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點選:“收錄于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檔并不确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後立即删除。

現在學習中國畫的專業學生、業餘愛好者越來越多,但教學水準參差不齊。教學如何入門、如何學習,才能不走彎路?有了一定的國畫基礎,如何提高,才是正确的方向呢?也許這本課堂筆記能為你答疑解惑!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無疑是中國畫學子們心中的聖地。上個世紀,國畫大師如黃賓虹、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先生,均曾在我院國畫系執教,是中國繪畫教學體系的台柱子。他們對中國近現代書畫史和書畫教育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形成了中國美術學院在中國繪畫方面的一個鼎盛時期,在全國确立“新浙派”,潘天壽先生更是被譽為20世紀“中國畫四大家”之一。

朱穎人先生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讀杭州國立藝專(後更名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浙江美術學院,現名中國美術學院)時,曾親炙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一代大師,是吳茀之先生的入室弟子,更是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著名教授、當代傑出的花鳥畫家。他曾長期耕耘于國畫教壇第一線,并協助陸抑非先生帶研究所學生。

朱先生是有心人,曾将老先生們的言傳身教細心地記錄下來,并整理成冊,使這些寶貴的思想、觀念、技法得以傳諸後世。由他記錄整理的這本課徒畫稿筆記深入淺出、娓娓道來,且圖文并茂,對中國畫的學習、研究、傳承和發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此書取名‘課徒畫稿筆記’,實際上已大大越出了課徒技法的範疇,老先生傳授的不僅僅是技法,還有理念、思想。技法中有法理、賦哲理;教學中蘊學問、含情趣;技法談境界、論格調。過去中國畫常常被外行人看得很玄,讀了此書,即使對傳統繪畫不甚了解者,也可以循道探入,漸漸有所體悟。所言常常涉及到美學許多原則,對普通讀者提高審美修養、提高欣賞能力自然大有裨益,至于對習畫者的益處便不必多言了。”

——原潘天壽紀念館館長盧炘教授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朱穎人 著《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課徒畫稿筆記》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本書首次出版于1992年,即刻便成為專業領域的暢銷書,後多次再版,曾榮獲“郁達夫文藝獎特别獎”。2017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訂版。書中所記内容不止潘、吳、諸三位先生的言談,還包括陸維钊、陸俨少、陸抑非、沙孟海、傅抱石、齊白石、黃賓虹、餘任天等老先生們的若幹言論。

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早期在上海都受到近代花卉巨匠吳昌碩先生的啟導,也都崇拜明代的徐渭、陳淳,以及清初的石濤、八大。然而諸樂三先生較多地保持了昌碩先生的精髓,使自己繪畫上的筆墨更加淨化而穩重;吳茀之先生以其天資聰穎、才思靈活和機靈見長,在逐漸脫開吳昌碩先生的影響中,從恣縱的筆墨中力求天趣,筆法既多變而複歸于統一,這是他人在一般情況下不易做到的;唯獨天壽翁“我行我素”,以“強其骨”為總宗旨。他的筆墨,無論粗細,直以鋼筋鐵骨、力能扛鼎的氣勢見于畫面。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左起: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潘天壽《松石圖》

潘天壽先生除了他的線條以鋼筋鐵骨稱譽以外,在用筆使轉等方面,圓筆方筆參用,因而線條轉折有力,變化多端,使人體味無窮。對于潘天壽先生畫面上的一點一畫,都可以顯現他的慘淡經營與技巧的高度純熟。他的指墨線條更有“折钗股”、“屋漏痕”的拗勁古拙之味,充分表達了大樸不雕這一方面的境界。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吳茀之《潇灑水國天》(左側為沙孟海先生題跋)

吳茀之先生思維靈活,秉性爽快而憨直,強調天趣的自然氣勢,行筆從吳昌碩的慢速度轉變為快速度;筆線剛中見柔,極有韌性;筆墨變化非常豐富,又不失統一的原則,為一般人所不易做到。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諸樂三《九畹蘭香》

諸樂三先生的畫風繼承吳昌碩先生而來,畫面更顯精到而見法度,用墨用水極為講究。他的筆墨線條,屬溫柔敦厚的趣味,柔中見剛,渾厚古樸,行筆不遲不緩。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朱穎人先生(右)與授業恩師吳茀之先生合影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朱穎人先生在求學時所做的畫稿筆記

朱穎人先生從事中國畫創作、研究、教學七十餘載,是一位探讨生命共通的善意的畫家。看了他細心記錄的三位授業導師的言傳身教,我們感受到了思想傳承的意義與價值。朱穎人先生所做的不隻是記錄者的工作,也是導師的使命。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朱穎人先生為《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課徒畫稿筆記》題寫目錄

從目錄中可以看出,本書内容(筆墨、構圖、書與畫、詩與畫等)關乎中國畫最基本、最核心、最關鍵的知識點。

一、深入核心,切中要害

以“筆墨”為例,它是中國畫的核心問題,老先生們的了解既概括又具體,清晰透徹:

吳茀之先生說中國畫的主要工具是筆和墨。然而以筆墨聯稱,成為中國繪畫上的專有名詞,這主要是指畫面上的筆蹤墨迹,以及寄寓于這裡邊的筆情墨趣。如說某幅畫的筆墨好否,其實幾乎包括了作者表現在繪畫上的全部技巧。

······

老先生們說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首重畫面的意境,而意境的表達全靠組成畫面的筆墨,這兩者之間是互相依存的。正如人的靈魂和肉體是兩個方面的統一體,也就是形神關系,若有形而乏神必屬癡呆;反之,若肢體不全亦難稱形神兼備。從繪畫的角度來說,很少有意境平凡格調低下而筆墨獨具高超的;相反,也很少有平庸的筆墨而能表達出高超的意境的。

與筆墨息息相關的還有不少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重要概念,一經老先生們的錘煉,這些概念便都清楚明白起來了:

大家知道繪事“六法”,首重氣韻。吳茀之先生說:氣,指的是生氣,亦即運轉不息的生命之力;韻,指的是情韻,亦即千姿百态的生命節奏。這雖很難在某一畫面具體去指實,但可以為人所感覺,亦可為筆墨所顯示。中國畫筆墨所追求的也是以此為最高标準的。如果強而析之,則以筆取氣,以墨取韻,其中以筆為主導。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墨還是要以筆來顯現的,也隻有筆底之墨,方能稱之謂筆墨之墨。

二、寥寥數語,醍醐灌頂

老先生們的教學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所談内容往往高屋建瓴、簡明扼要、一語中的:

潘天壽先生認為繪畫成就的高低,雖有個人素質為基礎,而正确的鍛煉,則是關鍵所在,不能去搞一些似是而非的魔術般手段,要靠真功夫。一切藝術都有它本身的軌道,你可以開辟或延伸軌道,但不可以脫軌。

構圖雖在中國繪畫中屬形式問題,但又不能孤立地說是個純形式,因為它總是與具體的形象、筆墨、情意聯系着。......構圖,應使人感到畫外有畫,無畫處亦有畫意,這樣才能說構圖中包含着意境。畫外有畫,則意境開闊,無畫處有畫則會含意不盡。這是吳茀之先生将構圖的形式與意境連起來的一種解說。

清晨閱讀丨中國畫怎麼學?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先生如是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