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趙明在面對重大疾病挑戰的過程裡更深地體悟了生命的意義?
是否,内蒙古藝術學院的師生們在面對過往的傳奇時更真切地思考了自我的當代價值?
不管到底是什麼原因,當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在劇場裡看完由趙明執導、趙林平編劇、内蒙古藝術學院演出的最新修改版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以下簡稱《小姐妹》)後,深深地被感動了。
他表示,這是近年來中國當代舞劇創作在現實題材領域裡的一次重大突破。
《小姐妹》告訴我們:現實題材舞蹈創作必須包含時代命題的積極關切
《小姐妹》最新修改版,令人耳目一新,心頭一震!因為,全劇結構分為上下兩幕,标為兩堂課。第一課,當代國小生們在課堂上初次讀到了龍梅和玉榮的故事,新奇和好玩吸引了孩子們。第二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深深感動了孩子們,淚水刷洗過的眼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面對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老故事,創作者腦洞大開地直接設計21世紀的課堂,讓當代孩子們的心理空間與英雄小姐妹的心理空間雙線推進,疊加交錯,對比強烈地揭示了老故事的現實意義。這是在現實題材的選擇經常讓藝術家并不自由的情況下,藝術靈魂自由翺翔之後的創作結晶,非常獨到,讓人眼前一亮。我們必須指出:舞劇雙線心理空間并置的結構方式,對于該劇現實題材意義的揭示具有特别的價值。特别值得關注的上述雙線心理空間其實有一條主線:當代視角下的心靈碰撞!由此,一個老故事被藝術地激活了!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宣傳照 王徐峰 攝
舞劇裡,爺爺和小孫女的形象設計,更是别出心裁,涵義深遠。第一課,是爺爺背着小孫女去上學,百般呵護;第二課,下課了,爺爺習慣性地還要背起小孫女,拭去淚水的小孫女似乎一瞬間長大了,她為爺爺撐起了遮陽傘……《小姐妹》的難得之處,恰恰在于保有着内蒙古民族舞蹈的獨特之美,又深刻地觸及着當代人的靈魂。該劇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無私無畏與當下一些嬌生慣養、溺愛成風、啃老盛行的現象做了鮮明的對比,觸及着現實社會生活裡“小皇帝”的難題,碰觸到鮮明的時代命題。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劇照
對時代命題有重大關切,才能真正在現實題材舞蹈創作中占領思想和藝術的制高點。這是需要勇氣的!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藝界和社科界委員時指出:“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現實題材,必須有觀照現實的巨大勇氣,才會有超越一般化舞蹈創作的真正力量。舞蹈,是以人體韻律之美來感染人的一種藝術。一般而言,人們對舞蹈美有着不懈的追求。然而,有的舞蹈創作者将這種源自藝術品類的特性看做是逃避現實題材創作的理由,進而放棄了精神家園的堅守。《小姐妹》的問世,給了我們很多的啟迪。
《小姐妹》告訴我們:現實題材舞蹈創作必須完成現代審美的創造性轉化
現實題材的舞蹈創作,是整個當代舞蹈創作的大難題。個中緣由很多。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問題必須解決。
其一是舞蹈之美來自千百年來的藝術傳承,形成了固定的審美模式和審美經驗。一旦面對現實題材,如何将這種傳統的審美經驗與真切的、當代的現實生活體驗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個“當下的人”,而非跳着“農耕時代舞蹈”的演員?
其二是如何以舞蹈身體語言之“虛”藝術地表現現實生活之“實”。這兩個問題,都涉及現實題材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問題,考驗着所有的舞蹈創作者。
《小姐妹》的舞台形象很美:水草舞豐盈靈動,朱岚舞華美莊嚴,馬之舞跳躍着性情,而那些小羊之舞讓人頓生歡喜之心。舞台上的龍梅和玉榮生動活潑,性格突出,各美其美;他們與小羊的互動,特别是在暴風雪中的互相關系,催人淚下。最難得的是,所有這些舞蹈,在《小姐妹》中都緊緊地環繞在現實生活形象塑造周圍,緊緊地扣在舞劇藝術形象刻畫上。
近年來,我每每看民族舞劇,都生怕看到全然脫離劇情的“展覽式”民族舞。因為,展覽容易,舞出大寫的“人”,難上加難!《小姐妹》恰恰做到了民族舞風與人物的生動統一,用舞蹈描繪出活生生的當代蒙古族小英雄的影像,令人贊歎!據此,《小姐妹》解決了上述第一個難題。
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劇照 王徐峰 攝
面對現實題材的舞蹈創作,如果秉持“寫實主義”的态度去解決情節、沖突、人物、情感等等問題,怕是“吃力不讨好”的。《小姐妹》在雙線并進的舞劇結構裡,在多媒體形式的巧妙幫助下,精心設計和延展開戲劇化的心理空間,将心理空間巧妙轉換為主題上的演進力量,恰到好處地刻畫了小英雄的形象。
舞劇中有一個别出心裁的畫面:病床上的妹妹玉榮蘇醒過來的那一刻,每一個觀衆都屏住呼吸——她怎麼能夠承擔生命中如此重大的痛苦!并排躺在病床上的姐姐,不敢面對那撕裂的靈魂,痛苦地把自己埋藏在孤獨的抽泣裡。由此,舞劇開端處的姐妹逗趣,在此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場景,令人痛徹心扉。這是藝術家們巧妙的舞劇化設計,更是以趙明為首的創作團隊面對人類深刻而複雜的心理世界的極其大膽的探索。不回避真實的内心沖突,敢于“硬碰硬”地揭示人物内心的巨大沖突和沖突,是《小姐妹》在現實題材創作上提供的寶貴經驗。
《小姐妹》的藝術探索,包含了不少寶貴的藝術經驗。它告訴我們:現實題材舞蹈創作,必須“借虛言實”,這裡的“虛”,其實就是舞蹈藝術非常擅長的人類心理天地。也就是說,要牢牢依靠對人物情感世界的梳理,來表現現實生活的實際價值和意義。必須深入人性領域,深刻開掘人物豐富的内心軌迹,準确地尋找劇中人的心理動機。
另外一個啟示則是:現實題材的舞蹈創作之“虛”絕對不能脫離生活之“實”,必須做到“言之有物”——情感和心理世界之“虛”必須源自現實題材的真實生活,帶有本質性的、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應該從時代和曆史現實中升華出真實的生命過程和價值意義。情節與人物命運結合,心理情感與具象生活結合,玄妙的舞動與生活細節結合,一句話,虛實結合,當為現實題材創作的要義。
從風格化的舞蹈動律出發?還是從現實題材創作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世界出發?這是20世紀新時期以來困擾中國當代舞蹈創作的老問題了。《小姐妹》給了我們明确有力的回答: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為舞劇人物尋找到符合情節的生活動作,又從劇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軌迹中尋找心理動機,如果是民族生活題材,那就需要為劇中人找到富于風格化的舞蹈語言動機,再将以上三種動機轉換為舞台上的舞蹈動機,以此作為突破口,進而精準地刻畫好舞劇人物,揭示現實題材舞蹈和舞劇創作的巨大現實意義。完成了上述三種動機的互相轉換,也就同時完成了傳統民族舞蹈在當代審美意義上的“現代性轉換”。據此,《小姐妹》解決了上述第二個難題。
說實在話,最新修改版《小姐妹》的問世,對于舞蹈界尚在蔓延的那種以形式美為借口的“假大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格式化、公式化、模式化等創作現象而言,難道不也是一堂很好的藝術課嗎?
文丨馮雙白 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