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劇藝術傳承至今已經二百年曆史了,然而二百年時間平劇藝術出現了許多的名家和名角,然而名家和名角的出現是十分困難。
舊社會的平劇演員很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舊社會的平劇演員學藝十分困難,科班學藝真的如同下大獄一樣,好不容易七八年了學藝出科了就是搭班也不容易。
李慧芳著名的平劇表演藝術家,其曾經回憶過舊社會的平劇演員十分不容易,年輕平劇演員出科班搭班唱戲就如同投胎一樣困難。
然而在“文革”時期許多青年平劇演員有了機遇,而這個機遇就是平劇樣闆戲以及革命現代戲的創排。

其實最初平劇樣闆戲以及革命現代戲的創排都是各大平劇院的頭牌演員,但是這些平劇演員都是年老了,他們對于藝術有自己的了解,但是他們年齡大了,是以在唱腔、扮相、氣力上都不适合演出平劇樣闆戲以及革命現代戲了。
劉長瑜著名的平劇表演藝術家,工旦角,宗荀派,曾經受教于著名的平劇大師荀慧生。
劉長瑜老師曾經因為樣闆戲《紅燈記》中“李鐵梅”一角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明星,但是當時劉長瑜老師也才二十多歲,這對于一個初出茅廬的平劇演員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機遇。
劉長瑜曾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參與了“梅蘭芳金獎大賽”,而後來其參賽作品就是《紅燈記》的選段,後來劉長瑜老師表示自己沾了“李鐵梅”的光。
劉長瑜老師這就是不忘本,這就值得敬佩!