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年到!為啥少不了竈糖?

臘月二十三又被叫做“農曆小年”,這裡的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日,而是一個民間的習俗,一到小年也意味着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也表達了大家辭舊迎新的願望。

那麼為什麼農曆二十三稱為小年呢?

小年又有什麼習俗呢?

讓我們聽聽

吉林省民俗學會會長、

吉林省政府文史館館員

施立學老師是咋說的

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粘糕、米餅、粽子、糖瓜粘等,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竈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既然要送竈神,當然少不了“祭竈”儀式,這是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

小年這天,上供時, 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

民間故事中,每一年臘月二十三,竈王爺必須老天爺向玉帝禀告這個人的善與惡,讓玉帝懲處。

因而送竈時,大家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貢放糖塊、冷水、料豆、秣草;在其中,後三樣是為竈王升仙的座騎材料準備。

祭竈時,也要把關東糖用火溶化,塗在竈王爺的嘴邊。那樣,他就不可以在玉皇大帝那邊講說閑話了。

竈糖是古老的漢族傳統名點,既是春節年節食品又是祭祀用品。

竈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竈君老爺要上天。”

這天大街小巷都有賣竈糖的,家中大人在趕集市時早早會将竈糖買回家。

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希望竈王替自己多多美言,後逐漸演變成了小年必吃的零食。

在“小年”這天,還有掃塵土、剪窗花、洗浴等習俗,進入了春節的倒計時,對于新年的籌備工作人們加緊了腳步,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祭竈與鄰曲散福

宋·陸遊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竈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涼亭序·小年

欹枕複誦烏衣巷,長笛聲聲入小堂。

皓魄當空照滿苑,涼亭聽笛人彷徨。

雲間仙籁飄九天,狡兔下凡戲弄弦。

園林宮阙燭火亮,遙知千裡共婵娟。

雲中君,圓月滿如軒;

元宵夜,長伴雲衢豔。

對于每個遠離故鄉的遊子來說

小年的到來是一個溫柔的提醒

跨越山海

卸下繁雜

隻要——

回家過年

更多年俗視訊

迅速反應,及時更新

擷取你身邊的資訊

d

來源丨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王璐

編輯丨露娜

稽核丨李壯 姜帥

點選在看,你想家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