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元旦新年剛過,生肖郵票《壬寅虎》就面世了。但輿論洶洶,網民紛紛吐槽:這老虎無論大老虎小老虎,怎麼看上去“愁容滿面”呀?“始作俑者”,畫家馮大中先生弱弱地解釋說,筆下虎,虎之面容是“拟人化了”。嗨,——拟人可以拟笑面虎娃娃虎動漫虎啊!大千兄長張善子的抗戰虎,年畫裡的上山虎、下山虎,和我親見華君武為屬虎老友高莽畫的淘氣虎,甚至也可以畫虎成貓,等等,甘草居覺得那樣畫虎才好。

虎年其實還沒有到,要在舊曆曰農曆的立春才開始,此刻仍是辛醜臘月。但約定俗成如是,人們見怪不怪。否則,每年的月份牌與月曆印制麻煩。

話說“盼星星,盼月亮”,就是數月曆,看月曆。月曆帶着廿四節氣,大有看頭——

“老鼠年,兩頭春”。說的是庚子2020年。辛醜無春。庚子臘月廿二立春,是2021年的2月3日,鄭州正梅花大開。

從沒有這麼早,梅花就整齊開花的。誰是東風第一枝——鄭州梅花先開,比辛夷山桃先開,不錯,這些年是這樣的。但梅花早開,并沒有給鄭州帶來好運,反之,2021年疫情與災害疊加不斷,7月大暴雨,10月黃河秋汛,水太大,按下葫蘆浮起瓢。衆生戚戚,做生意的小商販與飯店最苦不堪言,一會兒開門一會兒關門,算是無所适從。省會城市,燈紅酒綠,寶馬香車,人們好日子過久了,突然這樣很悶的。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冬至白梅盛開

可是梅花不省心。不承想間隔10個月之後,冬至而一陽生——本年12月梅花又開了!蠟梅春梅,鄭州放眼是雙“梅”競開。元旦連着小寒節氣,廿四番花信風,“小寒,一候梅花”。清人鄒一桂《小山畫譜》曰梅:“白花五出,枝葉破節,冬春間即開,得陽氣之最先者也……千葉者有玉蝶、紅梅、綠萼,諸品不一。”喻唇齒相依,東西相連,西安和鄭州比鄰。元旦前西安封城,元旦一過,而鄭州與河南又報染疫!滅疫如滅火,從元月3日開始,鄭州人連日核酸檢測,我家和電視台隔路的小公園梅園,人們穿着厚棉衣露天做核酸檢測。衆人施施然排起長隊,魚貫而入,穿插經過缤紛梅花樹邊,見首不見尾。前人贊梅——“素豔雪凝樹,清香風滿枝。”(唐人許渾)“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明人高啟)哎!好多人原本不知道這裡有花有好梅花,意外邂逅和認識梅花,這有點倉促與尴尬,真有點辜負梅花了。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小寒節氣雪裡梅花

辛醜年,我嘗試在公衆号裡寫節氣獨幕喜劇文。開筆于3月驚蟄,要到虎年春節後才輪滿廿四節氣24篇。瞻前顧後,刻下我在想,不知道馬上春節過了,梅花它,老天爺呀,這梅花還開不開?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甘草居紅梅開放

夫子循循善誘,要我們“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前人奉萬類有靈,可以感覺地氣土脈。邵雍曰:“禽鳥得氣之先。”廿四節氣,一氣三候,關聯草木鳥獸動态多多。去年11月入冬至今,不僅梅花早開,我還多次遭遇鳥早鳴——烏鸫沖寒在樹頭上宛轉鳴叫,而呆頭呆腦的斑鸠,不時也加入合唱。三九嚴寒聞鸠與鸫,很怪異,與廿四節氣律動不合,卻也不是第一年了。今年再這樣,我把它和梅花兩度開花連起來看,認為氣候出異常了。确切是這樣!芒種: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鵙乃伯勞,反舌鳥即烏鸫又名黑鸫。鄭州玩鳥人說烏鸫叫半年歇半年。聊烏鸫的時候,玩鳥人眼神頗有不屑。百靈精,畫眉好,八哥巧,可是,還有兩種叫得很好聽的鳥沒人喜歡籠養,一個白頭鹎即白頭翁,一個是烏鸫。白頭翁壞在了白頭,又曰“白蓋”,似戴孝一樣看着不吉利。而烏鸫大嗓門高歌嘹亮,動辄半夜兩三點就開口聒噪,令主人不安生。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喜鵲

人們曾擔心,城市越大,參天的鋼筋水泥建築鱗次栉比,将導緻鳥變稀少。不是的!這些年鄭州越大鳥越多,多了不少。二十年前之本世紀開頭,幾乎看不到梅花,人們不認識梅花。那時候鳥的品種也不多,認不得烏鸫,把它和黑卷尾混為一談。汪曾祺還談及在玉淵潭公園聽見有鳥學貓叫,好像是畫眉鳥。眼見為實,我見的烏鸫、黑卷尾兩個都善于模仿,都會學貓叫,惟妙惟肖。甘草居屋裡屋外有貓,藤架葡萄架和苦楝小蠟樹上,有各種鳥,我隔着窗戶看鳥和貓在汽車上下捉迷藏,烏鸫、黑卷尾伸着脖子不懷好意地逗貓學貓叫,很滑稽,屢見不鮮的。

黑卷尾和布谷鳥是候鳥,它倆聯袂而來,每年5月12日左右抵達鄭州,早一天晚一天不要緊,連續好多年至今還準當。烏鸫坐地虎,撒豆成兵一樣蓦然就變多了。之前從開春鳴叫,半夜裡就大呼小叫的,它白天也叫不停。7月初樹大天熱了,雛鳥會飛而烏鸫息聲,然後到市郊的苗圃或大道邊的綠化帶避一避,春暖花開再來。現在吧,烏鸫太多了,7月以後有的遠走有的不走,就地在大院的樹窩子裡栖息,不時在林下疾走,老鼠一樣鬼頭鬼腦。布谷鳥高深莫測,黑卷尾基本上也不肯落地,偶爾落在灌木樹頭或電線上翹翹身體,為了保護自己的雛鳥,它不惜射箭一般,飛上飛下用翅膀打人也打貓。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烏鸫(下為雛鳥)

“小燕不過三月三”,是寫在鄭汴一帶方志裡的。清明之前燕歸來,現在還這樣。可是,春分即見燕子歸來,辛醜2021年也破防了。立春梅花開,二月初八3月20日春分節氣,頭一天我看見燕子早歸很驚異。東風渠新柳怒綠,燕子穿柳雙飛,忽高忽低。我怕我看錯了,連天去看,就發現大群燕子密密麻麻聚集路橋二面孔洞邊,似電視裡播放的南方岩洞深處的蝙蝠一樣。這一點确鑿無誤了。再看竺可桢談節氣與物候之書——春分燕來是古時候的事,很古了。《左傳》記載郯國與魯國兩位國君說燕掌故。燕子在春分時到達臨近大海的郯國,由此而群眾開始一歲春耕。然而根據1949年之後的觀測,燕子近春分才到上海,10天或12天之後到達山東泰安,郯城在上海泰安之間。顯然,比較上古時期,燕子遲來,各地氣候變化較大。

2022年,已是疫情第三年了。2020年春節前,鄭州有行道樹大葉女貞臘月裡頂生花蕾。2021年春節前,有向陽的大院子,石楠樹開細白花。辛醜兩開梅花——正月元宵節梅花,冬月臘月,冬至小寒梅花再開。由于熱島效應,柳樹過了元旦未全落葉,但是從沒有見過老葉之下,生出了新的柳絮柳芽。

不止鄭州啊,這個新年元旦,北京房山的一雙古蠟梅開花,12月底就零星開了。近年來,北京的蠟梅常常春節開花,已經是開早了。《燕園草木》記北大校園,蠟梅“一般3月初開花”。

月季薔薇。原來薔薇越冬開花,現在月季也多跨年好花。從3月到12月,月季花在鄭州正常開10個月。一般在11月立冬,樹葉落下,主人将戶外綠栽草花移入室内避寒。園藝勞工修剪樹枝,為老樹斫枝删繁就簡。還要遵循古法,給林木行道樹齊腰塗上防蟲的白石灰。刻下不用白石灰了,用一種摻了藥物的複合塗料,依舊白如石灰。月季和樹月季花多,立冬還不忍為之剪枝,有的12月動一下,有的元旦動一下,也有的索性就放棄為月季斫枝了。楊萬裡詠《臘前月季》:“隻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鬥霜雪中。”重讀好像說鄭州的。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元旦紅山茶

不得不說的還有山茶。花木北上,在豫地相繼跨越江淮、黃河、海河四大流域。信陽潢川、周口淮陽、許昌鄢陵和豫北安陽,有四大花木基地。還說梅花,淮陽太昊陵和龍湖,二月二到三月三有長達一個月的古廟會,那裡多青青竹子好梅花。朋友圈裡花使者之一是周口的董,2021年冬至,看到我發紅梅開花,她說周口還未大開呢。淮陽周口,毗鄰豫南和皖西北,當年蘇東坡過此看弟弟蘇子由,見山茶花開,歡欣無比。而唐代的皇甫曾《韋使君宅海榴詠》:“淮陽卧裡有清風,臘月榴花帶雪紅。閉閣寂寥常對此,江湖心在數枝中。”如今,鄭州的樹山茶和灌木山茶,綠籬山茶,冬天樣樣開得好。

在《花與文學》一書裡,賈祖璋有篇獨幕喜劇《山茶花開春未歸》。他講,山茶的名字源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至宋代山茶備受重視,很多詩人都歌詠它——

古殿山花叢百圍,故國曾見色依依。……冰雪紛纭真性在,根株老大衆園稀。(蘇轍《宛丘開元寺殿下山茶一株……》)

葉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鶴頭丹。(蘇轼《和子由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

……宛丘是現在河南的淮陽,它的西北,相距不遠,就是著名的花鄉鄢陵,現在鄢陵山茶已不能露地越冬,淮陽大概不會再有山茶老樹,這是古今氣候不同的緣故。至于蘇轼的那兩句詩,則是描寫山茶花葉形态的名句。

羅列對照一下,就不會對近年來的氣候報告感到突兀了。去年底北京的報告,曰2021年乃大陸最暖一年,比常年平均高出1℃。

辛醜2021年,世界氣候大會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這年,罕見中美攜手,兩次發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

2021年底,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現代研究的開拓者,本年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階研究員,90歲的真鍋淑郎對記者發表談話,他警告說,氣候暖化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存亡的“重大危機”。不單是人類的生活生命,包括國家政治穩定也為此面臨強大威脅。這不是區域問題,世界各國都一樣。真鍋說:“2021年,包括日本在内,全球經曆了諸多氣候災害,日本、德國、中國的特大暴雨,都造成了不小的人員傷亡。還有美國西部、非洲和澳洲的旱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辛醜年的花木和飛鳥|何頻

從物候時期到方志時期,再到現代氣象觀測。而真鍋淑郎從1950年代,敏銳地開始研究分析二氧化碳導緻氣溫升高的原因。1975年他首度發表研究成果,被認為是科學解密氣候變化的裡程碑式人物。已經投身研究氣候問題60年的真鍋先生遺憾地說,現在仍然有人懷疑氣候變化、氣候威脅是否真的存在,這是個巨大的誤區……我仿佛看到了真鍋老人憂戚似《壬寅虎》一樣的面容。哎呀!原來這也是我的,我和畫家馮大中先生一樣的憂戚面容。

2022年1月12日于甘草居

作者:何 頻

編輯:吳東昆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