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動駕駛技術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自動駕駛這個概念越來越火。除了先驅者谷歌,特斯拉、路虎、奔馳、寶馬等等汽車廠商都在研究創造“明天的高速公路火車”。日本就将于今年的8月底推出首款自動駕駛汽車——第五代Serena智能面包車。在國内,百度在之前也曾經表示2018年要推出商用的自動駕駛汽車。而根據最近的報道,騰訊富士康等公司合資成立了汽車公司和諧富騰計劃已經開始融資,預備在2020年前推出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

但從目前特斯拉現階段推出的“輔助性自動駕駛功能”運作情況來看,自動駕駛汽車并沒有它所描繪的那樣美好。從付諸商用到現在,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已經不止一次導緻了交通事故,今年5月的時候甚至發生了緻死車禍。接二連三的交通事故表明,自動駕駛在目前來說還不具備商業化的可能,仍然隻是一個停留在試驗階段的美麗謊言。

為什麼這麼說呢?

自動駕駛仍不具備自動處理複雜交通路況的能力

目前為止,不管是谷歌還是特斯拉,都不能自信的說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完善到能夠适應所有的路況。這次特斯拉的緻死事故發生時,就是這位車主的電動汽車在佛羅裡達州高速公路上和一輛駛入他前方的18輪重型半挂卡車相撞。按理來說,在高速公路這種路況十厘清晰的地方,面對一個18輪的重型半挂卡車這麼龐大的目标,自動駕駛系統應該能夠有效識别并進行規避。但事實是,它就這樣撞了上去,就像是之前媒體報道的特斯拉的另外一起事故,車子就像是失控一樣,突然加速向一堵牆沖了上去。

這樣的情況并不意外。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之是以能夠實作,主要就是依靠感覺、控制和路徑規劃這三大系統技術。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先是通過之前系統已經采集過的路況地圖來規劃路徑方向,途中通過視訊攝像頭、雷達傳感器以及雷射測距器來了解感覺周圍的交通狀況,并實時通過資料中心進行資訊處理,遙控車輛利用控制中心的自動巡航系統、自動刹車、停車系統來實作開車、刹車、停車。

控制和路徑規劃技術都已經突破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實作像特斯拉汽車這樣的輔助性自動駕駛了,但在感覺路況和周圍環境方面,還是一個難題。日本和NASA共同合作開發的ProPiot自動巡航系統,目前也還隻能實作單線車道的開車需求,在車變道方面還沒有相應的系統,更不要說能夠處理都市街道、十字路口這樣複雜的路況了。

在自動駕駛方面投入研發最久的谷歌,在真實的路況中,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能夠做到實時檢視這樣的3D路況場景,對物體進行準确的識别和區分。從下圖中可以看到道路兩旁的樹、地面、和每條車道。雖然汽車通過這樣的雷射雷達和傳感器,僅僅可以知道哪個位置有哪個物體,但是通過這樣的感覺,它還并不能智能到能夠分辨下面的這些物體的突然性動作并進行規避。盡管看起來還不錯,這個系統還并不能适用于現在這樣複雜的路況。

自動駕駛技術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前段時間釋出的一份有關無人駕駛汽車的報告中,展示了它的最新進展。通過車載雷射雷達和其他傳感器,無人駕駛汽車可以探測到各個方位的騎行者。從圖檔可以看到,探測範圍360度并沒有死角,無人駕駛汽車也已經能夠做到對每一輛自行車進行單獨追蹤,并預測到騎行者的運作軌迹。這份報告其實也表明,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才剛剛能夠做到規避像是騎行者這樣大體積的靈活****體。如果面對的目标再小一些,是一個小孩,一個狗、一隻貓或者其他東西,汽車可能并不能進行有效規避。

自動駕駛技術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而現在真是的路況是,在中國,你不知道路邊是否會突然瘋跑過一個孩子,或者誰家的小狗小貓。而如果把識别的精度做到能夠識别小動物,那麼空中飄過的塑膠袋或者廢棄報紙,這些東西要是恰巧被傳感器識别,是否需要停車規避呢?或者按照目前中國這種城市道路修修修的節奏,按照自動駕駛規劃的路線開,結果路被封掉,或者特别窄小的車道被堵住,自動駕駛系統該怎麼處理?

面對這類突發的狀況,自動駕駛系統的每一步調整都涉及到大量的複雜場景的計算,如何在一個車載系統中完成這些龐大的極端量,對于車載計算機系統來說是一個考驗。

而要配備能夠完成這樣的計算量的系統,和高精度的雷射雷達及傳感器,價格是回避不了的問題。系統和傳感器、GPS的造價都不是小數目。一方面是尚且沒有驗證的安全性,一方面是每一個配件都高昂的“奢侈品”造價,真的有那麼多人願意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買一台這樣昂貴的,可能開着開着就失控的“玩具”嗎?

自動駕駛的責任歸屬和倫理還存在巨大争議

這次的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緻死事故将事故責任界定這件事帶入了人們的視野。大家突然發現,原來自動駕駛技術并不是完全是展現的那麼完美——它不僅将你從開車這件事中解放出現,同時,這台機器和它的計算機系統也與此同時掌握了你和路邊行人、另外車輛裡的人們的生死。

這就涉及到了世俗倫理之争,你是否願意在未來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一個機器來決定。想象一下,如果在未來某一天,你坐着的自動駕駛汽車正等候在人行道上讓行人通過,可是身後的汽車突然像你撞來,眼看要追尾,你可能受傷,如果是人類在掌控汽車的時候,因為前面有行人,不可能選擇開車規避,追尾受點小傷或者規避撞死行人,肯定是選擇前者。但是自動駕駛技術并沒有人類的感情,它如果選擇了規避,撞死了行人,那麼,誰應該來負責?你這個車輛所有者還是開發這個系統規則的程式員和開發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