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作者:印度通

總計:4543字,29個數字

閱讀估計: 11 分鐘

3月2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一條推文撕裂了印度網民。

他說,他将在3月8日放棄營運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YouTube賬戶。

在全印度網民焦慮了一天之後,他再次在推特上說,這一天的放棄不是為了辍學,而是為了在國際婦女節把麥克風交給女性。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莫迪推文的截圖

也就是說,它不會那麼簡單。

在印度,有總理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一直到州,縣,村,都不乏活躍的女性人物。但縱觀整個社會,女性似乎一直缺席。他們的發展空間狹窄,隻能是附庸男性,地位在地下,遭受歧視。

獨立後,印度确實重視婦女權利,并頒布了《禁止嫁妝法》、《印度教繼承法》、《禁止童婚補充條例》、《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甚至在2010年3月9日,印度聯邦衆議院通過了一項法案,為女性保留三分之一的席位。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婦女在印度街頭遊行

但傳統的壞習慣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它們在一段時間内很難擺脫,法律正在形成,這是顯而易見的。

更不用說宗教信仰、經濟獨立的束縛,印度女性想要走出家庭,走出束縛,獨立奪取麥子的聲音,這絕對不容易。

寶萊塢無法避免巨大的Me Too大火,這場大火燒毀了好萊塢,并蔓延到世界各地。

《神秘巨星》也在中國上映,國際上關注女權。在影片中,女性氣質與母性之間的較量,少女勇敢追求夢想的故事,在中國引起了激烈的争論。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神秘巨星"的海報。

再加上之前熱播的《摔跤吧,爸爸》,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印度女權主義電影正在脫穎而出,比如改編自《德裡黑巴士案》的《一個母親的複仇》。

在這些影片中,不乏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自信的女性形象,讓全球觀衆印象深刻。再一次,這是印度女性的聲音,一部電影。

雖然男性主導着印度的傳統電影業,但他們牢牢控制着導演和編劇等核心職位。

但随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化,也越來越多的印度女性電影人,手工導演的桶,為全世界的觀衆,發出自己的聲音,講述自己的故事。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沒有女人的國家》,印度女權主義電影

他們關注女性權利,講述邊緣化人群的生活,從自己獨特的視角表達對時代的看法。

01 迪帕梅塔

加拿大印第安人德帕·梅塔(Deppa Mehta)憑借處女作《山姆和我》(Sam and I)獲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攝影機獎。

她的作品《水》(也譯作《月亮河》)、《大地》和《愛火》,俗稱"元素三部曲",享譽全球。特别是《水》不僅是2005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水(也譯為月亮河)

瓦拉納西的故事,漫長而平靜,深如水。一個已婚的孩子女孩在八歲時成為寡婦,她不得不剃掉頭發,住在寡婦的房子裡,在那裡度過了餘生。這裡,有美麗善良、勇敢追求愛情的女人,也有一個擁有财富的女人,也曾活過大半輩子死去的老人。所有人的命運,像水一樣流動。

這部電影原定于2000年在印度拍攝,但印度教原教旨主義者煽動騷亂,燒毀場景,甚至威脅導演和演員,迫使制作關閉。攝制組随後搬到了斯裡蘭卡,直到2004年6月才完成拍攝。

"所有的藝術都是政治性的,而不是個人的,"迪帕·梅塔曾經說過。它以某種方式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政治。我不認為我會在電影中舉起一面旗幟。但這些現實的故事激勵着我。這一定是我熱愛的事情。"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導演德帕·梅塔

她的電影,确實如此。這部紀錄片是關于她的,她真的被錄了下來,她的眼睛裡有印度和瓦拉納西寡婦的故事。無論是苦難、絕望,還是微弱的希望,都是清晰而感人的。

02 南迪塔達斯

蘭迪塔·達斯于1969年11月7日出生于印度德裡,父親是著名的印度畫家賈廷·達斯,母親是作家瓦爾沙·達斯。

她最初是一名女演員,曾經出現在Depay Mehta的《水》中。她還是2005年戛納電影節的評委。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追求(菲拉克)

但正是她執導的電影讓人們意識到了她。例如,2008年的電影"Firaaq"。《追捕》是印度第二部關于2002年古吉拉特邦社群大屠殺的電影。電影中對24小時生命的屠殺。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曼多

比《追尋》更出名的是《世界傳記》。1948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的陰影下,有争議的烏爾都語作家蒙多不得不逃離孟買前往巴基斯坦的拉合爾。他振奮人心和精神上的掙紮被精确地表達出來。

在開場的幾筆中,蘭迪塔·達斯用她獨特的女性視角勾勒出蒙多夫人的力量和勇氣,以及曼多關于生活在痛苦中但又不失去光彩的的話。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南迪塔·達斯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蘭迪塔·達斯出演了《曼多山口》。

這部電影還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的焦點單元提名。虛拟的剪輯組合,獨特的視角和視角,赢得了專業影評人的一緻好評。

03 阿蘭克裡塔·什裡瓦斯塔瓦

(Alankrita Shrivastava)

說到印度女權主義電影,由阿蘭克裡塔·什裡瓦斯塔瓦(Arankritta Shrivastava)執導的《口紅我的下布卡》(Lipstick My Under Burkha,2016)絕不能缺席。

繼2016年在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憑借《亞洲未來單元》獲得最佳影片獎後,其人氣一直在上升。它在孟買電影節和國際圖聯等多個國際知名電影節上赢得了無數獎項。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睡袍下的口紅

無論是從頭到腳穿着連帽長袍的歌手出身的大學女生,想要逃離城鎮的美容師,生下三個孩子的家庭主婦,還是半個多世紀的寡婦,他們仍然渴望生活的轉變。

即使在鎖鍊舞中,四位獨立的印度女性也選擇讓女權主義的萌芽自由生長。

Arankritta Shrivastava是印度當代領先的導演之一。她之前曾幫助印度著名導演普拉卡什·賈(Prakash Jha)執導《阿帕哈蘭》(Apaharan),并與導演布布爾·比斯瓦斯(Bubul Biswas)合作拍攝過《拉傑尼提》(Rajneeti)等電影。

最近,她在亞馬遜系列"天堂制造"中也做得很好,她與Nitya Mehra,Zoya Akhtar和Prashant Nair合作過。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阿蘭克裡塔·什裡瓦斯塔瓦

《天堂制造》講述了兩位婚禮策劃師塔拉和卡蘭的生活故事。從他們經營的包辦婚姻和嫁妝交易中,你可以看到印度新舊融合,傳統與現代思想的碰撞。

04 康科納·森·夏爾馬

(Konkona Sen Sharma)

值得注意的是,曾出演過《Lipstick Under My Cover》的Conconna Sen Sharma也是一位導演。

她的作品之一是"少年舒圖的麻煩"(A Death in the Gunj 2016)。該片入選海南國際電影節,入圍放映機關。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康科納·森·夏爾馬

康科納·森·夏爾馬(Concona Sen Sharma)對青少年麻煩的微妙描繪,以及他對成人世界中情感暴力和冷漠的揭示令人印象深刻。

05 卓娅·阿赫塔爾

如果你還記得在印度獲得多項奧斯卡獎的《印度有嘻哈》,你應該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卓娅·阿赫塔爾(Zoya Akhtar)。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卓娅·阿赫塔爾

從紐約大學電影制作專業畢業後,她幫助米拉·奈爾(Mira Nair)、托尼·格伯(Tony Gerber)和德夫·貝内加爾(Dev Benegal)等導演執導電影,然後獨立執導電影。西班牙三人公路電影《生命永不重演》也是她的傑作之一。

在西班牙,三個男人抱着必死的心态,挑戰他們最害怕的事情。怕水的阿瓊學會了潛水,高尚的伊姆蘭去參加跳傘訓練,膽小的卡比爾終于加入了阿瓊,伊姆蘭加入了西班牙跑牛隊。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生活不會回來

影片的潛水教練,潛水教練萊拉(卡特裡娜·卡芙·卡特裡娜·凱夫飾)很迷人,有自己獨立的視角,正是在她的影響下,三個男人對生活和生活的看法在旅途中發生了變化。

Zoya Akhtar還執導了印度電影業百年紀念(1913-2013),孟買之聲和電視連續劇"愛的故事",該劇延續了孟買之聲的故事。

現代都市女性對印度愛情、性和婚姻的态度在劇集中有所呈現。他們開放和自由的立場使觀衆稱贊它是印度版的《欲望都市》。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愛情故事

06 沙納利博斯

作為一名國際知名的電影制片人,她在加爾各答,孟買和新德裡長大,并在美國度過了她的成年生活。

她的兩部劇情片《阿姆》和《瑪格麗塔與吸管》曾在150多個電影節上亮相,包括柏林國際電影節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并赢得了無數國際獎項(超過40個)。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瑪格麗塔與吸管

《瑪格麗塔與吸管》的女主角萊拉,是一個腦癱少女。她是德裡大學的一名才華橫溢的學生,也是一位有抱負的作家和大學管弦樂隊的詞曲作者。但在愛情和自我探索的旅程中,它并不那麼順利。

在雅娜麗·博斯克制而乏味的鏡頭語言中,萊拉的自我求愛故事變得非常新鮮和溫暖,無論是開箱即用還是自我認同,人們都感覺很真實。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内莉·博斯

07 莉娜·亞達夫, 莉娜·亞達夫

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的《熱》也是一部非常女性化的電影。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熱"

拉賈斯坦邦,鄉村。拉尼在30多歲時喪偶多年,她為她失敗的兒子的婚禮負債累累。勞拉從結婚起就再也沒能生孩子了,酗酒的丈夫經常給她一拳又一拳。

而碧姬,是流浪舞團的花朵,老闆把她的身體當成搖錢樹。最終物化,壓迫他們,最後覺醒,如"野花的盡頭"一樣選擇逃避。

而導演莉娜·亞達夫(Lena Yadav),敢于選擇如此沖突而尖銳的主題進行創作,為什麼不敢于勇氣呢?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莉娜·亞達夫

然後,她的電影Rajma Chawal也是一部現實主義傑作,用網際網路時代的故事剖析了印度式的父子關系。

08 科裡·辛迪·高裡·辛德

《印度-英語》是導演科裡·辛迪(Corey Cindy)的自導作品,也是第37屆多倫多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寶萊塢女王希拉裡·傑德(Hilary Jade)飾演的印度家庭主婦,絕對是近年來印度女權主義覺醒的銀幕代表。她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家人的尊重,非常自尊,也溫柔動人。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印度英語

在希拉裡·傑德的演繹和導演科裡·辛提的精心編排下,整部電影就像春雨一樣,印度的文化自卑和女性平等權利問題,隐含在一個家庭的沖突中,卻不讓人恐懼。

此外,《親愛的辛達吉》(Dear Zindagi)是一部關于印度女攝影師的電影,也是導演科裡·辛提(Corey Sinti)的自導作品。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科裡·辛迪和希拉裡·傑德

09 米拉奈爾 米拉奈爾

說到印度女導演的傳奇,米拉·奈爾(Mila Nair)一定不能缺席。即使你放眼世界,盤點世界前100位女性導演或最佳女性導演,她也一定在名單上。

1988年,導演的處女作《早安孟買》獲得1988年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并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早安孟買

她也是印度唯一一位三次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提名的導演。1991年,《密西西比風畫》被提名為金獅獎主競賽單元。2001年,季風婚禮赢得了金獅獎。《名利場》于2004年再次被提名。

這位1957年的哈佛畢業生無疑是繼薩蒂亞吉特·雷(Satyajit Ray)之後的第二張亮麗的印度名片。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米拉·奈爾

2000年夏天,米拉·奈爾在30天内完成了《季風婚禮》的拍攝。這場旁遮普婚禮,在黑暗的潮汐下每天都平靜下來。

她的女兒瓦塞達拉·瓦桑達拉·達斯(Vasedara Vasundhara Das)被父母指令嫁給一個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富商的兒子。而她,還沒有與她的情人,一個已婚的電視主持人,斷絕關系,已經分開了。同時,婚紗設計師和女仆相愛,表兄弟和阿姨因為自由戀愛的問題,而吵架。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季風婚禮

複雜的東方家庭關系在婚禮上展出。其中,有東西方、傳統與現代的鬥争。無論是服裝還是語言,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意義。

此外,為烏瑪·瑟曼赢得金球獎和艾美獎的電影《神經失明》也是由米拉執導的。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神經失明

多年來,電影舞台上有越來越多的印度女性導演,如阿米爾汗的妻子,也是導演的基蘭·拉奧,以及阿米爾汗的"孟買日記",她的傑作之一。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情侶一起拍照

這些女性導演,試圖為自己發聲。他們擺出勇敢的姿态,站在平等權利的最前沿。

當《我罩下的口紅》在印度被禁時,阿蘭克裡塔·什裡瓦斯塔娃說:"我不會氣餒,我會一直戰鬥到《我的兜帽下的口紅》在印度電影院上映,隻要我能拍電影,我就會繼續拍'女性主導'的電影。"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最終,她的勝利也是印度電影史上的裡程碑。

"我沒有試圖加強女性角色,因為我天生就有它,"科裡·辛迪(Corey Cindy)在接受采訪時說。如果女性有什麼侮辱性的東西,這個時候,我會考慮如何避免它。作為一名女性,成功确實需要付出額外的努力。"

這些印度女導演用她們的作品來說明争取平等權利的鬥争。

科裡·辛迪,騰訊視訊可以找到她的采訪

這條路是漫長的。但是他們,一路走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