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冬奧|改造利用 老館也驚豔

“外表修舊如舊,内裡煥然一新,改造後的首都體育館絕對足夠驚豔。”說起改造後的首體場館群,運作團隊主任丁東總是這樣自豪地說,“場館外,見證了1971年中美乒乓球友誼賽及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南北兩側的台階被原樣保留;場館内,則有四個高科技系統保駕護航。”

聚焦冬奧|改造利用 老館也驚豔

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首都體育館用于排球比賽。

北京作為“雙奧之城”,充分實作奧運遺産可持續利用。除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首鋼滑雪大跳台中心外,其他競賽場館均利用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而這其中,就有北京市十大曆史風貌建築之一——首都體育館。

聚焦冬奧|改造利用 老館也驚豔

改造後的首都體育館将承擔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項比賽任務。

首都體育館建成于1968年,運作至今已有50多年的曆史,是北京功能最多、适用範圍最廣的體育館之一。北京2008年奧運會時,這裡是排球比賽場館。現在,這座老場館再度轉換身份,将承擔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兩項比賽任務。

改造這樣一座場館,并不容易。就拿體育館前的石階來說,每一塊石材,都見證着中國體育一次次的大事件,承載着首都體育館的光輝曆史。保持好場館原有樣貌,最大程度維護好其曆史和藝術價值,成為了必須堅持的原則。

這次首體綜合館改擴建,外觀秉承傳統色調,莊嚴大氣,遠遠望去,賞心悅目。但走進首都體育館,現代化氣息就撲面而來。環顧四周,深藍淺藍間隔分布的座椅加寬後更舒适;擡頭仰望,36個37平方米的超薄膜在場館頂部鋪成一個上千平方米的巨型投影螢幕,打開場地四角布設的雷射投影儀,投射其上的畫面流光溢彩;低頭看,31米×61米的多功能轉換标準冰場潔白平整,可愛的冰娃、雪娃圖案在冰面下清晰可見、栩栩如生。

更多内容敬請關注冬奧會刊。

聚焦冬奧|改造利用 老館也驚豔

來源 用戶端 冬奧會刊 | 記者 李立

編輯 耿寅昕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