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力度不足,心未必多(兩岸觀察)

作者:國際線上

台灣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一直熱衷于向公衆灌輸一種虛幻的情景,即如果雙方開戰,美國将拯救台灣。現在,美軍逃離阿富汗,島内群眾如夢一樣醒來,知道美國根本不可靠,前進階安全官員蘇琦也把美國對台灣的态度總結為"不夠"。這其實是美國人的高舉,蘇琦隻看到美國還不夠,但美國派兵救台灣的心能綽綽有餘嗎?

力度不足,心未必多(兩岸觀察)

源 CCTV.com

島上的公衆輿論現在說,美國放棄了它在阿富汗培養的政權,這表明美國在阿富汗提供軍事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利益。同樣,為了制衡中國,美國積極拉攏一些地區勢力,企圖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區圍困中國,但誰也說,有朝一日美國為了新利益,不會像在阿富汗那樣被抛棄。如果曆史重演,那些追随美國的人現在可能不得不後悔。

還有人指出,美國表示,對台灣推行"模糊政策",無非是企圖在中國政府需要的時候向中國政府打十幾張"台灣牌"。近年來,美國加大對台軍售力度,派軍艦橫渡台灣海峽,看似"模糊"地幫助台灣,但美國官員從未白紙黑字地承諾"有事時"派兵到台海。希望美國能夠"在發生事時派兵",但這是民進黨當局的一廂情願。通過阿富汗局勢的變化,民進黨當局也看到了美國對"朋友"的态度,明知台灣與美國所謂的"友好關系"絕非想象中那麼可靠,美國将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抛棄台灣。

力度不足,心未必多(兩岸觀察)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明年的年度國防預算總額為3726億元人民币(新台币,如下圖所示),比今年增長3%。報告還稱,針對大陸所謂的"武力威脅",台灣國防部計劃提出2000億元人民币的專項預算,包括生産具有"源頭打擊"能力的飛彈,以及建造艦艇以加強所謂"自主作戰能力"的成本。該案已獲民進黨當局上司人蔡英文準許,預計将于9月初由台灣行政機關送交台灣立法機關審議。上台以來,民進黨當局一直試圖"拒服使用武力",每年的"國防預算"平均每年增加2%至3%,基本不低于年度GDP增速。

目前,疫情已經嚴重影響了島内經濟,救助政策收效甚微,疫苗仍然稀缺,人們不斷抱怨,但民進黨當局也需要增加國防預算,這将不可避免地占據島内經濟民生建設預算,台灣的經濟建設和民生能否受益?所謂"量産飛彈",無非是自我安慰、自我勇氣。衆所周知,面對中國的強勢,台灣制造更多飛彈、購買更先進的戰機和戰車無濟于事,但對于攫取黑金的美國軍火商和島内政客來說,這無非是廉價的,是民進黨傾注"美國将來到台灣"等狂喜湯的動力。

8月23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63周年。在紀念儀式上,台灣前上司人馬英九重申了1992年的共識,并表示,阿富汗最近的變化引發了許多讨論,台灣當然必須生活在和平與安全之中,隻有通過兩岸和解,過去的"殺戮戰場"才能成為兩岸之間的"和平之路"。金門炮戰給人們的啟示是,民進黨當局依靠外部勢力,在海上保持外國自尊的企圖根本不可行。過去,國民黨當局試圖依靠美國"反擊大陸"沒有實作,最終被美國抛棄;

力度不足,心未必多(兩岸觀察)

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關系的穩定,是台灣長期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根本保證,是台灣真正需要的安全和未來。希望這次"久布時刻"的影響能讓島民徹底清醒過來,不要指望民進黨當局"靠美國反陸""抗軍"的時候!(作者:馬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