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搜尋視訊重新出現,成為一段親子情,使這個國家分離了13年

作者: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台

來源:沈陽 Daily-Shenyang.com

搜尋視訊重新出現,成為一段親子情,使這個國家分離了13年

父女倆互相擁抱,抽泣着

搜尋視訊重新出現,成為一段親子情,使這個國家分離了13年

感謝您發送旗幟

"那是我小時候,經常坐在父親的肩膀上,父親是孩子的梯子,父親是拉車的牛......"我一唱起《爸爸》這首歌,沈陽市民王女士就淚流滿面。她做夢也沒想到,已經離開這個家庭13年的父親找到了!4月23日,她再次牽着父親的手,父女倆一起回家了!

5月6日,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紛紛采訪沈陽市救援管理站、四川省樂山市救援管理站等機關,還原了這13年跨度、千裡之外家庭搜尋的成功故事。

搜尋視訊重新出現,成為一段親子情,使這個國家分離了13年

聾啞的父親在13年前失去了聯系

2008年4月4日,王女士将永遠不會忘記她生命中的這一天。那天早上,父親王勝福早早起床給女兒做早餐,而他自己因為有事可做,來不及在旅途中吃早餐。

王勝福和妻子離婚,一直獨自一人與女兒同居,父女互相依存,感情深厚。王女士沒想到,那天早上,成了父女命運的分水嶺。

事發當天直到23點,王女士沒有等父親半個消息,她很着急:父親小時候打針有問題,導緻耳聾啞,外出時也沒有留下家人的聯系方式......王女士給親戚朋友打了一輪電話,但沒有留言。

焦急的王女士報了警,但民警反應遲鈍。"我在家裡找到了我父親的身份證,是以我決定他離得不遠,但事實證明,正是這個線索誤導了我。她後悔全家被限制在沈陽尋找方向和範圍,錯過了找人的最佳時機。

她從未放棄尋找父親

"父親,你在哪裡?"這種呐喊,總是在王女士的成長歲月裡回響。一晃,13年過去了,有親戚勸她登出父親的賬目,但她堅信父女還有一天團聚。

13年來,王女士從未放棄尋找王勝甫,至今仍保留着父親的身份證。

久而久之,王女士長大後是一個出色的年輕女孩,結婚生子。成為母親後,她想念已經分離多年的父親。尤其是每個元旦,期待重逢的她心裡沒有味道,此時,她會忍不住流淚。

"我最害怕看到街頭乞丐,不知何故,我總是覺得那裡有一個父親,是以我總是尋求幫助。

樂山從省裡救出一名無家可歸的老人

"沒想到這個聾啞老人背後會有這麼曲折的故事。5月6日,四川省樂山市救援管理站負責人魏亞興告訴記者,2020年10月28日,樂山市救援管理站接到電話,部分市民表示,在樂山市中區一座橋下的廣場上,發現了一名無家可歸者,魏亞星立即帶領從業人員趕到現場。

"當我們到達時,我們看到一個老人躺在電池卡車上睡覺。魏亞星告訴記者,經過觀察,老年人是聾啞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不能提供有效的個人資訊,隻能用肢體比對。由于老年人不能規範手語,救援站雖然邀請了手語老師,但仍然無法與他們交流,進而增加了尋找親人的難度。

不過,老人能寫出三個字:"王勝福"。"

"他隻能寫自己的名字,剩下的寫不出來,我們手也看不懂。魏亞興回憶說,因為老人來自外省,找親戚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搜尋視訊幫助很大

半年後,僵局被一段視訊打破:今年4月17日,樂山市救援管理站将王勝福的家人尋人資訊釋出到該站的官方改組賬号上,并很快在全國救援系統中轉發。

魏亞星告訴記者,國家公安系統有一個"馬益民尋家工作室",其從業人員首先看到這段視訊留言,他們通過截圖獲得了王勝福的肖像照,很快得到了公安系統省級網站人員的合作,通過照片身份對比,4月19日,好消息來了,此人懷疑沈陽市人。

"當我們收到消息時,我們聯系了沈陽救援部門尋求幫助和支援。"魏亞興說。

記者從沈陽市救援管理站核實了解到,在駐地與多部門共同努力下,經過幾次曲折,終于聯系到了王女士。随後,沈陽救援管理站從業人員在微信中加入了王女士,并轉發了一段搜尋視訊,面對她父親的視訊形象,王女士喜極而泣。

4月23日上午,離散13年的王勝福父女在樂山市救援管理站團聚。"爸爸,女兒,來接你吧。"王女士在父親的手上打架時撲了一下父親的胳膊。然後,父女倆幸福地手牽着手,一起在回家的路上。

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唐桂陽圖檔提供,樂山市救援管理站

本文摘自沈陽日報-沈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國家黨媒資訊公共平台提供資訊傳播和傳播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