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見文物|從遠古走來的先國樂器

鼓是人類曆史上最早出現的打擊樂器之一。

早期的鼓可能是受到陶罐、陶盆等容器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是以,在形式上帶有陶器的烙印。木鼓因材料易朽,實物很難見到,而陶鼓則質地堅硬,即使鼓皮、附件等朽爛無存,鼓身卻可以儲存比較長的時間。

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鳴作用,聲音雄壯而且傳送很遠,是以在遠古時期的祭祀、樂舞、征戰、狩獵等活動中多有使用,有時也兼作報時、報警的工具等,尤其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

看見文物|從遠古走來的先國樂器

路雪攝

永登樂山坪彩陶鼓于1986年出土于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樂山坪,通長36.9厘米,大口徑29.2厘米,小口徑9.3厘米,為新石器時代後期馬家窯文化的文物,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彩陶鼓呈漏鬥形。粗端呈喇叭口狀,口沿外側分布一周鷹嘴形的倒鈎。另一端形似罐狀,口部朝向外側,通過鼓身中部的圓筒與粗端的喇叭口相貫通。粗細兩端對應位置各有一個扁橋形器耳,穿繩後可以攜帶和懸挂,也可以背挎在人身上進行表演。

彩陶鼓屬于單面鼓,使用時敲擊粗端的皮革鼓面進行發聲,罐形一端可起到共振擴音的作用,又能保持鼓身平衡,使鼓面始終處于适合敲擊的狀态。除了形式獨特以外,陶鼓的器身還布滿花紋,粗細兩端均飾多道平行的折線紋,鼓身中部飾色彩不同、間距不等的平行帶狀紋。

責編:賈亭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