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碟速度 接口

硬碟的傳輸速率:作為電腦中最重要的資料儲存設備和資料交換媒介,硬碟傳輸速率的快慢直接影響了系統的運作速度。不同類型的硬碟,其傳輸速率往往差别很大。

現在主流硬碟主要有三種:按照不同的接口可以分為并口ATA硬碟(即IDE硬碟)、SCSI硬碟和Serial ATA硬碟。

IDE接口硬碟在目前電腦中應用最為廣泛,主流的規格包括ATA/66、ATA/100、ATA/133,這種命名方式也表明了它們在理論上的外部最大傳輸速率分别達到66MB/s、100MB/s和133MB/s。這裡需要說明:100MB/s、133MB/s是峰值速度,并不能表示硬碟能持續這個速

度,也就是說這是理論上的最高峰值速度。 硬碟真正的傳輸速度由于受硬碟内部傳輸速率的影響,其穩定傳輸速率一般在30MB/s到45MB/s之間。這樣随着CPU、記憶體等硬體運作速度的不斷提高,ATA硬碟的低速率漸漸成為影響整機運作速度的瓶頸。

于是,一種新的硬碟接口方式,Serial ATA應運而生。 Serial ATA 硬碟就是我們常說的序列槽硬碟,它采用點對點的方式實作了資料的分組傳輸進而帶來更高的傳輸效率。Serial ATA 1.0版本硬碟的起始傳輸速率就達到150MB/s,而Serial ATA 3.0版本将實作硬碟峰值資料傳輸

率為600MB/s,進而最終解決硬碟的系統瓶頸問題。

 SCSI接口不是專為硬碟設計的,實際上它是一種總線型的接口,獨立于系統總線工作。SCSI接口的硬碟以高穩定性、低CPU占有率而被廣泛應用于伺服器和專業工作站中,它的傳輸速率最高可達320MB/s。當然,對于硬碟的整體性能而言,除了硬碟的傳輸速率,硬碟的轉速、緩存及平均尋道時間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小知識:1.硬碟的内部資料傳輸率 内部資料傳輸率是磁頭到硬碟的高速緩存之間的資料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碟整體性能的關鍵,一般取決于硬碟的盤片轉速和盤片資料線密度。在這項名額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機關,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位元組/秒),就必須将Mbps資料除以8。例如有的硬碟給出最大内部資料傳輸率為240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隻有30MB/s。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硬碟作為電腦的瓶頸,其病根還在于硬碟的内部資料傳輸率上。 2.硬碟的外部資料傳輸率 指從硬碟緩沖區讀取數

據的速率。它與硬碟的接口類型是直接挂鈎的,是以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資料接口速率代替,機關為MB/s如我們平常所說的ATA100/133硬碟。

光驅的傳輸速率:通常光驅傳輸速率的高低取決于光驅的倍速,如16X DVD、52X的CD-ROM,一般情況下光驅的倍速越高,資料傳輸也就越快。那麼“倍速”是個什麼概念呢?原來很早以前CD-ROM的傳輸速率很低,每秒隻能傳送150KB位元組,即最初光驅的速率為150KB/s,這就是1X(單倍速)的CD-ROM光驅。後來随着CD-ROM光驅技術的日新月異,其速率越來越快,為了區分不同速率的光驅,于是把最初的150KB/s作為基準進行衡量得到相應的倍速值。如50X的CD-ROM就是指其傳輸的速度是1X光驅的50倍即其速率為50×150KB/s=7500KB/s。而現在流行的DVD-ROM的速率算法也基本相同,隻不過DVD-ROM的單倍速率要比CD-ROM高得多,一倍速的DVD-ROM速率理論上可以達到1358KB/s,由此我們可以算出現在流行的16倍速DVD-ROM的速度應該是1358KB/s×16=21728KB/s。

硬碟工作溫度名額生産廠家并沒有提供,其極限應該在70℃左右,超過了這個極限,硬碟幾乎不能穩定運作。

正常情況下硬碟的溫度一般會比室溫高出10---20度,與硬碟大小沒有太大關系。夏天和冬天不一樣,夏天最高能到60-70度,SCSI硬碟溫度更高,嚴重的能把手燙傷。一般IDE硬碟正常工作溫度為30-50度左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