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冬奧|冬訓“四塊冰”

聚焦冬奧|冬訓“四塊冰”

中國冰上項目運動員原來是在首都體育館訓練,為了迎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首都體育館改建,運動員需要有一個新的訓練場所,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在首鋼建設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一個短道速滑館、一個花樣滑冰館、一個冰球館、一個冰壺館,俗稱“四塊冰”。

聚焦冬奧|冬訓“四塊冰”

1月5日,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花樣滑冰訓練館,花樣滑冰國家集訓隊舉行了公開訓練課。

首鋼園精煤工廠中的房間這塊寶地就是留給其中“三塊冰”的:短道速滑館、花樣滑冰館和冰壺館。據悉,首鋼園精煤工廠中的房間長300米、寬66米,早先是為了卸煤友善而建設的,長度相當于一列火車。這裡煤粉遍野、雜土飛揚、灰塵撲面,人穿着白衣服走進去,穿着黑衣服走出來。

2017年5月,精煤工廠中的房間用高壓水霧噴射降塵完畢。相關項目組決定拆除屋面結構和周邊牆體的圍護結構,留下柱子和天車梁,做好場地清平。

聚焦冬奧|冬訓“四塊冰”

按照國際慣例,花樣滑冰制冰整體厚度在40厘米-50厘米,由5厘米-8厘米底層冰、冰漆層和20毫米左右的冰面組成。冰漆層主要起到美觀作用,需要噴灑專用冰漆才能成型。為了保障冰體堅硬度和平整度,每次澆水制冰都要用刮冰機刮平,清冰車軋實掃平,制成一塊冰需要刮冰100次至200次。

制作這樣一塊長60米、寬30米的國際标準滑冰冰面,一般需要10天到15天時間,決不允許中間有縫隙。冰下面的基層必須有縫,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聘請國際一流制冰團隊AST公司全程參與制冰,晝夜加班,一個星期就完成了。他們将混凝土的配比做了要求,用遠遠高于國家标準的先進儀器進行冰面澆注,也就是通常說的打冰面。混凝土基層有9層-11層構造,加熱管、制冷管、防水……加起來有50厘米厚,必須保證每層不能出錯,專業團隊要求冰面高低差在3-5毫米以内,而“四塊冰”的冰面高低差在2毫米以内,30米×60米的冰面用了整體桁架技術,将工期縮短了3-5個月。

走進花樣滑冰訓練館,場館整潔明亮,冰面水準如鏡,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為了全力保障國家隊隊員在訓練和參賽時真正感覺“無差異”,制冰工序及各方面設施均嚴格按照冬奧會标準,包括場館燈光照度、空調溫濕度、除塵等都有嚴格要求。制冰有十幾道精密工序,冰面結構分為地闆加熱防結露凍脹層、防凍脹加熱層、保溫層、保護層、滑動層、防水層、混凝土制冷層等,最終才呈現出光潔的一塊冰。

設計師把廠房的結構保留了,紅灰顔色水泥闆材料的骨料是建築垃圾做的,内裝修秉承了“莫蘭迪式”配色原則:樸素,不紮眼,讓運動員把注意力放在冰上。廠房沒有吸音效果,他們将混凝土闆穿孔,木飾面也穿孔,以吸納噪音。團隊考察了國内很多比賽場館,吸取經驗教訓,比如新疆冰上運動場館走廊使用瓷磚地膠,運動員走在上面容易摔跤,于是首鋼新場館的地面就鋪設了運動地膠,使運動員穿着冰鞋走在上面不至于滑倒。而在熱身區,四條跑道地膠呈鮮紅色,運動員進行訓練就能感到神經興奮,迅速進入比賽狀态。

花樣滑冰館内,中國花樣滑冰隊總教練趙宏博身穿羽絨服在指導運動員訓練:跳躍、托舉、旋轉……運動員們在冰面上騰挪飛躍,似乳燕飛翔,賽天鵝起舞。趙宏博稱贊道:“首鋼花滑館已經達到世界頂級水準,是現代場館與工業遺存的結合。這是我見到的最好的一塊冰,我們将以最高的訓練标準迎接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到來!”

花滑館的鄰居短道速滑館的環境也很給力,中國短道速滑隊主教練李琰說:“感覺這裡特别酷,非常有藝術感,這裡是我們備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風水寶地’。”

冰壺運動對于冰面的溫度、濕度和硬度有着極高的要求,在冰壺館,加拿大制冰工程師吉米帶領首鋼勞工制冰。本來冰場應該半個月做好,但是運動員着急訓練,吉米帶領一班人趕制,7天就完工了。吉米說:“加拿大的冰雪運動十分發達,參加者很多。我今年59歲,有44年的制冰經驗。我非常喜歡中國,一定給北京人帶來一流的冰面。”

更多内容敬請關注冬奧會刊。

冬奧會刊 | 記者 金朝力

編輯:耿寅昕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