但自己做不了造型,就想到了他。他就幫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後來,寒亭及附近一些地方搞花車巡遊、花燈,他也參與很多。1999年,他就能獨立做花燈了,在濰坊十笏園、濟南趵突泉、泉城廣場做過花燈,現在儲存着600-800組,規模比較宏大。他們公司也是年前忙花燈,年後忙風筝。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上海嘉定玫瑰小鎮蘑菇森林

彩燈,又叫燈彩,又叫“花燈”,已有近二千年曆史,明代山東臨清、濰坊、濟甯、曲阜尤為著名。現在分布區域主以濟南、濰坊、青島、淄博較多。

濰縣燈彩的主要區域分布在濰坊市區。中國民俗風情第一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風筝的發祥地、山東省曆史文化名村---楊家埠,是濰縣燈彩的主要制作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越的地理自然環境,為燈彩紮制技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肥沃的土壤。楊家埠燈彩以“民俗文化”為媒,燈彩設計上結合木版年畫和濰坊風筝的特色元素,在楊家埠燈彩中能同時了解民俗文化、城市發展、道德禮儀,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濰縣燈彩紮制技藝與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風筝一道,在明清時期發展繁榮起來,從第一代傳承人楊進寶開始,經過十六代的發展傳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和藝術特色,成為了當地影響甚廣的民間藝術。

目前,濰縣燈彩紮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主要有第十五代張效東、第十六代王永訓等。

飛在天上是風筝 放在地上是花燈

原來過春節就兩件大事:看春晚和放鞭炮。現在不少地方不放鞭炮了,沒有那麼熱鬧了,有些地方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民俗文化,觀花燈逛廟會品美食,裡面有非遺展演,就很熱鬧了。

燈會一般有兩個小高峰,正月初一到初六,正月十五十六。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王永訓認為,花燈,是風筝的衍生品,在濰坊寒亭,民間藝人将二者進行結合了,放在地上是花燈,飛在天上是風筝;天上放風筝,地上布花燈。例如龍頭風筝,裡面加上燈就是花燈。

濰縣傳統花燈, 宮燈,是中國特有的特種手工花燈藝品。宮燈的制作十分複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镂銅作骨架,然後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

記者發現,濰坊寒亭的彩燈,除了傳統的虎、魚等外,融入了新的創作主題,有的融入了動漫元素,有的融入了萌寵元素,以吸引年輕人。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濰坊寒亭彩燈人忙春節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