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說新語‖老來舊事無人說,到今猶恨輕離别

詩說新語‖老來舊事無人說,到今猶恨輕離别

文丨王亞楠(方塘傳媒編輯傳播中心實習編輯)

《踏莎行》

——唐 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絕。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

老來舊事無人說。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别。

天氣陰沉沉的,不一會兒天空中開始飛舞着成團的雪花兒。本來荒涼的冬季,一旦鋪滿了柔軟的雪花,頓時顯得豐富了、溫和了。

雪下的時候,想念就突然洶湧,去年與你賞梅踏雪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可如今隻有飄揚的冬雪陪伴。

你是否也有過詞人呂本中這樣的睹物思人的感傷,以及“輕離别”的悔恨?

呂本中是南北宋之交詩人、詞人,生于名臣世家,有着不俗的家庭背景,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宋代影響最大的江西詩派的重要成員。他的詩構思精巧,生新瘦硬,别有一番風味;詞婉麗清新,辭淺意深,回味悠長。

《踏莎行》是呂本中富有特色的一首詠物詞,他用一種深婉的筆法,借梅雪映襯的佳景,緩緩道地出心底的那份相思之苦,讀來令人黯然神傷:

“雪花像梅花一樣潔淨,梅花又像雪花那樣的晶瑩。不管像還是不像,它們都是寒冬裡最動人奪目、攝人心魄的奇絕景色。惱人的是,這奇絕的梅與雪勾起了我的愁緒,這愁緒又有誰知曉呢?請您去問南樓的明月吧,它是我的見證。”

“記得往年,也是大雪飄飛,你與我一同踏雪探梅,時光流逝,人亦見老,新事也成了舊事,沒有人再提起。我醉了又醒,醒了又醉,這是為了誰呢?直到現在我還在悔恨,悔恨當初為什麼那樣輕易地離開了你。”

詞的上阙,首先描寫的是雪與梅花交相輝映的畫面。“雪似梅花、梅花似雪”梅與雪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絕美的佳景。雪與梅“似”在形與色,“不似”在香與神。梅花暗香浮動,白雪銀光閃耀,“似與不似都奇絕”,一語說盡。

“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這句話令人匪夷所思,面對如此美景,不應該心生喜悅,怎麼會感到“惱人”呢?詞人沒有回答,而是賣了個關子,他說讓你去問南樓的明月。詞人在此處設定懸念,強烈地引起我們濃厚的興趣。

月兒知道的會是怎樣的事情?有雪有梅,莫非是情事?

詞的下阙點明了詞人憂愁事的由來,“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梅雪年年相似,但故人已不在了,原來是梅雪引來的相思。讀者欲一探究竟,詞人筆鋒一轉,年老之人舊情事不提也罷。一個懷揣小秘密的,欲要分享又羞于分享的詞人躍然于紙上,令人覺得詞人甚是可愛。

一談起梅與雪,我們不自覺會想起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中梅花孤傲不屈的精神激勵了多少意志消沉的有志之士,它象征着超凡脫俗、不屈不撓、潔白無瑕和一身傲骨,已然成為了某類精神品質的代名詞。

但讀呂本中詞中的梅花,它已退去孤傲的品性,增添了幾分浪漫與妩媚的情調,和玫瑰花一樣,象征着詞人純潔堅貞的愛情。

當愛已成往事,留下的隻有無盡的悔恨。尾句“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别”,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詞人不斷地用酒精麻痹自己,或許在醉夢中可以忘卻遺憾,繼續與所愛之人長相厮守。酒醒之後不得不面對冰冷的現實,陷入無盡的悲哀之中,止不住痛恨自己當初為何輕易離開了夫妻。

王國維先生曾說過:“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詞人呂本中的《踏莎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有我之境”,是詠物詞的佳作。他見雪興懷,睹梅懷人,故設謎霧,使詞作呈現出朦胧的美感,卻不晦澀難懂,這是詞人技藝高超之處。

老來舊事無人說,老來猶恨輕離别。在這個冬天,當白雪覆寫萬物,你是吃着熱騰騰的火鍋,與親人們享受着阖家的歡樂?還是穿梭于城市之間,奔波着生意的應酬?是仰望着漫天飛雪,懷念着從前青蔥的歲月?還是與身邊人正在雪中漫步,互訴衷情?

無論你在哪裡,都願君萬事順遂。

編審:袁媛丨編輯:徐豐超丨設計:孫月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