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代父受刑──缇萦

由于她這種精誠所緻、所感召,是以文帝廢除這種肉刑的刑罰。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古人篇

代父受刑──缇萦

西漢

◎宣化上人講述于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代父受刑──缇萦

姓淳于,西漢 文帝時人。生于臨淄,為淳于意之幼女。其父精通歧黃,又獲禁方及脈書,有妙手回春之術。以望聞問切四法診斷,便知生死。于文帝時,為太倉令,不為人治絕症,法犯肉刑。诏獄長安,待秋處刑。其父無子,隻生五女。乃曰:“生女不生男,緩急無有益。”缇萦雖幼,頗有孝心。伴父進京,上書與文帝,述肉刑殘忍,不合人道,願為官婢,贖父之罪。賢明聖君,接受建議,赦父罪,廢肉刑。不但救父,又救後世。孝女之名,流傳千古。

贊曰

淳于有女 命名缇萦 天性純孝 代父受刑

上感帝王 下化人民 精誠所緻 廢除肉刑

又說偈曰

缇萦堪稱女中魁 孝感文帝将天回

披星戴月伴慈父 舍死忘生贖親非

幸得皇天垂加護 更蒙仁主赦罪歸

省刑薄稅同歌頌 太平盛世學無為

白話解今天講一個孝順的女子。這個女子姓淳于,是西漢文帝時候的人,生在臨淄那個地方。她的父親名字叫淳于意,生了五個女兒,也沒有男孩子,他精于歧黃,用望聞問切而神聖工巧這四種的方法來治病。為什麼呢?因為他得到這個秘方,“禁方”(注1)也就是秘方,中國人古來有很多秘方,非常靈驗,可是不傳給旁人。這是中國人一種自私的觀念在那兒作怪,是以在中國很多這種特别的方,都是秘而不傳,因為秘而不傳,是以救人也就不廣。他又懂得脈訣,号脈的這種醫學。那麼淳于意對“望、聞、問、切,神、聖、工、巧”這一種方法特别有研究。怎麼叫“望”呢?“望”就是望而知之,就一看這個人的病情,就知道他病在什麼地方;“望而知之謂之神”,他神乎其神的,一看就知道。“聞而知之謂之聖”,“聞”呢?就聞他這個說話的聲音、一切的動作、一切的表情(這個 “聞”不是一定用鼻子聞,用耳聽到這也叫聞),那種聞的技巧也就本照“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來診斷病情;“望”也是本照“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問而知之謂之工”,這叫工,有工夫的。“切脈而知之謂之巧”,這叫巧,很巧妙的。實際上這四種診法“望、聞、問、切,神、聖、工、巧”功夫,都不出“心肝脾肺腎”和“金木水火土”。你由這四種的觀察,就知道他病源從什麼地方來的,病到什麼程度,能不能治好,這一看就知道了,是以這是明醫。怎麼叫明醫呢?明醫就是有智慧,就是明白這個道理。缇萦的父親,在文帝的時候做過太倉令,常常給人治病。治病這是救人,可是有的得絕症的,治不好這個病,他就不治了,因為他不治,也就結怨了。人哪,是“一家飽暖千家怨”,你會這個,他嘛,你要是不滿他的願,他就不高興了。那麼這樣子,淳于意不給人治病就犯法了,犯法,官府就判他肉刑(注2),是以就把他送到長安那兒入獄,等待秋後就要處刑。他在這個時候就發牢騷,就說:“我生那麼多的女的,一個男的也沒有,是以到緊要的關頭要用的時候,這些個女孩子一點也沒有用!”發這個牢騷,大約就被缇萦聽見。她年紀是不大,但是很有孝順心,于是乎就同她父親到長安。到了長安,她就寫了一份陳情表給文帝(注3),述說這個肉刑怎麼樣殘忍,怎麼樣不合人道,應該廢除它。文帝是有道的明君,于是乎就赦她父親這種冤枉的罪,也就從此廢除了這種的刑罰。是以,她不僅僅能救她父親的命,也使後世人都不遭受這種的酷刑,也可以說是恩澤到後世,因為這樣,缇萦是一個孝子的名,就千古流芳了。贊曰淳于有女,命名缇萦:淳于意他生有一個女兒,給她取名字叫缇萦。天性純孝,代父受刑:她天生出來性情就很純孝的,很孝順的,她願意代她父親受這個刑罰。上感帝王,下化人民:她能以這麼樣的誠心、這麼樣的為父親上書,是以上感帝王。往上的來說,就感化帝王回心轉意了;往下來說,她能教化一般的人民,感化人民。精誠所緻,廢除肉刑:由于她這種精誠所緻、所感召,是以文帝廢除這種肉刑的刑罰。又說偈曰缇萦堪稱女中魁:缇萦這個女子,可以說是女子裡頭的一個很有毅力的首領。孝感文帝将天回:她能以孝順的心,把文帝感化過來了。披星戴月伴慈父:她披星戴月陪伴她父親去受刑。舍死忘生贖親非:她用她這種誠心來贖她父親的罪過。幸得皇天垂加護:幸虧得到這個皇天後土加護她。更蒙仁主赦罪歸:蒙得文帝把她父親罪給赦了,也廢除這個肉刑。省刑薄稅同歌頌:這個“省刑”是省刑罰,就是把用不着的刑罰都省去了,都不要了;殘忍的、這個沒有什麼大用的、不合理的刑罰都廢除了,這叫“省刑”。“薄稅”,國家收稅也盡量的減輕,減輕稅,使人民都富有一點。“同歌頌”,大家都歌頌文帝的時候是太平盛世。太平盛世學無為:大家在這個時候,有時間都學這個無為法。無為法就是沒有貪心,老百姓都不争、不貪了,都學無為法。(注4)注 1: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閑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洩。”──見《史記三家注 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 第四十五。》注 2:肉刑是對犯人切斷其肢體或割裂其肌膚之刑,主要包括黥(ㄑㄧㄥ潰ù堂娌⒆拍⒇妫è绌c)(割鼻)、刖(ㄩㄝヽ)(斬足)、宮(割勢)四種。注 3:萦随其父至長安,并且寫了一份陳情書,上給漢文帝,裡面說:“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複生,刑者不可複屬,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也。妾願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注 4:“文景之治”的盛世是指西漢初年文帝、景帝奉行“無為而治”,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使社會趨于安定,經濟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