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塔寺非隻一座塔、兩棵樹

這幾天北京降雪,大量遊客、媒體人湧到故宮,拍攝、錄制,一時網上大片雲集,觀者無不贊歎故宮雪景之美。前兩年北京冬天少雪,降雪又偏偏常出現在故宮閉館的周一,影響到攝影愛好者們創作。今年雪下得好,躲開周一,連下幾日,大大滿足拍攝需求。因某一自然現象或季節變化讓一座博物館突然熱度大增,非隻故宮而已,在北京就還有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一待秋深葉黃,便網紅起來。

以石刻、碑碣為主題的博物館,最著名者是西安碑林博物館,在館藏文物豐富性、重要性和本身曆史積澱上,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比之碑林自然有差距,但它又有自己的特點。

五塔寺非隻一座塔、兩棵樹

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視覺中國供圖

明初,有僧人向永樂皇帝進獻金剛寶座圖樣,永樂決定于京西擇地建造真覺寺,并按圖建造金剛寶座。建造計劃用時很長,永樂之後皇帝換了5位,才在成化九年完成金剛寶座塔的建造。塔石制,由金剛寶座和塔兩部分構成,金剛寶座長方形,其上東西南北中各建寶塔一座,居中者較其他四座高大。金剛寶座塔整體造型、布局仿照印度釋迦牟尼開悟處菩提伽耶的大塔,具體細節則為中國式。塔建成後過了270多年,乾隆十六年,乾隆為慶祝崇慶太後60壽辰重修真覺寺,避雍正名諱胤禛,改寺名為正覺寺。再10年,崇慶太後70萬壽,乾隆再修正覺寺,并将它作為祝壽主要場所,千名喇嘛在此為太後誦經。高光之後又約150年,正覺寺大火,隻有石制金剛寶座塔成為劫後餘珍。漸漸正覺寺的名字淡出記憶,僅剩的寶塔以“五塔寺”的俗稱繼續屹立。1961年“正覺寺金剛寶座”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機關。1982年五塔寺對外開放,1987年在五塔寺成立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

石刻藝術博物館本是極清淨一處所在,即便北京人也少有知道在熱鬧的北京動物園西北門外,走過跨越南長河的小橋,幾步遠還有這樣一座博物館。近幾年情形變化,有人注意到金剛寶座塔前兩棵古銀杏樹,秋季黃得極絢爛,配上古塔,夕陽斜輝中很能出片。于是乎石刻博物館漸漸廣為所知。

石刻博物館當然不隻金剛寶座塔和銀杏,雖然兩者搭配确實非常之美,而塔本身也是傑出的石刻藝術品和重要的文物。石刻博物館還有更多能夠見證北京曆史、文化、風俗的藏品。可以想象一下石刻在古代的應用場景,一種是作為建築建構,一種是陵墓、陵園中的石制品,一種是記錄各種事件、人物的碑碣,再一種是各種宗教造像。于此四者,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均有很有趣的收藏。

作為建築建構的石刻,石刻博物館中藏有不少石制匾額,其中有一塊本在一座巨大建築之上,這個建築大到可以包圍整個北京城,這就是北京的城牆。這塊匾額是明洪武六年“平則門”石額。元代修建大都後,大都西南面城門為平則門,明初年沿用此名。明正統四年改平則門為“阜成門”,後來京西煤礦開采,阜成門成為運煤駱駝入京的主要城關。對現在的北京人來說,平則門已經十分陌生,但幾十年前的北京人将阜成門稱為平則門的仍不乏其人,雖說阜成門這個名字也用了500多年了。同樣的還有用元代的哈德門代指崇文門,也是幾十年前北京人習慣的說法。這塊洪武年間的石額自城門更名後,不知怎麼從京西流落到京北,又被征集,1987年建館之始,這個見證北京城市變遷的文物入藏石刻博物館。

陵墓中各類石刻,亦是石刻博物館收藏一大宗。有各種高大墓碑,述說墓主人生前豐功偉業,也有打開墓室才能看到,告知墓主人姓字名誰的墓志蓋,以及扣在墓志蓋下的墓志銘。相對記載墓主或真實或溢美生平的碑銘,更多具有曆史學術和書法研究價值,各種石像生則有直覺的趣味。謙謙的文官、怒目的武将、溫順的綿羊、憨笑的駱駝,無不是消耗膠卷和記憶體的利器。

北京各種記事碑碣數不勝數,廟宇落成立一通,募資慈善立一個,公共建築落成也要立一個,其中會館碑刻很具北京特色。舊京會館數量可以說是全國所有城市中最多的。北京會館大緻分為兩種,一種為同鄉籌建,如魯迅初到北京寓居的紹興會館即為此類,還有如湖廣會館、山陝會館、台灣會館,等等。另一種為同業籌建,如染料會館之類。石刻博物館收藏有民國10年“整容行公益會碑”,民國時的整容業顯然不是現在所說的整容業,不過稍微腦子一轉,就能猜出來,當時的整容業指的是理發業。如果這個好猜,“長春會館碑”是哪個行業立的就不容易猜到了。長春真人是元初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丘處機的名号,北京玉雕匠人認丘處機為玉雕行業祖師,玉雕行業工會稱為長春會。這一通碑裡便是這種民俗的生動注腳。

石刻博物館還藏有許多西方傳教士墓碑,明清以來西方傳教士在北京有廣泛活動,著名者如利瑪窦、郎世甯等,他們對中國的天文曆算、科技、藝術都産生一定影響。這些墓碑也成為中西文明交流的見證。

宗教造像類石刻,石刻博物館中有一塊并非北京地區的佛造像,而它的來頭不小。這塊北齊天統五年佛造像出自河南安陽,是作了83天皇帝夢的袁世凱舊藏。當年他專門将這尊造像從河南運到中南海收藏,最終還是從私藏成了公藏。

北京石刻博物館的收藏,這篇小文無法盡數。收藏之外,石刻博物館公衆體驗做的也不錯,有許多适合孩子的體驗項目。特别的是石刻博物館用館藏珍品《诒晉齋帖》拓本為元素,以樹木為材料,修建了一座迷宮林,這在别的博物館是沒有的。

石刻博物館也好,故宮也好,或者其他什麼博物館也好,在拍攝風景和風景中的您時,能再抽出些時間細細欣賞下博物館的藏品,就更完美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