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它有花鳥魚蟲,

有文字建築和人物,

它們有何寓意?

又蘊藏着怎樣的大文化?

他苦心搜羅三十載,

傾力奉獻私家珍藏,

品鑒民間傳統工藝之美,

深挖其背後的民俗文化。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今天21:35

今天21:20

廣西衛視《遇見好書》推薦

《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

書籍介紹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00餘款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精品,将民間傳統工藝之美淋漓盡緻地展現于此書之中。

作者王來華透過全新獨特的視角,以小印模為切入點,揭開一幅生動立體的廣西人民生活圖譜,以廣西民間傳統糕餅印模工藝,向世人展示生活中的民俗藝術,帶領我們追溯和品味那纏綿于舌尖、镌刻于心間的文化記憶。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王來華

《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作者

天津市社會科學院輿情研究首席專家

從廣西的傳統糕餅印模來說,它在追求審美效果方面是非常的突出,我用我的話講它超美,非常的美。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更多展現了我們民俗生活之美。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周東江

讀者 天津《今晚報》副刊部副主任

看王老師的印模以及它成書之後的這些個印模的圖案,讓我覺得真是大開眼界。我沒想到一個普通的糕餅印模,在廣西的民俗當中把它發揮到了一個極緻。從印模突破上看到了廣西人,我覺得廣西人更加大膽,更加開放,更有創新,更加包容。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樓曉瑜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

為什麼我們要把壽桃、蝙蝠還有小金魚放在一起,它們是個什麼意思?然後文字提示就告訴我們說,蝙蝠錢币,他們的諧音就是“福在眼前”的意思。然後一隻蝙蝠再加上一個壽桃,又寓意着“多福多壽”,然後金魚就是諧音“金玉”,也就是“金玉滿堂”的意思。作者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我們印模背後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寄予了什麼。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範玉春

廣西師範大學文旅學院教授

這本書,我覺得滿足了我們絕大部分漂泊在都市當中的人,對于鄉情鄉味的一種回憶,非常的美好。因為王老師他是學者出身,他跟一般的收藏家相比,他的關注點,包括他出書的意圖都不一樣,比如說一般的出這種藏品肯定是個記錄,就是個藏品記錄,但是王老師他是有研究的,而且剛好他是社會學出身的,是以他用社會學的眼光來挖掘,這樣一種我們看似不起眼的文物的文化價值,我覺得特别有意思。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楊雁征

《鄉食美刻——廣西傳統糕餅印模珍賞》印模攝影

前天津商業大學商貿系主任

實際上你真做出來,有的時候它也還是有難度的。為什麼有的時候你看這個紋它非常的細,特别細的那種紋,它扣出來達不到這麼好,怎麼辦?我就後期給它補一點。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桂慕梅

民俗學博士 天津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我發現廣西的民俗文化它傳承還特别的紮實,而且它還在活态的傳承當中,我覺着是挺令我們搞民俗的人欣喜的,就這種傳統文化還是活躍在民間,回到模子來看,就是模子它豐富多彩,它不停留在一種人身上,它有多種人事,然後我們看到就相識。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吳朝雲 讀者

一般我們一到年農曆二十幾的時候,就開始制作這個餅,用這個模具來制作,然後就會預留很多到初一初二走親戚的時候,送親戚送朋友。它是寓意比較好的,就是說送吉祥送富貴這種。我就準備把它一直一直地儲存好留下去,哪天傳給我的女兒、兒子。

追溯舌尖之上的文化記憶!喚起城裡人對鄉情鄉味的回憶

《遇見好書》是廣西目前唯一以解讀好書和閱讀推廣為宗旨的電視欄目,通過内容分享、情景演繹、多方訪談等形式,深度解讀和推薦一本好書,帶給觀衆閱讀的快樂和思考,倡導全社會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

廣西衛視 每周一 21:35

編輯|莫傑馨

責編丨湯麥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