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幫助孩子走過"影子地球"

作者:中國教育新聞網

有一次,我去拜訪了一位朋友,他最近失去了丈夫,他正在門口休息,我和我的兩個孩子聊了一會兒,才意識到他們是被忽視的痛苦受害者。想想過去幾次我們上門表示哀悼的時候,重心往往放在母親的痛苦上,一百次安慰,勸說母親,但隻對孩子叮叮當當:"不要吵鬧,要聽,不要讓媽媽難過!"完全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知道孩子也在經曆着不亞于成年人的困惑和悲傷。

沒有人願意獨自面對恐懼和絕望

死亡是生活中的一個事實,好萊塢拍了幾部電影,"親母親""影子地球"等等,都與近親的死亡主題有關,迫使我們面對平日裡不多想的殘酷事實。在《暗影之地》中有一個情節,英國大文浩陸儀的妻子死于癌症,留下了一個繼子。有一天,繼子很傷心地獨自躲在閣樓裡流淚,然後陸一石也爬進了閣樓,坐在繼子旁邊,一隻手放在他的肩膀上,和他一起流淚。其實這些情節并不僅僅發生在片中,尤其是人到中年人,我發現身邊有朋友在人生的開始一個接一個地退位。經過幾次哀悼,我注意到,面對近親的去世,無論是60歲還是6歲,沒有人願意獨自行走,都是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絕望。

在與失去父親的兩個孩子交談時,我發現孩子們心中對死亡有疑問,很少有人和他們好好談談死亡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他們隻知道爸爸突然消失了,當被問到時,他們得到了"睡覺"和"旅行"等答案。起初他們往往希望爸爸會突然回來,然後問,大人會告訴他們出去玩,去上學,回家也不要吵鬧,不要吵鬧。但如果真的出去玩,玩得開心,被指責為"無知,死去的父親太高興了"。他們覺得不對勁,看到家人不停地流淚,氣氛很悶,他們不想回家,整天在外面發抖,作業掉了下來,大人責怪他們不懂同情心。無論如何,聽起來他們不能正确地行事,是以他們被冤枉了。

事實上,這種"忽視"很容易發生。因為大人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沒有時間讓他關心,也覺得孩子小了,"什麼都不懂",隻想被動地讓時間撫平一切。然而,孩子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正生活在"影子大地"中,不得不不自覺地壓抑、否定、逃避,甚至隐藏自己的不安,成為他們未來成長的心重擔。

"沉默的哀悼者"尤其需要關注

孩子需要在大人的幫助下走出"影子地球",這是一件一般人容易忽視的重要事情。首先,大人在态度上不掩飾自己的痛苦和眼淚,不要在孩子面前裝強勢,會讓孩子以為大人冷淡;孩子有能力接受事實,有時他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就像童話故事《國王的新衣》中指出的那樣,真相就是孩子。

是以,不要試圖将你的孩子與疼痛隔離開來,也不要過度保護你的孩子。成年人可以使用一種易于了解的方式,真正告知他們的孩子死亡的消息,邀請他們參與家庭悲傷的經曆。在愛情中适當的溝通和安慰和支援可以幫助孩子以良好的态度進入悲傷的過程,幫助孩子了解生活可能是痛苦的事實,并幫助孩子了解他們所經曆的情緒和感受。

一般來說,孩子們基本上不喜歡被迫談論讓他們不舒服的事情。也許有些孩子太小了,很難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他們生死的大問題,說清楚;沒關系,這需要時間。但成年人需要知道,孩子的沉默并不意味着他不會想念失去的親人。值得注意的是,哭泣的孩子通常更容易被注意到,而安靜的孩子往往被忽視。不要把孩子的沉默誤認為是冷漠,其實大多數孩子都屬于沉默的哀悼者。

為您的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來發洩他或她的悲傷

想象一下,在死後一連串的混亂中,成年人自己往往被困在痛苦之中,孩子更容易迷路?大人想了解孩子的行為方式悲傷,可能是憤怒,憤怒的上帝為什麼帶走他所愛的人,可能是内疚,覺得自己做錯了什麼親戚會死,更有可能是悲傷,害怕,害怕下一個會輪到他......大人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通過運動、繪畫等健康的方式發洩自己的悲傷情緒,直到合适的時機到來,孩子才會自然而然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重要的是,我們要向孩子們解釋什麼是"死亡"。你需要告訴你的孩子,死亡不是"睡覺",身體不會在死後醒來,也不會吃東西、睡覺或玩耍。告訴孩子孩子已經死了,而親人已經死了,不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什麼,這不是一種"懲罰"。需要向孩子解釋死亡是永久性的,而不是暫時的,這并不像漫畫中死而活,活着和死那麼有趣。死亡是真實的,嚴重的,長期的。

但是,向孩子解釋什麼是"死亡",不僅要談論死亡,還要包括成年人對死亡的看法。很多大人害怕說話,不願意說話,往往是因為自己對死亡感到困惑:你相信人有靈魂嗎?死亡是"像光一樣的死亡"還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去天堂還是别的地方?這些問題涉及成年人思考自己的生活:人們為什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死後我會去哪裡?什麼讓我們活着,不能害怕死亡,安全度過喪親之痛。

我喜歡《暗影地球》中陸儀先生對死亡的描述。他說:"我們生活的日子和我們生活的世界隻是'影子',真實的生活和天堂的世界。是以他把人類居住的地球稱為"影子地球"。

陸一石認為,人現在還活着,其實就像冬天土壤裡的一粒種子,正在等待最好的時機,讓出土開花。是以,我們一生都在半睡半醒,直到我們死去,去真正的天堂。在那裡,我們與已故的親人團聚。沒有痛苦,沒有眼淚,沒有死亡。

這也将是我和孩子談論死亡的視角和方式。(作者莫飛,旅行作家)

《中國教育日報》第2期,2017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