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學生挖出一個箱子,發現大量黃金,專家300元征走,如今價值1億

1979年4月,有人在山西平魯縣平魯公社屯軍溝大隊發現1處唐窖藏,在1木匣(已朽)中,存放193件金器,其中有金錠和金餅。此消息傳開之後,人們皆對“挖到寶”的村民感到羨慕。而最先發現地下有金子的其實是個中學生,最終也将寶物交還給了國家。

事情發生在山西一個普通的小農村,當地的經濟也十分落後。在當時,實行的依然是集體勞作,中學生楊茂便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跟随大部隊一起在外勞作。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原本隻是枯燥而辛苦的工作,竟讓他無意中挖到了黃金。

中學生挖出一個箱子,發現大量黃金,專家300元征走,如今價值1億

這也瞬間成了爆炸性消息,中學生挖出一個箱子,發現大量黃金,最後被專家300元征走,如今價值1億,世人紛紛對當地的“寶藏”起了好奇心。幾千年前究竟是何等人物,竟然能埋下那麼多的黃金呢?

辛苦挖土将挖出黃金,瞬間被哄搶

據《官場現形記》第11回記載:“且說周老爺憑空得了一千五百塊洋錢,也算意外之财”。而比起這一千五百塊洋錢,中學生楊茂在地下無意間挖到的,更是巨大的意外之财。

當時村裡正召集人力在懸崖上挖土,楊茂與自己的同學合作,他正是負責在上方挖土的一個。多次的反複挖掘之後,土壤下竟顯露出一個精緻的盒子。精美盒子與土塊顯然格格不入,便引起了楊茂的興趣。而當他拿起盒子時,竟發現盒子裡裝的是黃金。

在他激動的吆喝之下,懸崖下的村民們也一窩蜂湧來,争先搶後地加入搶黃金的隊伍。

中學生挖出一個箱子,發現大量黃金,專家300元征走,如今價值1億

那是何等貧窮的年代,人們連生活溫飽都難以保證,看到黃金時更是激動得兩眼放光。而在繼續挖掘之後,人們才發現地下不僅有黃金,甚至還有瑪瑙之類的珠寶,以及一些奇怪的骨頭。這也是地下墓葬的迹象,但對于急于搶黃金的人們而言,這也是可以被忽視的。

土地裡為什麼會發現黃金和珠寶,村民們并不明白。等到公社請來專家檢視後,才得知其實是挖到了“國寶”。但對于貧苦百姓而言,并沒有什麼保護文物的概念,人們很快就把黃金全部哄搶光了。等到專家到達之後,地裡的黃金已不剩多少了,也對繼續研究造成了困難。

專家勘察出真知,黃金全部被追回

子曰:“君子愛财,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

愛财為人之本性,而重點在于錢财該不該收取。在專家到來之後,這些搶黃金的村民也面臨着道德上的考驗,既然是古代寶物,究竟要不要上交國家呢?屯軍溝大隊的村民給出令人佩服的答案。

中學生挖出一個箱子,發現大量黃金,專家300元征走,如今價值1億

既然是國家文物,自然應該上交國家。但因為此前遭到哄搶,專家們隻能以說理的方法,勸村民自主交出黃金。最先挖到黃金的中學生楊茂,最終做出了表率,将黃金交還了專家組。在他的表率之下,所有被哄搶的黃金最終被成功追回,不至于使文物流落在外。

而這些黃金究竟是什麼來頭呢,又為何出現在土裡?專家經過仔細研究之後給出了答案,原來這些金器都是屬于中唐時期人物張通儒的。張通儒是安史之亂時的西京留守,各派勢力在幽州城内發生火并,史朝清和張通儒等人先後被殺。令人震驚的是,此人竟積攢下了如此數額驚人的财富。

經過考證,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的叛軍在此與唐軍打得相當慘烈。在當時,張通儒預感到叛軍有可能失敗,為了保險起見,将自己搜刮來的黃金先藏到了懸崖邊,以待戰後來取,隻是沒想到自己死于後來的外圍戰中,再也沒有回來,這匣子黃金就這樣靜靜躺了近千年。

據說最終收回的黃金整整有七十斤,數額非常驚人,專家估計超過億元。而這些黃金最終收藏入國家博物館,且是村民自主交還。為表示嘉獎,楊茂等人最終收到獎勵三百元。用三百元征走了曆史價值億元的曆史文物,這背後更璀璨的是村民們的淳樸與忠厚。

中學生挖出一個箱子,發現大量黃金,專家300元征走,如今價值1億

小結

人算不如天算,張通儒埋藏黃金時,勢必也沒有想到自己沒有時間再取出。正如中學生楊茂挖土時,也并不知道地下埋着億元黃金。文物是曆史的見證,不能為私人所有。村民們最終願意交還黃金,也是給了專家還原曆史的機會。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