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普|跖骨之傷,重在預防

科普|跖骨之傷,重在預防

記者寒冰報道英國骨科與關節外科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表明:跖骨骨折在最近10年職業足壇受傷頻率不斷增加,其中43%是在無接觸情況下發生,24%是鏟球導緻。平均康複期14.6周。受傷後足部疼痛,腫脹、皮下淤斑,足部短縮畸形,不能行走。檢查可發現骨折部局限性壓痛,有縱向扣擊痛,前足的正位、側位及斜位的X光拍片可判斷骨折部位,類型和移位情況。

對于業餘足球愛好者和職業球員來說,受傷後第一時間的處理非常重要。受傷後的24-48小時内,要盡可能快地将腳浸泡在冷水内或用冰敷腫脹處。減輕疼痛,減少出血,當然還有受傷部位盡量保持靜止。48小時後可以熱敷或使用熱療裝置,加速腫脹部位血液循環。鑒于90%的跖骨骨折都需要通過手術複位治療,康複期就要少吃高糖食物或碳酸飲料,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盡可能不飲酒。對于習慣了球後宵夜的業餘愛好者們,這可是相當難熬的一段康複時間。

如何盡可能避免跖骨受傷,英國運動康複專家理查德·希金斯表示,無論業餘球員還是職業球員,提高骨密度将極大幫助人們避免跖骨骨折,并且骨密度增加對訓練也有幫助。他建議在賽季開始前6-12個月就逐漸開始針對提高骨密度的訓練,然後形成系統訓練。具體辦法就是在混凝土表面像綿羊一樣反複跳躍,這原本是針對老年人骨質疏松症的訓練,但對足球愛好者避免跖骨受傷也有幫助。

此外,鍛煉腓骨短肌也很重要,因為它是導緻第五跖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另外,提升踝關節穩定性的平衡訓練也很重要。

球員在購買和使用球靴時不能過度追求時尚,而是優先考慮舒适性和對腳部的保護,以及适合場地條件。很多歐洲俱樂部已經禁止球員穿着刀鋒系列球鞋,因為這款球鞋的設計沒有充分考慮保護球員的腳面部,已經造成了普遍性的傷病。希金斯建議球員使用圓柱形鞋釘,這樣當腳部随球鞋旋轉時,不易崴腳或拉傷肌腱。日常則需要穿着軟底和舒适性更好的鞋,減輕跖骨壓力。

飲食方面,紐金特是最好的範例:多喝牛奶是增加鈣攝入量,也是刺激骨骼生長,增加骨密度和加速骨折處愈合的傳統辦法。科技裝置方面,低強度超音波裝置可以向骨骼發送脈沖并刺激生長。在泳池内使用Aqua腰帶可以讓球員在水中跑步進行康複訓練時下肢不負重,有利于提高有氧體能。希金斯認為沒有證據證明高壓氧艙可以幫助跖骨骨折康複,但既然有這樣高科技的裝置,不妨一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