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卷尺、梳子、晾衣架如何入畫?《尺素——陳偉明作品展》開展

日前,廣東青年畫家陳偉明個展《尺素——陳偉明作品展》在肇慶契山堂展出,共展出藝術家近作40幅獨幕喜劇,題材包括日常案上物品寫生、人物圖以及點景人物課徒稿,展期至2月28日。

陳偉明2009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中央美術學院2018—2019年度通路學者,曾于2019在北京舉行個展《站在雲霄上》。

卷尺、梳子、晾衣架如何入畫?《尺素——陳偉明作品展》開展

素面朝天,更接近于繪畫的本質語言

據悉,畫展命名為“尺素”,除了寓意展出作品以獨幕喜劇為主外,還另外一層意思:“素”為素顔、不是美顔,畫面都是運用傳統中國畫的線條表現對象,素面朝天,沒有奇技幻術,更接近于繪畫的本質語言。

畫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常案上物品的寫生,如卷尺、小刀、剪刀、晾衣架、拖鞋、梳子、吹風機等在傳統意義上屬于不入畫之物,陳偉明不單以此入畫,還配以“内卷”“躺平”“誰與争鋒”“好事成雙”“百依百順”等網絡流行語、俗語,給人一種诙諧、新奇的趣味。青年藝術評論家林夏瀚博士在《論中國畫的當代生活氣息》中認為,這批作品讓他“感受到一種新鮮的當代生活氣息”,畫家不避流行俗語,對司空見慣之物進行巧妙解讀,并以精練的内容表達出某種深邃而又閃光的見解,傳達出一種對生活的深刻認知和咀嚼後的調侃心态,“可謂是傳統畫論‘寫胸中逸氣’的當代演繹,也是對齊白石畫意的轉化與發展。”

卷尺、梳子、晾衣架如何入畫?《尺素——陳偉明作品展》開展

對話——

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象進行不同角度的解讀與演繹

南都:這次畫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若幹日常案上物品的寫作,看題跋都是辛醜秋日畫的,很好奇你當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作這些畫的?這些畫看來有針貶時事的味道,請問是你一時之作還是以後創作的方向?

陳偉明:從我個人來說,畫畫是我從幼年以來一直堅持的愛好,廣州美院畢業後留校任中國畫學院專業教師,由愛好成為職業,畫畫占據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

辛醜秋季,當時我有幾周時間沒有排課,可以任由我打發,剛好佛山畫院的王永才兄說要組織一個“案上”的群展,每位創作人員交兩張作品,表現自己畫室或生活空間裡的物件,我畫了剪刀“剪不斷,理還亂”、水果刀“利器”,感覺挺有意思的,又陸續畫了二十來張,都是一兩平尺大小的條屏,裱成挂軸的形式。

這批作品裡面的“内卷”“躺平”“誰與争鋒”“好事成雙”“百依百順”……以日常生活用品裡常見的卷尺、梳子、界紙刀、拖鞋、衣架為描繪對象,在題目上借用網絡流行詞語、生活俗語,由此及彼,譬喻現實中的無奈,徒求一笑!可以說,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象進行不同角度的解讀與演繹,是我藝術創作中一直堅持的方向。

卷尺、梳子、晾衣架如何入畫?《尺素——陳偉明作品展》開展

南都:你說自己是“一個更傾向于随性、率意、帶有遊戲狀态和意外性的繪畫作品的鄉野人”,為什麼?

陳偉明:來廣州美院讀附中(高中)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廣東普甯鄉下。那時藍天白雲、溪水清澈、沒有補習班、每學期還有一周的農忙假,記憶裡都是各種調皮搗蛋和玩耍,比方說掏鳥窩、捉青蛙、窯蕃薯、搭竹筏、下網網魚……打小的逍遙散漫,可能也影響了我的藝術觀。我從小便喜歡中國寫意畫的率意與随性,沒法按步就班、苦心經營;對于畫畫,三稿五稿的鉛筆理性推敲,我從來沒法适應。

我作畫一般不起稿,提筆就來,直接塗寫,随機應變,層層生發。我着迷于毛筆直接觸紙而行的繪畫方式、瞬間發散的思維、當機立斷的肯定,還有直覺下似錯非錯的形象,水墨相破、色墨交融的控制與不可控。

卷尺、梳子、晾衣架如何入畫?《尺素——陳偉明作品展》開展

南都:這次還展出了一些點景人物示範課稿,你是在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執教,你認為對于中國畫的教學,怎樣才比較有效?

陳偉明:潘天壽、李可染、黎雄才、關山月……等前輩在中國畫教學上,都積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課稿和方法,都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範本。教學落實在兩方面:老師的“教”、學生的“學”。我的角色就是盡力做好一位引路人或導讀者,幫助學生去了解前輩大師們的思考和實踐。簡單來說就是——深入曆史,研究大師。觀察生活,感悟自我!

卷尺、梳子、晾衣架如何入畫?《尺素——陳偉明作品展》開展

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陳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