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時光撰稿人 | 小艮

在電影中尋找生活的更多可能。

港劇《香港愛情故事》中,有這樣一幕:一對情侶為慶祝戀愛七周年,興沖沖跑去開房。

到了前台被告知,要排隊,等三小時。

好不容易從黃牛手中買了半小時,兩人匆匆開弓,快樂事還未開始就已結束。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這場戲有一種荒誕的喜感,拍出了港人在高房價壓力下的窘迫與辛酸。

另一部港劇《金霄大廈》更是一針見血:“香港樓市是全世界最恐怖、最靈異的鬼故事。”

誇張?聳動?

一點也不。

今天,時光君帶你們來看看近些年的香港電影,它們題材各異,類型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聚焦于房市,并且一部比一部殘酷。

《鬼同你住》:宅中恐懼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香港著名導演陳果最新作品。

他的代表作諸如《香港制造》《榴蓮飄飄》《去年煙花特别多》,都将鏡頭對準邊緣人群,有着非常強烈的人文關照與現實質感。

《鬼同你住》雖是一部恐怖片,卻延續這種現實主義筆觸。

片中,三隻鬼分别代表三個階層,他們的哀怨都跟房子有關。

梁家阿媽(邵音音 飾)是有錢人,擁有一棟别墅。

她病重癱瘓,奄奄一息,四個女兒與一個兒子常陪伴左右。但除了四女兒,其他人不為盡孝,而是貪圖房産。

沒想到,阿媽回光返照,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将不孝子女一一屠殺。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這場戲全程高能,充滿了超現實的慘烈與荒誕。

而真正接近于現實的場景是,前來探望的子女在别墅裡暢想買賣事宜,而阿媽默然留下一行眼淚。

她有怨氣,憤怒卻難以釋放。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高佬鬼(車保羅 飾)是個中産人士。

曾經,他的妻子逼他離婚,賣樓,瓜分資産,他一怒之下殺妻藏屍。

即便早已死去還是霸占着房産,就算是鬼,也需要住處。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于是,但凡有人看房,或在房中休息,高佬鬼就出來吓人。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第三隻鬼是個孩子,強仔。

他在4歲時在家中毒身亡,房子成了兇宅。但在香港,這樣的房子依然緊俏。

無良房東阿祥(太保 飾),他想将這層唐樓改裝成10間劏房(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賺取租金。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強仔為了舒适的居住環境,不斷跳出來從中作梗。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在香港,豪宅裡上演着分崩離析的悲劇;被傳言藏屍的兇宅有人搶着看房,居住環境奇差的劏房也供不應求。

陳果透過三隻鬼去透視香港不同階層的人所面臨的住房困境,道出了“隻要有房住,鬼又有何懼”的荒誕現實。

為了房子,人可以瘋到什麼程度?

片尾,房産中介阿源走進地獄與閻王當面對峙,隻為了工作簽單。

注意看,這個場景裡,香港的某些片區已成廢墟。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而在另外一部電影中,很多人迫于現實壓力,精神世界也幾近荒蕪。

《狂舞派3》:夢想墜落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2013年,香港歌舞片《狂舞派》殺了出來,俨然一匹黑馬。

影片最讓人振奮和動容之處是,在港片日益蜷縮的環境下,它敢于拓寬類型的可能;在時代氛圍日漸頹唐時,它勇于歌頌夢想的力量。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影片高潮段落,腳傷的阿花(顔卓靈 飾)在朋友的幫助下再次走向舞台,一同貢獻驚心動魄的群舞。

夢想之光,照亮他們現實裡的狼狽不堪。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但在續集《狂舞派3》中,一衆舞者皆敗給現實。

阿花放棄熱愛的舞蹈,轉型為演員,混迹于各種廣告拍攝現場。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男主角阿良(蔡瀚億 飾),成了油管的短視訊部落客。

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為了拍攝有流量的作品拼命開工,生死疲勞。

為何這麼拼?揾食(賺錢)。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一班歌手與舞者都蜷縮在工廈區,漸漸地,這裡形成了一個藝術家社群。

工廈,原本是用于商用的工業大廈,處于林立的高樓之間。

它的興起,與香港昂貴的房價租金息息相關。

為了滿足年輕人的居住需求,業主們将房子分割成面積窄小的單間。原先的安保設計統統被打破,這顯然違反了建築物條例。

是以,在工廈睡覺,是違法的。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即便連睡覺都要躲躲藏藏,他們也不得不住在這裡,隻因為租金便宜。

曾經的熾熱青年,心中的火焰熄滅了。他們鮮少跳舞,就連說唱歌詞都變得商業氣息濃重。

言談之間,都與租金有關。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影片中,這幫失落的“藝術家”還有一條出路,建構狂舞街,推廣Hiphop文化,以尋求認同感,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但悲哀的是,所謂的狂舞街隻是地産業的粉飾工具。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狂舞派3》塑造了一幫被現實擊垮的年輕人,他們失去動物兇猛的血性,失去追逐夢想的豪情。

他們不再憤怒,早已背離Hiphop文化的核心精神:反叛、宣洩。

而,這幫折斷了夢想之翼的年輕人并非最可悲的群體。

在另一部港片中,其人物遭受着不亞于“籠民”的苦難。

《濁水漂流》:無依之地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1992年,張之亮拍出了現實主義傑作《籠民》。

香港寸土寸金,底層的貧苦人聚居在人口密度極大的舊樓床位,他們以鐵絲網圍住,各自分隔,于是成了“籠民”。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濁水漂流》與之遙相呼應,它勾畫了一副最底層、最邊緣的衆生相,影片裡的人物多是刑滿釋放人員,有越南難民、漂泊者、性工作者……

在這個群體中間有個不成文的傳統:有人剛出獄,他們會請他吸第一頓毒品,為的是引誘其堕落。

他們靠這種罪惡的、可悲的手段,維持着群體的活性,對抗無邊無際的孤單。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但,人數也不宜過多。因為隻有人死了,才能騰出床位。

他們睡在哪?窮人住的地方,深水埗,露宿街頭。

即便如此,因為重建工程箭在弦上,他們還是會遭到驅逐。

警察像清理垃圾似的,清理他們的家當。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于是,他們隻能再次搬遷,利用撿來的鐵窗、木闆,偷來的各式工具,在橋洞旁搭建起新的家園。

生存空間不斷收窄。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公職人員粗暴無理,這幫邊緣群體要讨回一個公道:道歉。這是影片的核心沖突。

在律師何姑娘的幫助下,事情有了實質性進展,警方同意賠給每個人2000港币,但拒絕道歉。

所有人都為這“勝利”歡呼雀躍,唯有輝哥(吳鎮宇 飾)堅持要道歉不要金錢。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影片的主線,是輝哥被城市、被群體不斷放逐的過程。

他的不妥協,也是影片最大意義所在,它要說的是,即便人命如草芥,亦有不容踐踏的尊嚴與公義。

《濁水漂流》有着與主流商業大片迥然不同的氣質。

《拆彈專家2》《怒火·重案》,主角都是公職人員,因遭受不公,憤怒滔天,轉而向體制猛插一把利刃。

但在《濁水漂流》裡,輝哥沒有憤怒,他的想法無比樸素,不管是誰,錯了就要道歉。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導演李駿碩顯然對底層人有着深切的關懷,不然他不會讓輝哥跟随木仔走上吊車,去俯瞰香港樓市,再撒上一泡尿聊以自慰。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導演也寫出了痛徹心扉的現實。

片中有一幕,輝哥望向天空,看到高樓林立,黯然低頭,那是他奢求不了的生活。

在香港,他始終行如蝼蟻,活如塵埃,這裡的過去和現在,他都無權參與。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三部港片透過類型各異的故事,呈現不同階層的香港居民在樓市壓力下的焦灼、無力與反抗,進而揭示日漸寥落的香港都市圖景。

連同它們在内,如今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開始出現相同或類似的意象。

《智齒》裡的“地獄”,《鬼同你住》《狂舞派3》裡的廢墟,《濁水漂流》《手卷煙》裡的魚缸……

讀懂了它們,也便讀懂了現在的香港。

香港變了,香港電影變了,也讓人越來越不敢細看。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現在的港片,我不敢看了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