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霸王集團2021年業績預虧1300萬元 股價不足0.1港元

本報記者 矯月 見習記者 劉钊

1月24日,港交所上市的霸王集團公告稱,2021年公司淨虧損約1300萬元人民币。這将是公司自2018年以來連續第四年虧損。霸王集團旗下産品霸王洗髮乳曾火遍大江南北,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霸王”已風光不再。

股價不足0.1港元

業績連年虧損

霸王集團憑借“明星代言+央視廣告+終端營銷”的手法,霸王洗髮乳精準品牌定位,從防脫切入細分市場,硬生生從寶潔、聯合利華、舒蕾等品牌手中搶得市場佔有率,業績坐上火箭。2005-2009年間,霸王平均增速超160%,其中市場占有率更是從2005年的不到1%飙升至2008年的7.6%,穩居行業第一。2009年登陸香港主機闆,被稱為“中草藥第一股”。

然而好景不長,霸王集團股價從最高時6.474港元/股一路下挫至最低0.057港元/股。截至今年1月24日收盤,霸王集團股價僅為0.089港元/股。

從财務資料來看,2014年至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大體維持在2億-3億元人民币之間,業績增長乏力。公司歸母淨利潤更是慘不忍睹。自2009年公司上市以來,公司僅在2009年、2016年和2017年3年未虧損。從2018年開始,公司連續虧損,虧損額分别為119.6萬元人民币、610萬元人民币、403.80萬元人民币,至2021年預計虧損1300萬元人民币。

對于公司2021年的業績情況,霸王集團表示,集團2021年營業額與2020年相比保持相對穩定。根據目前所獲得的财務資訊,各種因素導緻了2021年淨虧損的增加,其中包括2021年集團的廠房和倉儲的應付租金額也有所增加,2020年企業社保費的暫時性減免政策不再适用于2021年,使2021年的社保費有所增加,以及于2021年11月19日刊發的公告中所提及的因素(注:2021年11月19日,霸王集團釋出公告稱2020年1-10月的淨虧損仍然有所增加是由于國内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及包裝材料成本明顯增加等因素)。

對于霸王集團連續多年下滑,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分析,“霸王一開始切入的點是防脫,霸王應該持續走技術壁壘模式,也就是在藥的領域深挖,逐漸向醫美、向藥物研發去拓展業務邊界。但霸王多年來有路徑依賴,由于營銷得到了好處,非常迷信廣告的作用,而忽略了企業其實是需要壁壘的。當錯過了壁壘建設的最佳時機,又沒有出衆的營銷手法支撐,萎靡不振便是一種必然的結果。”

看懂App評論員、商業戰略專家潮成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霸王集團的初始成功源于其精準定位脫發領域的細分市場,這部分客戶群體大部分為35-45歲之間,有成熟的消費理念及消費能力,而當時霸王通過高端的産品形象、精準客戶定位和強勢的營銷政策,迅速打開了市場,但由于主力拳頭産品由于出現了嚴重的品質(信任)問題,而後期無論從産品研發(品質)提升、品牌價值(信任)重塑、危機公關的處理都沒有解決其核心問題,消費市場信任的坍塌,尤其是高端消費市場信任坍塌将會直接導緻市場佔有率喪失,而重建其消費信任是極其困難的,霸王集團錯失了當時危機出現時的最佳糾錯及調整時機,加上内部沖突的問題,業績必然逐年下降。”

風波不斷

多元化發展難掩頹勢

從傳言洗髮乳含有緻癌物質到創始人夫妻反目成仇,上演家庭倫理鬧劇。霸王集團上市十二年來風波不斷,雖然風波逐漸平息,但霸王集團的股價也由此消沉。

為了重振雄風,霸王集團也在嘗試走年輕化路線,不僅推出了麗濤洗髮乳、沐浴露和洗衣液,還推出了中草藥護膚品牌本草堂等産品。但是這些并未讓霸王集團擺脫頹勢。

2010年,霸王集團選擇跨界發展,推出首個中草藥飲料系列産品——霸王涼茶。由于業績不振,2013年,霸王涼茶經營業務戛然而止。

不甘失敗的霸王集團在2018年打造霸王小藥精IP跨界遊戲圈,與《劍網3》《昨日青空》《流星蝴蝶劍》等其他IP進行跨界合作和聯名款定制。此外,霸王還出版了《藥精奇緣》小說。2021年更是邀請非遺布袋戲手藝人陳志遠老師,圍繞霸王小藥精家族,精心雕刻設計霸王“小藥精家族”布袋戲IP形象,并用布袋戲IP形象進行劇情創作。

除了創造IP,霸王集團在跨界和聯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21年12月,霸王更是聯合銳澳雞尾酒推出RIO×霸王聯名禮盒,希望通過兩個品牌的聯名搶占年輕人消費市場,通過跨界的方式互補或反差産生化學反應,制造話題點,進而形成話題傳播和品牌的新鮮感。

從天貓rio銳澳旗艦店銷售資料來看,此款禮盒價格已從99元降至劵後79元,首單價僅為58元,此款産品月銷量為800+,與店内其餘産品銷量動辄2萬+的産品相比,消費者消費意願明顯不足。

盤和林表示,“多元化和跨界要以企業原有資源為核心,不能脫離企業基本資源和能力禀賦,也不能脫離消費者對企業的觀感。如果霸王想要進入消費市場,成為一個日化企業,很顯然目前的品牌号召力在年輕群體中是不足的,其可以采取子品牌的方式。霸王從一開始産品定位就在中年以上,以至于大量管道投入給消費者造成了刻闆印象。針對不同群體推出不同産品,多子品牌是日化企業目前普遍的打法。”

“多元化及跨界經營的理念本身沒有問題,但霸王集團沒先解決由于其本身的核心拳頭産品缺陷帶來的問題,而是繼續硬吃霸王在市場的品牌價值,透支已經完全帶有病患的品牌形象。而其新的産品線面臨的與原來品牌(印記)定位的客戶群體有很大偏差,導緻完全無法借勢,又進一步削弱其品牌的核心凝聚力。不是說霸王不努力,而是完全弄錯了方向,其潰敗一定是必然的。任何一家企業要做多元化及跨界,前提是主營業務一定要過硬,通過核心的主業優勢能力,才能逐漸擴大其他方面的業務。”潮成林如是說。

(編輯 白寶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