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萬州天生城遺址考古區域。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重慶1月24日電 (記者 鐘旖)記者24日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在2021年重慶市萬州天生城遺址考古工作中,新發現一批新石器至商周時期、漢至六朝時期、宋代、明代、清代至民國的遺存。其中,漢至六朝遺存為首次發現,進一步拓展了該遺址的曆史沿革。
天生城遺址位于三峽庫區腹地——重慶市萬州區周家壩街道天生城社群,地處長江北岸,城址依山勢而建,絕壁淩空,曾是中國西南地區宋蒙(元)戰争山城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館員唐勇介紹說,本次考古工作采取點狀探溝試掘和重點區域整體發掘相結合的方法展開,發掘總面積3100餘平方米。考古中首次發現少量漢至六朝遺存,出土的數件器物殘件包括網格紋泥質灰陶罐、青釉瓷碗等,進一步拓展了天生城的曆史沿革,證明了天生城遺址具有源遠流長的曆史。
據介紹,本次考古再次發現先秦時期遺存,且新發現的堆積分布範圍更廣、遺物更豐富,進一步證明了天生城早在先秦時期已經是一處人類生活居址。這一發現與峽江地區商周時期遺存通常分布在臨江台地或低海拔地區的狀況有明顯差別,為研究三峽地區先秦時期人類對居址環境的選擇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是對先秦時期人地關系研究的重要補充,對商周時期相關考古學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
宋代遺存方面,遺物多為地層内出土,包括瓷碗、瓷盞、瓷香爐、瓷瓶、銅錢、磗pace石、筒瓦等。考古隊還發掘清理了一處宋代大型建築基址,以實物印證了天生城作為宋蒙(元)山城遺址群重要一環的曆史史實。
圖為此次出土的漢至六朝遺存。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本次發掘首次發現有明确明代地層堆積,同時發現有一批明代遺迹。根據2017年的調查及口述史材料,清代天生城内城功能分區依地形高差大緻可分為三個區域:中部地形最高者為地主豪紳居住區,城牆邊緣地帶為一般平民、小手工業者及商販居住區,兩者之間為城内次級地主居住區。本次發現表明,明代以來,天生城内城功能分區基本保持一緻。
此外,本次考古還發現有房址、水井、灰坑、灰溝等清代至民國建築遺迹,以及瓷、陶、石、銅、玻璃等清代至民國器物。
據悉,在宋蒙(元)戰争期間,天生城遺址以其重要戰略位置和優越的地理條件而被納入重慶地區山城防禦體系,自始建到被元軍攻克曆時30餘年,在此期間,萬州治所也遷往天生城内,成為萬州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