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豆瓣小組“負債者聯盟”裡,寫滿了這樣的文章:

“23歲,工作半年,試用期工資4000,負債2萬”

“26歲,提前消費,以貸養貸,負債13萬”

“跟朋友創業失敗,負債50萬,當外賣騎手還債”

......

從文章内容來看,“超前消費”、“遭遇詐騙”、“投資/創業失敗” 是他們負債的主要原因。

網友們一邊調侃“一入網貸深似海”,一邊禁不住買買買,沒錢還債,隻能以貸養貸,債務越滾越大。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陷入工薪階層陷阱

年輕人,很容易陷入工薪階層陷阱。

十幾年前,老K剛畢業的時候月薪4000,很羨慕那些月薪3萬的人,心想如果自己有一天也能掙到這麼多就知足了。

當收入增加以後,以前穿200塊一件襯衫就覺得很好,現在要穿2000塊的。以前覺得帶一塊西鐵城手表就很好,現在不戴5萬塊的表都不好意思見人。

這就是工薪階層陷阱,跟你掙多少錢沒有關系,跟思維有關系。當你努力升職加薪,然後不斷更新自己的消費水準,這樣就很難存下錢來,去實作更大的财務目标。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把這種困境叫做“老鼠圈”----不管老鼠在一個籠子裡跑得多努力,都隻是停留在原地。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消費主義盛行

在年輕人中流傳着一句順口溜:“窮玩車,富玩表,土豪跟着盲盒跑” 對消費主義的诠釋,可謂淋漓盡緻了。

随着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商業化社會空前繁榮,在物質紐帶當中,所有人依據物質豐富程度,被分為三六九等,對物質化的追求被美化成為“成功”。許多年輕人喪失了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渴望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穿戴各種奢侈品。

另一方面,随着物質的日漸豐富,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被極大釋放,為了滿足個體對個性化的追求,消費主義熱潮随之而來。人們的消費行為已經不是解決溫飽的問題,而是為了彰顯個性、表達個性。

對個性化的追求,展現在年輕人身上尤為明顯,上千塊錢的球鞋、上萬塊的包包、幾十萬的鑽戒,年輕人趨之若鹜。明明消費水準沒有達到,仍然超前消費去購買。

賈樟柯說過一句話:

“20歲有20歲的經濟模式,25歲有25歲的,不必試圖去跨越它。16歲的女孩沒必要因為沒有LV或迪奧的包而焦慮,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跨越他年齡段的欲望。”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借貸軟體,推波助瀾

超前消費的年輕人上哪借錢?各大網際網路平台,早就盯上了這些瘋狂“買買買”的年輕人們。

一方面,網際網路平台手握大量的使用者,苦于變現無門;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手上有大把的資金,找不到适合的放款對象。

于是,雙方一拍即合。收割年輕人的方式很簡單,網際網路公司掌握大量的使用者資料,通過大資料技術,給使用者打标簽,形成了消費者畫像,通過數學模型計算出哪些人“信用良好”。

這個資料正是金融機構夢寐以求的,網際網路公司通過給金融機構導使用者,按使用者借款金額1~3%抽成、以及後期分潤。網際網路公司獲得抽成分潤,迅速提升了營收。金融機構也通過精準的資料,有效降低了放貸的壞賬率,在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大營收規模。

消費金融平台迅速崛起,各種消費借貸産品層出不窮,比如“借呗”、“花呗”、“白條”等等。

借貸軟體的出現,又為年輕人的消費主義,推波助瀾。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越掙錢越窮?

身陷消費主義的年輕人,怎麼辦?

改變消費觀念,适度消費

與“豆瓣負債者聯盟”相對應的,是“摳門男性/女性聯合會”,這個豆瓣小組的貼子風格是這樣的:

“0.9元解決一頓午飯”、“20元采買一周的食材”、“3元豪華晚宴,有葷有素有雜糧”、“一件衣服穿了10多年”,“想喝奶茶求罵醒”......

與“負債者聯盟”代表的消費主義相比,“摳門男性/女性聯合會”奉行的是“摳門文化”、極簡生活主義。

倒不是要鼓勵年輕人去擁抱“摳門文化”,年輕人應該樹立一個适度消費的觀念。

當收入增長以後,選擇适度消費,改善生活品質,投資自己,投資未來,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裡頭,你的人生才會越來越好。

延遲滿足,學會理财

老K之前就跟讀者們說過,年輕人工作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學會理财。理财是一種看世界的方式,帶着金錢的思維去看人生,你會站在投資者的角度,你的選擇就會不一樣。

理财最基本的就是資産配置。簡單來說,就是把個人資産分别投資,資産有以下四類:

進攻型資産。如股票、期貨,這是能夠給你帶來巨大收益的資産,也給你帶來巨大的風險。有些股票拿十年,能翻幾十倍,比如騰訊、茅台、格力等等,當然也有幾年之内就退市的。

助攻型資産。如債券、基金,收益相對小一些,發不了财,但風險也小一些。

防守型資産。如保險,是用于保障的,很少增值。

流動類資産。活期儲蓄、餘額寶等,用于應付日常開銷。

那麼這四類資産如何配置呢?主要是看進攻型資産的配置比例,一般來說股票投資有一個“80法則”,就是用80歲減去你現在的年齡,就是你應該投入的資産比例。

比如,你今年30歲,那麼80-30=50,如果你有10萬的資産,就應該用50%來配置股票類,也就是5萬塊用來投資股票。當然了,中國的股市情況比較特殊,你可以把“80法則”改成“70法則”。

年齡越大,理财風格越應該傾向保守,多配置債券、基金、保險類資産。

事實上,理财的核心不在于方法,而在于本金。舉例來說,你的理财技巧很好,可你的本金隻有10萬塊,假設你的受益率20%,這已經是相當好的一個回報率了,那又怎麼樣呢?你隻是掙到了2萬塊錢;假設你的本金有1000萬,你的收益率隻有10%,你卻掙到了100萬。

年輕人理财的意義,并不是能掙到多少錢,而是通過學習理财,養成良好的财富觀,學習理财的方法。當你的本金大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是你真正收獲回報的時候,這些都需要慢慢積累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