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過來人點出了最根本的2個原因

洛依問:

知妹好,我和先生結婚7年了,有一個3歲的寶寶。今年年初,先生被派到外地工作3年,其間隻能半年回來1次。以前我們在一起時,雖然先生每天也加班很晚到家,但周末還能有些相處時間。現

妙黛:

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過來人點出了最根本的2個原因

洛依你好,你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前不久,一對明星夫妻的離婚,引起無數人唏噓。

簡單的一句“聚少離多”,就徹底葬送了一段婚姻。

這并不是明星夫妻的專屬問題,随着社會的發展,網絡的發達,交通的便利,異地婚戀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2018年浙江省進階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大資料中,離婚原因這一項排在前兩位的分别是:生活瑣事、分居。

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過來人點出了最根本的2個原因

(來源:網絡)

2009年上海民政部門公布的資料中,結婚登記夫妻為147413對,其中異地婚姻占了56217對。也就是說,接近四成的婚姻,都是異地。

戀愛的時候,我們常說年齡不是問題,距離不是問題。

可真到了生活的時候,才發現這些都是不可規避的大問題。

信任感,是異地婚戀面臨的首要問題。

感情雖然不是控制欲,但我們也不能絲毫沒有掌控感。整天朝夕相處的夫妻,都會有出小差的情況。

更何況異地夫妻隻能通過蛛絲馬迹判斷對方的行迹。他們是否開心,身邊有什麼人,傷心的時候誰在陪,有沒有越線的行為,我們一概不知。

隻要關系有了嫌隙,一旦開始懷疑,之後就是無盡的不信任。

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過來人點出了最根本的2個原因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滿意度,是異地婚戀難以克服之痛。

婚姻能給人帶來什麼?

親密的體驗,安全感的寄托,性生活的滿足,家的溫馨……

可這些異地婚戀都成了奢侈品,他不在你身邊,也就意味着你需要的時候,隻能對着手機戀愛。

你不在他身邊,也就意味着他失落時,不知道誰在給他取暖。

經常在一起的婚姻,如果遇到了吵架和沖突,可能一個抱抱,一個親吻,一次親密的性生活就都能緩解不少。

可距離造成的冰涼,讓你們對婚姻除了失望和不再期待,就隻有無盡的孤獨。

責任感,更是異地婚戀不能承受之重。

兩個人不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意味着有一個人是守着家人,另一個人是在外地。

在外地的那個人幾乎顧不上家裡的瑣事。

老人生病了,孩子輔導作業,家裡水管壞了,這些事情他們都隻能心有餘而力不足。

就像《都挺好》中,蘇明哲和妻子異國之後,妻子一個人帶着孩子,還要工作,經常被以為是單親媽媽時,她崩潰了。

她說,我以為我很強大,沒想到我還是無法獨自面對這一切。

距離不僅可以産生美,也能消耗親密感。

兩個人熱戀的時候,覺得距離不是問題,每天的資訊可以發個不停。可時間久了,也許手機一天也沒有個消息。

如果可以,夫妻兩個人盡量不要異地,一個家分成兩半的感覺,肯定沒有融為一體令人有安全感。

如果真的無法避免異地婚戀,也不要讓關系死于距離。

親密關系有三要素,激情、親密、承諾,可以說所有關系的死亡,都是這三者的消亡。

異地婚戀的破裂本質上不是地點,而是關系的死亡。先是彼此不願意經營關系了,是以才走向了離婚。

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過來人點出了最根本的2個原因

同樣,我們想要拯救一段關系,也可以從這三方面下手。

第一,時常制造激情

小别勝新婚,建議在每一次見面的時候,都制造激情。

每一次相聚都應該是高品質的陪伴。

伴侶好不容易回到家,不要總是忙于應對瑣事。夫妻兩個人要有獨自相處的時間,才可能有說不完的話。

第二,親密感每天都要培養

如果不能天天見面,那就借助手機、視訊等方式,每天聊半小時。

話題不要隻是“孩子今天聽話嗎”“過來跟爸爸說句話”“媽媽最近還好嗎”……

可以每天說一說自己當天的所見所聞、心事和需求。

不要小看每天這半個小時的互相傾訴。

即使不見面,我們也對伴侶的心理和生活了如指掌,也許比很多不是異地的夫妻,都要親密。

為什麼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過來人點出了最根本的2個原因

最後,承諾是婚姻的良心

所謂承諾并不是山盟海誓,而是讓對方踏實安心的感覺。

兩個人要有共同的約定,制定共同的規則。比如遇到吵架的時候要怎麼樣,遇到情緒崩潰的時候要怎麼溝通。

同時,要有短期的承諾,比如下次什麼時候見面,我會給你什麼驚喜,我們年底要一起去哪裡旅行。

兩個人有了共同的期待,感情就能維持得更穩定一些。

長久而穩定的關系,需要兩個人共同維持。我們總覺得殺死婚姻的是一些外界因素,比如距離、婚外情、婆媳關系,可本質上都是兩人的親密關系先破滅,然後才有了客觀的原因。

隻要兩個人抓住“激情、親密、承諾”三個要素,異地婚戀也将沒有那麼艱難。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她知”,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