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範家來實習生李思路
"小籠袋...上海!""廣西的蝸牛粉!""這是蘭州拉面!"螢幕上有正宗的中國小吃,但有幾個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正在争先恐後地為他們的菜肴命名。他們來自不同的大陸、不同的國家,但最終在中國走到了一起,愛上了這片土地和文化,并在這裡紮根。
8月29日,新書《我在中國很好》的分享會在上海中央大廈52樓雲學院旗艦店舉行。這本書彙集了"外星人與中國關系的22個故事",并以法國書的主編梅洛為特色,其中三位作者:阿納西,艾琳和疊戈,分享了他們與中國相遇的故事。
在書中,22位外國朋友的外表特點、飲食習慣、着裝風格、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都不盡相同,在融入中國的過程中,他們通過自己獨特的經曆完成了改編和融合,進而産生了一系列精彩的故事。
"我不會很快認為自己是一個外國人。
阿納西在19歲時離開家鄉拉脫維亞,獨自一人在上海學習,巧合的是,他在中國度過了17年,在那裡他花了近一半的時間見證了上海的發展。"我來這裡時,腳下沒有'上海之巅',星巴克的知名度遠不如現在。
複旦大學法學專業畢業後,她選擇成為"養老院特聘院長",負責照顧老人220餘人,其中大多80歲以上,其中50餘人90歲以上,年齡最大的一人99歲。"即使他們年紀大了,他們仍然處于良好的狀态。我們經常組織做手工、唱歌、康複運動等活動,養老院充滿了正能量。阿納西說。
對于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來說,"保護局局長"可謂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文化差異難以避免,會不會遇到與中國老年人的溝通問題?對此,阿納西坦言:"我早就不把自己當成外國人了,而是作為中國人思考的問題,每次來不同的養老院,我都會提前研究當地的風俗和文化,哪怕是離青浦和崇明這麼近,老地方的脾氣性格也不一樣, 在習慣和需求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阿納西和老人聊天
法國人艾莉與中國的關系始于老師在課堂上演奏的中文歌曲,而那瑩的《夢一号》是她的最愛。她與她的法語專業學生組成了一個樂隊,互相幫助學習語言,并在跨境友誼中獲得了很多。"剛來中國的時候,一開始覺得很孤獨,是這些朋友教會了我很多,現在我在中國的生活非常友善快樂,也學會了在淘寶上買鞋。
現在,她開始用法語重新演唱中文歌曲,并将它們上傳到Shake,現在擁有17萬粉絲。"我最近重唱了《Confession Balloon》和《I Am a Fish》等歌曲,最受歡迎的是周傑倫的新歌《Mojito》,獲得了超過五十萬的贊,啟發和感動了我。歌迷們很欣賞這種形式,并鼓勵我繼續制作更多法語版本的中文歌曲。"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長苗洪才在開幕緻辭中說:"這些外國朋友在中國學習、生活、工作,以真情分享自己的經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具象性的展現。"短短三五年,長十多年,長水長流的生活,他們"學會在中國生活",也盡量像中國人一樣思考,并作為文化交流的橋梁,盡最大努力打破溝通的障礙,消除固有的偏見。
艾麗參加外國人華語歌唱比賽
成為"熊貓保姆"的體驗是什麼?
"這是我的'熊貓爸爸'!"梅洛指着螢幕上的圖檔,向他們介紹了圖檔,她和父親都生來就有一對黑眼圈,是以他們都覺得自己長得像大熊貓,"我從小就叫爸爸'熊貓爸爸',他叫我'熊貓寶寶'。因為對大熊貓的熱愛,她被選中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參加第二屆"全球大熊貓奶媽媽體驗",成為一名光榮的熊貓飼養員。
在為期兩周的經曆中,她與當地飼養員一起工作,喂熊貓,打掃他們的家,玩蘋果。四川是大熊貓的家園。在這裡,随處可見大熊貓的元素,讓人充分感受到中國人對國寶的熱愛。在成都大熊貓基地看到他們,讓我有難以形容的喜悅,總覺得自己和他們有親近感。梅洛說。
《命運》不僅給她帶來了一隻可愛的熊貓,也帶來了另一半生命,之後她留在中國打工,與中國丈夫一見鐘情,從此一直住在廈門。她笑了,在她老了的時候叫她"大熊貓","也許他認為我看起來像一隻大熊貓。我現在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中國兒媳婦,幸福有時候就是那麼簡單純潔!"
梅洛和她的中國丈夫
梅洛與小熊貓交談
來自巴西的疊戈不像其他人那樣流利的漢語,但他曾前往中國許多城市嘗試各種中國美食,一張他在夜市"挑戰油炸蠍子"的照片引起了轟動。"巴西離中國很遠,但巴西人和中國人在飲食上有很多共同點,我們都吃米飯,豬肉和我母親最喜歡的雞爪。
"對我來說,在中國的經曆和生活是美妙的。感謝中國和中國對我如此歡迎,給了我這麼多好機會。我從每個人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無論我将來走到哪裡,我都會帶着這些知識,這些美好的回憶。希望更多的人能來到中國,了解中國豐富的文化,了解溫暖的中國人,看到中國令人眼花缭亂的美麗風景。疊戈說。
疊戈被描繪在桂林的水邊
"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在會見的最後,梅洛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中國的熱愛,并期待這本書被翻譯成英文,傳播得更廣,"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中國,也了解外國人在中國的愛情。"
負責編輯:陳世懷
校對: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