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提到這首《小白楊》,大家都會想到著名歌唱家郁鈞劍,這首歌贊譽了中國邊防軍人,在郁鈞劍的深情演唱下走進了千家萬戶。歌唱家郁鈞劍同時也是一位詩人、作家。2021年底,66歲的郁鈞劍5本新作相繼出版,1月23日上架與讀者見面。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著名歌唱家郁鈞劍

郁鈞劍從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我為什麼要歌唱》《駿馬背上不是我》《哪裡飛來一粒籽》《羊咩》《蘆花集》,散文集《明星會客廳》《不如不見》等。多年來他筆耕不辍,近兩年内完又成五本書(六冊)共150萬字的撰寫,包括《郁鈞劍·民族唱法問答131例》《置劍梅隅·郁鈞劍格律詩詞選》《花鄉日記》北京出版集團出版《郁鈞劍聲樂筆記》(上下冊)和《桂林拾遺》。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本書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共分八個篇章,近三百頁。詳細介紹了中國民族唱法的起源發展及現狀、未來;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差別等,被譽為“對民族唱法的守護與追求”。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本書由北京出版集團出版,收集了郁鈞劍從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所填寫的絕大部分古典格律詩詞,共計124首,收集其書畫作品數十件,書名題簽“置劍梅隅”為郁鈞劍手書。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宅家時間居多,郁鈞劍考慮集中精力寫作出書。自2020年1月開始撰寫文章,内容涉及詩詞、散文和歌唱等領域。兩年間,成果頗豐,他将自己對藝術的思考、展望通過筆下的文字流淌傳遞至讀者心間。

在新書《郁鈞劍·民族唱法問答131》中,他不但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民族唱法的起源與發展,現狀與未來,更為當下正在學習國樂的年輕人和廣大的樂迷朋友進行詳細的“民族唱法問答”。書中既有郁鈞劍對民族唱法“變味”現狀的思考,也有對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差別探讨,更有對中國民族唱法的未來發展的展望,字裡行間是對中國傳統民族唱法的傳承,被譽為是對“民族唱法的守護與追求”。

作為一名歌唱家,郁鈞劍還有另一個身份——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院長。在舞台上,他是走進大家心中的歌唱家,用音樂和真情帶給大家溫暖、力量與美的享受。在舞台外,他是老師,也是無數樂迷的“音樂摯友”。他在各種場合講課,與歌友們切磋歌唱技藝,分享美妙的音樂,于是有了《郁鈞劍聲樂筆記》(上下冊)。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本書收集了近年來郁鈞劍在各種場合講課以及與歌友切磋歌藝、歌技的筆記。漓江出版社出版

郁鈞劍還有自己的“音樂小天地”——“郁鈞劍公益教室”。這個“公益教室”成立于2016年底,短短五年間,培養出八位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民族唱法的金獎得主,他們分别是于海洋、曾勇、孔慶學、毛一涵、張明旭、李佳蔚、張宇、馮金偉。

疫情期間,提倡不聚集,沒法線下上課。同學們想到了一個辦法,組建了一個“歌友群”,每天大家在群裡繼續交流。郁鈞劍從2020年1月起,每天都會在群裡發表一篇短文,與群友互相問候、交流,因而有了這本收錄整理他四百餘篇“群文”的《花鄉日記》。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書名題簽“花鄉日記”為郁鈞劍手書。北京出版集團出版

郁鈞劍出生于廣西桂林的一個書香世家,受到濃厚的藝術熏陶。雖然他從小就愛唱歌,但根本沒想過,這将成為他一生的事業。1971年,郁鈞劍在廣西師範大學附中讀書時進入桂林歌舞團,後來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系研究所學生班、中國畫研究院首屆花鳥研究所學生班。

多才多藝,傾心公益,傳道授技——歌唱家郁鈞劍兩年“宅”出五本新書

2017年春,郁鈞劍出版了一本在桂林度過的青少年時光的回憶錄《家在桂林》。針對書中的曆史記憶, 桂林市有關方面進行了調研并回複。此書為郁鈞劍對回複的回複。 書中還收集郁鈞劍對桂林其他“文化拾遺”近四十篇。書名題簽郁鈞劍手書。漓江出版社出版

從歌唱舞台到“公益教室”,從用話筒演唱到用文字傳遞,郁鈞劍始終将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通過更多不同形式帶給更多熱愛藝術的人。在他此次出版的新書中,讀者将會看到更多他的藝術感悟和人生心得。

與此同時,2021年5月,郁鈞劍還在桂林老家舉辦了“回鄉演唱會”,陣容達近百人。參加演唱會的都是郁鈞劍圈内好朋友以及他的學生輩們,有主持人楊瀾,指揮家夏小湯,歌唱家張也、呂繼宏、佟鐵鑫、李丹陽、呂薇、劉和剛、王麗達、王慶爽、姜麗娜、陳永峰、呂宏偉、降央卓瑪、譚學勝、穆維平、吳紮拉濤、王志昕、孫維良、賈雙輝、毋攀、于海洋、曾勇、孔慶學、毛一涵等。郁鈞劍以這樣的方式紀念自己從藝五十周年,别具意義,如此形式和規模在歌唱界亦不多見。(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