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安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大量文物——陝西發現元代趙氏家族9座墓葬

都說西安地下到處是文物,西安人常逛的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近來發現大量元代文物。1月24日,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釋出最新考古發現,在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了各時期遺迹250多處,其中有9座墓葬為一處元代趙氏家族墓地,墓地排列非正常矩,使用時間基本貫穿元代,出土大量各種類型文物,既有專門用于陪葬的陶質明器,又有實用的瓷器、金器、玉石器等,共出土各類型随葬器物500餘件(組)。

西安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大量文物——陝西發現元代趙氏家族9座墓葬

圖為此次發現的9座元代趙氏墓地墓葬分布

2021年4月到11月,為了配合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基本建設,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在用地範圍内進行考古發掘。“在陝西現儲存完整的元代家族墓地隻有兩處,此次發現的趙氏家族墓是繼2009年發掘的元劉黑馬家族墓後,陝西地區元代家族墓地的又一次重大發現。”此次發掘項目負責人朱連華說,“趙氏家族9座墓年代貫穿元代,序列完整,墓地排列清晰,随葬品豐富且多在原位未被盜擾,是研究元代家族墓地布局、葬俗以及元代曆史文化的珍貴資料。這一墓地的發掘幫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元代長安城的穿越之門,通過這扇門我們看到的不僅有趙氏一族的興衰史,更有當時的漢族中下層官吏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愛好種種。”

西安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大量文物——陝西發現元代趙氏家族9座墓葬

圖為出土的仿古陶禮器有仿商周銅器類如外飾雲雷紋的方壺、簋、簠、香爐

此次發掘的趙氏家族墓出土遺物有陝西元墓常見的黑陶俑、黑陶禮器等,還罕見地出土了30餘件瓷器,器類多樣,瓷器窯口涉及龍泉窯、景德鎮窯、鈞窯、山西霍州窯、耀州窯等南北名窯,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陝西元墓出土瓷器數量最多、窯口最豐富的一批。“各窯口瓷器精粗及數量占比,與元代遺址出土瓷器情形相同,反映了元代陝西用瓷的組合特征及南北瓷器貿易的發展狀況,墓志和買地券的年代界定,使得這批瓷器具有了較為精确的标型器意義。該墓發掘規範嚴謹,采集資訊全面,多學科融合的整理研究,也将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朱連華說。

西安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大量文物——陝西發現元代趙氏家族9座墓葬

圖為出土的各種類型的、神态生動的男女侍俑

與此同時,此次發掘的這一家族墓地内墓葬排列整齊,有台階式道磚室墓、台階墓道土洞墓和豎穴墓道土洞墓三種,均為東南向,前兩種規模較大,主要位于墓地西部,由階梯墓道、過洞、天井、磚封門、土洞或磚砌墓室和左、右、後三個壁龛等結構組成,後一種規模相對而言比較小,主要位于墓地東部,由豎穴墓道、土洞墓室組成,部分在墓室後壁有後龛。

西安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大量文物——陝西發現元代趙氏家族9座墓葬

圖為出土的雞、狗、羊、駱駝、馬等動物俑

位于墓地最西北部的M45(墓葬編号)出土朱書買地券一件,文字記載墓主人為諸路質子千戶趙伯傑,葬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位于墓地中部的M44出土墓志一合,其上銘“元故興平尉趙公墓銘”,據墓志記載,墓主名趙鎬,為興平縣尉,卒于延祐庚申夏(1320年),其祖父趙伯傑,父趙仲榮,子趙睿。“根據上面兩座墓葬出土的紀年文字材料,可以認定該處墓地為元代趙氏家族墓。位于墓地西北部的M45時代最早,向東南時代漸晚,墓地起用于元世祖至元四年,按照排列順序推測,該墓地應葬了趙氏一家4至5代,延續時間基本貫通了元代。”朱連華說。

西安原曲江國際會展中心地下發現大量文物——陝西發現元代趙氏家族9座墓葬

圖為此次發現其中一座墓葬北壁龛出土陶器及北壁殘留壁畫

另據介紹,此次發現這9座墓葬組成的元代家族墓地,排列清楚,傳承有序,為宋元時期流行的貫魚葬,展現了五音姓利學說影響下的墓葬埋葬次序。此次發現的墓葬内涵較為豐富,包含多種葬制葬俗和大量、多種類随葬品,不僅展現了元代西安城中趙氏一族的家族興衰史,更為研究元代關中地區中下層官吏階層的思想文化與喪葬習俗提供了可靠的參考。而墓葬出土的瓷器品種豐富、時代明确、延續時間長,為研究元代瓷器的器型特征、元與南宋之間的交流和貿易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資料。本報記者 魏建軍

責任編輯:安心 稽核:楊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