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最近天津疫情鬧得厲害,米粒爸的一些親戚朋友已經做過七次核酸了。北京也陸續出現了幾個病例,大家也有些人心惶惶。
那天我跟米粒爸感慨,幸虧上個月孩子們把兩針新冠疫苗都打完了,心裡也能踏實點。
米粒接了一句:“我們班陳甜甜沒打成!”
我問:“為什麼啊?”
米粒說:“她讓她家倉鼠給咬了,一直在打狂犬疫苗,是以不能打新冠,得把六針狂犬都打完才能打新冠呢。”
這貓爪狗咬挺常見,倉鼠咬?這倒是有點少見。

自從上次陳甜甜被欺負,米粒“見義勇為”之後,陳甜甜就把他視為好朋友了。是以她的事米粒還挺清楚。見義勇為的故事看這裡:《聽說兒子在學校打架,我第一反應是……》。
米粒說,是因為陳甜甜太喜歡那隻倉鼠了,是以一天到晚拿在手裡玩。喂食也要用手喂到嘴裡,看電視也要放在腿上。
那天不知道怎麼回事,倉鼠突然“獸性大發”把陳甜甜咬流血了。當時她都不敢置信,一向溫順的倉鼠怎麼會這麼發狠咬人。
于是隻能乖乖去醫院打疫苗了。
其實人和動物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如果距離掌握不好“愛過了頭”,動物真的會受不了。
有一部特别好看的電影就是講這個的,米粒媽也讓米粒回頭把它推薦給陳甜甜看。
它就是呂克·雅蓋拍的一部充滿靈氣的,視覺感受絕美的電影:《狐狸與我》。
呂克·雅蓋是比較擅長拍紀錄片的一個導演,是以這部劇情片拍出來的感覺也有這紀錄片的震撼和寫實。
山野間的風光唯美無比,幾乎每一幀都可以直接截下來做桌面。整部電影就是講述了一個女孩馴服一隻狐狸的故事。
被狐狸迷住的女孩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在上學的路上碰見了一隻狐狸,女孩瞬間被漂亮的狐狸給迷住了。
從這開始,女孩每天放學後都會來到這片森林期待着見到狐狸。
光是看了個開頭,米粒媽就決定一定要推薦這部片。因為太養眼了。
女孩這種對狐狸的執着絕對不止于喜歡和感興趣了,它近乎一種迷戀的狀态。從秋天到冬天,女孩從不間斷地到森林中去找它,等待着邂逅它、靠近她。
那天,她在厚厚的雪中沿着狐狸的腳印尋找狐狸,不小心摔斷了腿。于是整個冬天她都隻能待在屋裡了。
那段時間,她看了許多關于狐狸的書,在房間裡思念着狐狸。
春暖花開的時候,女孩的腿終于痊愈了。她第一時間奔向了她日思夜想的森林。
那時候她聽說森林裡有人獵殺狐狸,還一直為狐狸擔心。這下她終于可以去看看狐狸的近況了。
為狐狸憂心忡忡的小女孩欣喜若狂的發現了狐狸的洞穴和它的三隻小狐狸寶寶,卻沒想到狐狸嗅出人的氣味,連夜轉移了幼崽。
女孩決定不去打擾狐狸,而是坐到山毛榉樹上等它主動出現。還沿路撒下食物等着引誘狐狸過來。
但狐狸的生活可并不這麼歲月靜好,它會被老虎追趕,堵在洞外,忍饑挨餓耗着時間,求得生路。
伴侶死在獵人槍下,稍走向前,就會有獵槍也在等着自己。
狐狸沿着食物的路徑走過來,遠遠的觀望,戒備地觀察着女孩。察覺到女孩的善意,它一天比一天的更加靠近她。
一天,狐狸似乎是想帶女孩去一個特别沒得地方,女孩追去了,她想要知道它的家在哪裡。
她來到了森林深處,那裡有極多的動物,女孩玩得忘我,甚至差點出危險。
他們就這樣建立了若即若離的關系,她來森林裡找它,很多時候會發現,狐狸也在等着她的到來。
這天,她看到了狐狸被幾隻狼堵在樹上,眼看就要掉下來成為盤中餐。
不知是哪裡的勇氣,她從躲着的樹木後站了出來,“啪”的一下拍爆了吹鼓的紙袋,想吸引狼的注意力,好讓狐狸逃跑。
但當狼靠近自己,她整個人也懵住了,但狐狸确實機智地利用這個時間差逃跑了。
小孩子那無知無畏、天不怕地不怕的那個勁兒一上來,她居然大聲喊叫了起來。這反而吓得狼群一哄而散。
從此,她徹底“馴服”了狐狸,連帶着那幾隻小狐狸都成了她的朋友。
這時候有一條彈幕特别好笑,說:“終于追到手了。”哈哈哈!真的很貼切。
占有狐狸
後面,女孩的行為就有點跑偏了。她的占有欲爆棚,已經不滿足于這種“散養”的狀态了。
她開始嘗試着生火給狐狸看,用木頭搭了一個圈來模拟房子,告訴狐狸,“這是門,你進來。”
拿出一塊布,圍在狐狸的脖子上,還拴一根繩拉着人家說:“這是你的項圈,漂亮嗎?”
好家夥,這是拿人家當狗了……
但野生的狐狸可不是狗,狐狸拼命掙紮着,滿口鮮血的咬斷了繩子逃跑。女孩吓壞了,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回到家,她開始努力思考怎麼才能讓狐狸聽話一點,對狐狸的癡迷漸漸變成了一種占有欲。
雖然狐狸努力掙脫了繩索,但第二天狐狸依然去她的家附近找她,看來狐狸也是真的愛着這個朋友。
這可把女孩給高興壞了。她帶它去了自己房間,關上了房門。
這回項圈也套上了,家也進了,一看跑不了了,狐狸徹底慌了。
一看女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狐狸開始狂躁,它在屋子裡瘋狂地逃竄,最後慌不擇路地朝着房間内唯一的光亮——窗戶撞了出去。
跳出窗外的狐狸倒在一片鮮血中,女孩抱起了血泊中的狐狸,朝着它的家走去。小狐狸們過來悲切的送别媽媽,女孩才後知後覺的解下了狐狸脖子中被鮮血染紅的項圈。
這時候女孩才意識到自己馴養狐狸的想法簡直是大錯特錯,她傷心地抱着狐狸說:“我發誓我以後再也不會違背你的意願了,你想怎麼玩我就聽你的。”
幸運的是,狐狸并沒有死,幾天後,狐狸又來到女孩附近,遠遠地等着女孩。
當女孩驚喜地發現它還活着的時候,它看女孩的眼神,非常意味深長。
女孩說:“就在那一刻,我了解到為什麼狐狸看見我們的時候總會跑開。他們早就知道,我們不能真正成為朋友。我應該向他解釋清楚,還是回家等着?”
對望之後,狐狸轉身跑回了森林,女孩也選擇不再回到森林跟狐狸解釋什麼。
她和狐狸都選擇了各自離開。
事隔多年後,已經長大了的女孩給自己的孩子講這件事。
她說:“我把愛和占有搞混了,我喜歡她但不能占有她,因為她們不屬于我,她們有屬于自己的生活。”
愛是放手,不是占有
别看這部片弄得像紀錄片似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自然環境和動物的拍攝。但是其中映射出的哲理是非常深刻的。
狐狸和女孩其實就像我們每個人,無論是伴侶之間,還是母子之間,大部分的不幸福,其實都來源于兩個人對親密的認知差。
就像陳甜甜和倉鼠,小女孩和狐狸,一旦愛過了界,對方一定會感覺到壓力,甚至逃離、反撲。
但你說對方就沒有付出感情嗎?當然不是。
狐狸在一次次地試探女孩是否友善時,它也曾在山林間期待着她的到來。當她用繩索企圖圈養它,它掙脫到流血,也依然還是會再來找女孩。
狐狸渴望着來自女孩的愛,但那愛的先決條件是,它不能喪失自己的自由。
一個長久舒适的關系,一定是要在一個适當的距離感中才能存在的。兩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在不喪失自己生活邊界感的前提下産生連接配接,才是合适的。
影片中的狐狸其實很像我們的孩子。女孩明明知道森林中有獵人,有狼、熊、老虎,她知道狐狸在那樣的環境中可能會非常危險,生命随時都受到威脅。
但狐狸所需要的并不是歲月靜好的牢籠,在它的世界裡,或許食物鍊會使它受傷甚至殒命,但那就是它的生活方式。
我們有時候知道孩子會面臨什麼樣的傷害,因為過度關心,而想要把孩子全方位地保護甚至監視在一個可控範圍内。
但孩子在真空中就一定能學會生存嗎?或者說,試圖把他們保護起來,他們就真的不去撞南牆了嗎?
生命是個體驗的過程,孩子有他們自己的生命軌迹,有時候還真不是咱能控制的。
身為父母、長輩的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孩子是自由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其他人包括父母的附屬品。
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和想法。正如影片說的那樣:“love is not possession”,愛不是占有。
當孩子因為叛逆,企圖用憤怒和反抗來對抗咱們的絕對權威時,可以試試換個方法,松開手,孩子反而會再次靠近過來。
就像女孩越是抓住狐狸,狐狸不惜頭破血流都要跑,但因為愛的連結已經建立,狐狸的心是跟女孩在一起的。
孩子是愛我們的,就像我們愛他們一樣。但這愛是有邊界感的,一旦突破了,就會出問題的。
這世上很多愛,都指向彼此靠近。隻有親子間的愛,是指向剝離的。
就像米粒小時候,我會抱着他,喂他吃喝;會哄他睡覺,給他講故事。但現在,不讓他出去跟夥伴們社交,他一定會怪我的。
未來,他還會越來越獨立,他将建立自己的一套價值觀,那是他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世界,用雙腳走過的路,用手觸摸過的生活給予他的,而不是我來告訴他的。
《小王子》中說:“如果你要馴服一個人,就要冒着掉眼淚的風險。”
在連結和剝離的過程中,我們付出很多愛,很多淚水。但當孩子們真正能夠獨立面對他們生态中的“豺狼虎豹和獵槍”的時候,我們所付出的愛才有意義。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