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取暖,絕對少不了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和小太陽。想暖哪裡暖哪裡,真的太好用了!
比如,當你在大街上看到一個美女穿得很少的時候,她也許全身上下到處都貼了暖寶寶。
但是!冬天的這些取暖“神器”,卻有可能導緻燙傷。不少姐妹都是一覺醒來,發現被燙起了水疱。
這篇,知妹就跟你好好說說,冬天裡的燙傷是怎麼回事,要怎麼預防。

明明不“燙”,怎麼會燙傷呢?這是因為,有一種燙傷,叫做“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溫度41℃~60℃的緻傷因子長時間、持續地與皮膚接觸引起的皮膚甚至皮下組織的損害[1]。
而且,你以為的“低溫”,可能其實并不低:貼片式暖寶寶發熱溫度最高可超過60℃,充電式電熱寶,工作溫度可以達到74℃以上。
在一檔電視節目裡,進行過一個真實測評:暖寶寶貼在雞蛋上7小時後,生雞蛋被“捂熟”了,變成了“溏心蛋”:
(來源:荔枝網)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除了暖寶寶之外,暖水袋、充電暖手寶、“小太陽”取暖器,甚至泡腳的水,都有導緻低溫燙傷的可能。
在43℃~47℃範圍内,短時間熱暴露僅造成真皮淺層的水泡型燙傷;
随着暴露時間變長,可能會逐漸發展為真皮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燙傷,皮膚萎縮,脫皮;
嚴重的情況還可能會發生潰爛,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内都無法愈合[2]。
(來源:參考文獻[3])
你可不要覺得“低溫燙傷是小事情”,其實和高溫燙傷比,低溫燙傷可能更難被及時發現和處理,後果也可能更嚴重。
如果你被開水燙到,或者被熱油濺到,是不是馬上就感覺“好疼!”“好燙!”進而本能地避開熱源?
而且被高溫燙一下,大部分人都會馬上對被燙到的地方進行處理,或者盡快就醫。
但是,低溫燙傷如同“溫水煮青蛙”,不僅疼痛感不明顯,燙傷面積看起來也比較小,燙傷過程中很難發現。
很多低溫燙傷的案例就是,一直貼着暖寶寶,揭下來之後才發現自己被燙傷了。
甚至有時候就算已經被燙傷,都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燙傷了自己,更别說及時就醫或處理了。
(來源:微網誌@我蘇特稿)
等到真的疼痛難忍,低溫燙傷變成了“深度燙傷”,會更難以愈合。很多人甚至是以留下疤痕。
不論你是不是“高危”人群,多留個心總是不過分的。
想要預防低溫燙傷,原則其實很簡單,就12個字:
1.不要太熱
對可以調節溫度的“取暖”行為,比如電熱毯和小太陽,以“不冷”為原則,不要一直開在最高檔。
泡腳、泡澡的水溫,也最好别超過45℃。
2.不要太近
暖寶寶一定不能直接接觸皮膚,最好貼在打底衫等衣服上。
電熱毯鋪在床單下用。
熱水袋外面裹一層毛巾。
用小太陽取暖,要保持一定距離。
3.不要太久
不要整夜開着電熱毯,也最好不要讓暖寶寶、熱水袋等長時間接觸同一個身體部位。
泡腳的溫度,差不多30℃~40℃為宜,最好别超過45℃,時間也别超過30分鐘[4]。
相比健康的青壯年人,老人、孩子取暖被燙傷的新聞,每年都有出現。
(來源:微網誌@陝視新聞)
如果你是下面5類人中的一類,冬天取暖要特别小心,不要被燙傷了。
1.老年人:末梢神經感覺相對遲鈍;
2.嬰幼兒:神經發育不完全,表達能力差;
3.糖尿病、中風後遺症患者:肢端感覺不夠靈敏;
4.手術後未恢複知覺的患者;
5.部分健康人在熟睡、醉酒等情況下,皮膚的痛覺和溫覺靈敏度較低,也可能察覺不到低溫燙傷[5]。
如果你不小心被低溫燙傷,或者懷疑自己低溫燙傷,也千萬不要慌。
盡快按照下面這 3 步處理:
1.降溫
要盡快降低皮溫,冷水沖洗15~20分鐘以上。
然後用冷毛巾或者冰袋冷敷(注意,不要直接用冰塊接觸燙傷的部位),這樣做可以幫助減輕疼痛、紅腫和水疱。
2.消毒(如果有皮膚損傷)
可以用碘伏對損傷的地方進行消毒。
3.保持傷口清潔
不要亂抹東西(牙膏、香油等,統統拒絕),也不要弄破水疱(這是醫生判斷燙傷深度的重要依據之一,否則會影響醫生判斷,而且會增加感染風險)。
哪怕是燒傷膏,也不要急着塗抹,最好是在醫生判斷後再給傷處用藥。
提醒各位姐妹,在“花式取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實在冷得不行,可以通過運動、飲食、加衣服等方式,讓自己“暖起來”,不要隻依靠取暖的“外部裝置”。
審稿專家
魏國|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參考文獻
[1]胡愛玲, 鄭美春, 李偉娟. 現代傷口與腸造口臨床護理實踐[M].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 2010.
[2] Arnold A W , Itin P H . Laptop computer-induced erythema ab igne in a child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ediatrics, 2010, 126(5):e1227.
[3]範晴, 王時光, 黃蓉,等. 持續低熱燙傷患者的皮損特點和原因分析[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21, 37(5):4.
[4]董芳. 天冷泡腳益處多 “低溫燙傷”重預防[J]. 家庭醫學:上半月, 2020(2):1.
[5]姜允申. 暖寶寶切忌貼太近 時間長了易被燙傷[J]. 家庭醫學:上半月, 2021(2):1.
内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