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吃完中午飯,我迫不及待地找出硬殼、大開本、紅封面的《不卷刃的鋼刀》。它是1202鑽井隊的隊志。
從這本書我基本了解了薩6井誕生的過程和意義,同時,因為這口井和鐵人1205隊打的第一口井薩55井腳前腳後,是以,關于這兩口井的曆史和兩個井隊的這段曆史可以互證互補,它們更合在一起,更全面地反映了石油大會戰開始前後的曆史。後者,是我尋找薩6井延伸的也是更大的收獲。
1202鑽井隊來大慶之前,叫張雲清鑽井隊。那時,它和1205隊一樣,已經是石油行業的領頭兵。1959年10月,王進喜在北京參加全國群英會,看見公共汽車上的瓦斯包,在路邊難過得哭了。那個群英會,1202隊的隊長張雲清也參加了。1960年,為大慶石油大會在全國緊鑼密鼓地抽調精兵強将時,1202隊和1205隊都是以“拔蘿蔔”(挑選優秀團隊)的方式入選的。
1202支隊伍在誕生之時,就是勇猛之師。它是毛主席親點的:
1952年2月,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同志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簽署了指令:“我準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第五十七師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程第一師。”于是,一野的7741名官兵轉身成為石油師的八千雄兵。
以石油師警衛排的部分戰士為主體組建了1202鑽井隊,排長張雲清擔任黨支部書記兼隊長。在玉門油田,他們和鐵人帶領的貝烏5隊并肩作戰。
來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時,鐵人來自甘肅玉門油田,張雲清則來自新疆克拉瑪依油田。
我們在學習鐵人先進事迹時,都記得鐵人下了火車,直奔指揮部問的三句話: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什麼地方?這裡的鑽井最高記錄是多少?當時,鐵人還問了一句話,我們不一定留意,就是新疆的張雲清鑽井隊來了沒有?張雲清鑽井隊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1202隊。
無論是期盼兄弟重逢,還是一直把張雲清井隊當做比學趕幫超的夥伴,鐵人心中的兩個鋼鐵鑽井隊在大慶石油大會戰中會師了。
鐵人隊1960年3月25到薩爾圖,張雲清隊稍後五天即4月1日淩晨到達寒冷的大慶。
吃完早飯,隊長馬德仁和書記韓榮華(張雲清鑽井隊第二任隊長和書記)到排程室,和鐵人問的問題差不多,從業人員告訴他們,井位已确定,是薩6井。
為了盡快開展石油大會戰,1960年4月9日,在安達縣鐵路俱樂部的會議室召開了大慶油田第一屆技術座談會。實質是工作部署和動員會。會議規格很高,餘秋裡、康世恩等上司親臨會場。1202隊黨支部書記韓榮華和鐵人都參加了。
就是在這次會議的最後一天,即4月11日,餘秋裡部長做總結報告。最後,餘部長向大家介紹了王進喜,講述鐵人到大慶後抓緊時間、拼命工作的先進事迹。講到激動之處,餘部長振臂高呼:“向王鐵人學習!”也是在這個會議上,餘部長說:“把‘貧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
書記韓榮華連夜趕回02隊,召開大會,傳達會議精神。隊長馬德仁說,我們要學鐵人,做鋼人,大慶會戰當标兵。
“學鐵人,做鋼人”,多麼雄壯有力、生動接地氣的口号,有目标,有做法。這應該是1202隊最響亮的标牌。可惜,我孤陋寡聞,這些年第一次聽說。
鐵人在會後第二天回到井隊,他馬上組織勞工開始打第一口井的準備工作。這時, 02隊派技術員張石琳到05鑽井隊跟班學習。轉戰松嫩平原新戰場,各井隊對地下情況都不熟悉,他們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如,王進喜向别的井隊學習,在井場挖卸車台。)為石油大會戰初期減少失誤、安全生産、提高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02隊所在的星火養牛場和05鑽井隊打井的馬家窯,相隔十多公裡。張石琳經常部分白天黑夜地在荒原上跑來跑去,彙報工作。
05隊開鑽了,對02隊是鞭策。上司和勞工都着急啊!可是沒辦法,他們的鑽機和其他裝置都沒到。
05隊人拉肩扛,02隊也不等不靠。在世界鑽井史上,隻有中國人用人來裝卸鑽井裝置,包世忠的3218隊幹過,王進喜的05鑽井隊幹過,如今,聽到張石琳的彙報,02人也這麼幹。
05隊破冰斷水,02人晚了十多天,冰化了,不用破冰,但端水的距離一樣遠,也是一公裡左右。那個無名泡子,現在叫星火湖。星火湖名字來源的當年的星火養牛場已經搬到讓胡路區北面。現在,薩6井所在地叫星火村、星火二村。
05隊幹重活時,有勞動号子“石油勞工一聲吼”, 02隊也根據勞動場面編出了豪言壯語。在人拉肩扛裝卸裝置、立井架時隊長領頭喊:“英雄會戰不畏難,嘿呦嘿呦!誓奪松遼大油田,嘿呦嘿呦!真金不怕烈火煉,嘿呦嘿呦!困難再多也要幹!嘿呦嘿呦!”就馬德仁隊長那西北人特有的大嗓門,沒兩天,嗓子就喊啞了。勞動号子就是指揮棒,看來,鑽井隊長不好當,不僅要技術高,懂管理,還得嗓門大,嗓子亮。
今天來一個,明天來一件,終于等來了鑽機。
這是一台山西太原機械廠制造的鑽機,蔚藍色,編号02。02隊不僅可以打井了,而且是以擁有了一個番号1202鑽井隊,并延續至今。這個番号是用石油系統通用的命名方式命名的,即打井能力加鑽機序号,12是指可打井深1200米。
1205隊番号的命名略有不同。它最初叫貝烏5隊,來到大慶參加會戰後,更名為1262隊。1960年9月他們更換國産新鑽機,可打1200米,這樣,就把貝烏替換為12,同時,保留了原番号的“5”。為了叙事友善和人們的約定俗成,1205鑽井隊從大慶以後就統稱1205隊。
本文所有圖檔來自網絡
【待續】
作者簡介:李楓,1963年生,黑龍江省蘿北縣人。大慶師範學院教授,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石油作家協會會員。出版學術專著和詩歌散文集6部。
延伸閱讀:
李楓/尋找薩6井日記——感謝門衛小夥子指路
李楓/尋找薩6井日記——額外收獲
李楓/尋找薩6井日記(三)感謝師傅帶路
感謝浏覽,感謝關注;歡迎留言讨論,我們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